马克思主义文论 西马
• 俞吾金、陈学明则将后马克思主义划为四大派别: 其一,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也称为后结构主义 的马克思主义,其思想领袖为德里达;其二,后现 代主义的文化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或称为文化阐述 学的马克思主义,以詹姆逊为代表;其三,解释学 的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后解释学的马克思主义,以 哈贝马斯、塞麦克为代表;其四,其他类型的后马 克思主义,如拉克劳、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后女 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 巴赫金 :《文艺学中的形式主义方法》、《马 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开创了一种“以语言学 为中心,而同时又要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的”新 型马克思主义文论模式。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概述
•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状况
• (一)何谓“西方马克思主义” • 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个名称最初是在20世
纪20年代末由马萨里克提出的。 • 之后,1959年梅洛-庞蒂在《辩证法的历
险》一书中明确使用了这一术语
• 将卢卡奇、柯尔施等黑格尔主义的马克 思主义者划为“‘西方的’马克思主义” 者。
• 拉克劳、墨菲、福柯、詹姆逊、利奥塔、德勒兹、 加塔利、博德里拉、德里达、哈贝马斯、吉登斯被 视为当代的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
雷蒙·威廉斯
Raymond Williams (1921-1988
• 汤普森(1924--1993) E.P.Thompson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变化的几
个阶段
• 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阶段:20世纪2030年代,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的共产党内产生了一些与前苏联和共产国 际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有着很大思想分 歧的观点、理论和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趋 于形成。卢卡契、葛兰西、布莱希特等是其 代表人物。
• 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鼎盛阶段:20世纪 60-70年代出现了以阿多诺、马尔库塞、 本雅明等为杰出代表的德国“法兰克福 学派”、法国萨特等人的存在主义的马 克思主义、阿尔都塞等人的结构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等流派。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格局
•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是一个比较模糊、 宽泛的概念,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大旗 下汇聚着形形色色的流派和团体。
• 伊格尔顿曾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分为 人类学批评、政治批评、意识形态批评 和经济的批评四种类型,认为这四种批 评形态对应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定领 域和一定历史时期
• 冯宪光教授:三大流派、四种类型、三 个转向。
• 三大流派即前苏联模式的文论、西马文 论和中国新时期的文论。
• 四种类型即人类学批评、政治批评、意 识形态批评或文化批评以及经济学的艺 术生产批评。
• 三个转向即从主体性转向到语言学转向, 再到今天的文化转向
• (1)主体性转向
•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从卢卡奇、布洛赫、 葛兰西开始就明显地表现出了对主体性、 主体实践、主观革命、唤起阶级意识的 推重,实现了从经典马克思主义、正统 马克思主义偏重客体性、客观世界到偏 重主体性、主观世界的转移。
• 之后,英国新左派评论家、 《新左派评论》主编佩里·安 德森在他的《西方马克思主 义探讨》(1977年)
• 开列了一张“西方马克思主 义者”的名单
• 1923年,卢卡契发表《历史 与阶级意识》标志着西方马 克思主义的产生。
• 美国著名批评家韦勒克在其《二十世纪 文论主潮》中把马克思主义文论列为二 十世纪批评中“六种新的基本潮流” (与精神分析批评、语言学与风格批评、 形式主义批评、神话批评、存在主义批 评)之首。
• 美国美学家比尔兹利也把马克思主义美 学视为二十世纪五大美学流派之一(与 形而上学先验理论美学、自然主义美学、 符号学、现象学美学)。
•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主 要指在西欧和北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产 生、传播和流行的,基本上以马克思主义或某 种马克思主义为旗号的思想体系。
• 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卢卡奇、葛兰西、 阿多诺
• 革命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意识的批判、精 神的批判、文化的批判,而不是武器的 批判。
• 物化、总体性和阶级意识
• 卢卡契之后,阿多诺、布洛赫、勒斐伏 尔、马尔库塞、本雅明、萨特、伊格尔 顿、杰姆逊等虽见解各异,但其观点总 得来说都属于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 个大的框架,都倾向于卢卡契首倡的主 观革命、文化革命,都表现出了明显的 主体性转向的特征。
• (2)语言学转向
• 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西方文论语言学转向的感 召下,一大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如沃尔佩、 马歇雷、戈德曼、杰姆逊等也开始注意吸收现 代语言学和形式主义批评的成果,开始深入研 究文学文本的语言形式问题,导致了西方马克 思主义文论整体上的语言学转向。
• 其中巴赫金的超语言学诗学、沃尔佩的语义辩 证法理论、阿尔都塞的文本阅读理论、戈德曼 的结构主义文论、马歇雷的文本分析理论、杰 姆逊的文化解释学理论尤值称道
• 后殖民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印度尼赫鲁图书馆、 博物馆当代学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艾贾兹·穆罕默 德
• 他在《阶级、民族、文学的理论》(1992)一书 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来讨论后殖 民理论所关注的当代民族和民族文学问题。
• 他同俗称后殖民主义批评“三剑客”的三位重 要理论家赛义德、斯皮瓦克、霍米·芭芭等都展 开过论战。他对这于对资 本主义的全面否定、批判的立场是否还适用于 对殖民、后殖民现象的分析,种族问题是否与 全球阶级、阶级斗争问题存在关系。
• 表现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布莱希特
•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马歇雷、 戈德曼
• “法兰克福学派”:阿多诺、霍克海默、本雅 明
•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萨特
• 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马尔库塞、弗洛 姆
• 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卡普兰
• 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凯尔纳 贝斯特
• 文化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威廉斯
• 3、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延续阶段:20世纪 80、9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较之以前 有所回落,但也涌现出了詹姆逊、伊格 尔顿、哈贝玛斯等重量级人物。
法兰克福
阿多诺
本雅明
萨特 马尔库塞
托洛茨基 卢卡契 葛兰西
布莱希特
伊格尔顿教授"2000年11月在开罗
中国社科院王逢振教授(右)与 文论大师詹姆逊在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