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三历史总复习选修课件:4-4-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高三历史总复习选修课件:4-4-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选 修 部 分
选修部分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1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1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1
目标定位
3
典题示例
2
有言宜迁其(台湾)人、弃其地者,施琅疏言:“若弃其地、 迁其人„„此地原为红毛(荷兰人)所有,乘隙复踞,必窃 窥内地,鼓惑人心„„沿海诸省,断难安然无虞。„„台 湾虽在外岛, 关四省要害, 断不可弃。 并绘图以进。 ”„„ 上召询廷臣, 大学士李奏应如琅请。 寻苏拜等疏亦用琅议, 并设县三、府一、巡道一,上命允行。 ——《清史稿》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2.民族和对外政策 (1)民族关系:“战而后和”,任用少数民族贵族管理 本地方,设置机构、册封、和亲。 (2)对外方面:设鸿胪寺、鼓励外商来华,“存异方之 教”。 3.经济方面 提倡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1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参考答案: 1.(2)清明 稳定 发展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1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答案】(1)问题:民族分裂;外来侵略;地方割据。 条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封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国力的增强。 (2)评价:一心为国为民;保国安邦,恩威并济;勤勉 努力。历史贡献: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康 乾盛世”。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1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参考答案: 2.(1)三藩之乱 3.雅克萨 (2)台湾府 (3)噶尔丹
尼布楚条约
4.赋制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1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典题示例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1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例】(2011· 天津卷文综历史· 14)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 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孝武纂极, 四海承平。 志尚奢丽,尤敬神明。
坛开八道,接通五城。朝亲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 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传声。迎年祀日,改历定正。 疲耗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嬴政, 几欲齐衡。 ——司马贞《史记索隐》(唐)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1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材料四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1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和沙俄签订 《尼布楚条约》 ,保证我永戍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外 交的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与老舍谈康熙》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1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材料二
公四海之利为利, 一天下之心为心。 体群臣,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规律】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对 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用道德评价取代历史评价,要着眼于 他的历史作用,评价标准应着眼其历史贡献。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1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课堂巩固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1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1.(2011· 龙岩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主席说,康熙皇帝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1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材料二
1673~1681 年, 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
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 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 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1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 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他三征噶尔 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进兵西藏,振 兴黄教,尊崇达赖喇嘛,护送六世达赖进藏,打败准噶尔 人,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进 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他在东北收
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大学,修郊祀,改 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 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 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 《书》所称何有加焉! ——班固《汉书· 武帝纪》(东汉)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1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1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3.(2011· 南通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追念乱世, 分土建邦, 以开争理。功战日作,
流血于野;„„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 除,黔首(百姓)康定,利则长久。 ——《金石萃编· 秦峄山刻石》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1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劳民也,
盖欲复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尽去后患,而量力度德, 慨然有舍我其谁之想。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相 时而动,战以为守,攻以为御,匈奴远道,日以削弱。至 于宣、元、成、哀,单于称臣,稽玄而朝,两汉之生灵, 并受其福,庙号‘世宗’,宜哉!” ——吴裕垂(清)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1
基础梳理
4
课堂巩固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1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目标定位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1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①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 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课标 ②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 展示 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③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 用。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1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材料一
上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
下:廿六年,皇帝尽并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 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 并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中空 缺的文字。 (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有何 意义?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1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考点 2
唐太宗
1.贞观之治 (1)出现原因 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虚心纳谏,重视用贤。 ②休养生息、宽刑薄税、文德治国。 (2) 表 现 : 政 治 ________ 、 社 会 ________ 、 经 济 ________。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1
(3)依据材料, 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 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
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 不 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1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材料四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1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3.秦始皇的暴政 焚书坑儒、修筑长城、严酷刑罚。 4.评价 (1)积极方面:结束分裂、完成国家统一,建立了第一 个统一的________国家。 (2)消极方面:实行暴政,短暂而亡。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1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参考答案: 2.(1)皇帝制 量衡 货币 4.多民族封建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3)文字 (4)度
考点 1
秦始皇
1.统一六国 (1)条件 ①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②秦国具备了统一的条件。 ③秦王嬴政个人的才能。 (2)结果:秦灭六国,完成国家的统一,建立了秦朝。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1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2.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1)政治上:中央:________、________;地方上: ________。 (2)军事上:南征越族、北击匈奴。 (3)文化上:统一________。 (4)经济上:统一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字体是小篆,空 格中是皇帝二字。 第(2)问理解材料一中“法度量则不壹歉 疑者,皆明壹之”的含义及这一措施的意义。第(3)问从时 间上判断历史事件,进一步指明其历史意义;从材料二康 熙帝的话语中体会其执政风格。 第(4)问抓住关键句“政事 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 一切机务必皆躬亲, 从不敢稍自暇逸”等,简明扼要地归纳两个皇帝处理政务 的共同点。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汉武帝“变更制 度”的政治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指出班固、司马贞及吴 裕垂三位史家对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分别持何态度。影响三 位史家态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1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答案】(1)汉朝制度不完善、不成熟,存在王国问 题、少数民族危胁边境等问题,需加强中央集权。 (2)班固:肯定其文治,反对其奢靡;司马贞:批 判、讥讽;吴裕垂:高度赞扬。 因素:汉武帝统治措施;史家个人立场;史家所处 的时代环境。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1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3 . 维 护 国 家 主 权 : 组 织 ________ 之 战 , 签 订 《________》 。 4.重视经济 (1)治理黄河水患,视察河工。 (2)改革________,减免赋税。 (3)重视文教,组织编成《康熙字典》 。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1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1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考纲 要求 考点 聚焦 (1)秦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 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在巩固国家稳定 和统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采取的措 施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