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户型住宅的设计发展

中小户型住宅的设计发展

浅谈中小户型住宅的设计发展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住宅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我国正在经历加快城市化进程,大批的乡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住房资源紧缺。

加上新兴富裕阶层对住房的过度投资,抬高了房价,使得本来就相对紧缺的住房资源更加紧缺。

这样,住房问题成为了我们这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稀少的国家的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

关键词:住宅;中小户型;精细化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eform and opening,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housing as a special commod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our daily life. our country is experiencing accelerate a city to change a process,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population into the city, city housing shortage of resources. with the new rich class of excessive investment in housing, prices, makes the relative shortage of housing resources more scarce.keywords: small residential apartment layout; refinement; 中图分类号:f287.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我国目前小康社会初期住宅的主体消费群是广大的中低收入家庭,“力求在较小的空间内创造较高的生活舒适度”将是我国住宅建设的主要指导思想,也是住宅设计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90平方米以下住房的比重将达到新建商品房项目的70%,中小户型无疑成为市场主流。

随着国家对房价调控的不断深入,为广大普通百姓建设90平方米以下中小型住宅已经成为重中之重。

但由于文化层次、生活习惯、审美意识的千差万别,我们有必要在全面提高住户生活质量的目标基础上,认真研究不同服务对象对住宅的物质与精神需求。

这不仅是房地产开发商的责任,更是设计住宅的建筑师们的责任。

住户在一套住宅中要生活很多年,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需求变化,同时时代的变化也使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住宅内的活动功能将逐渐趋于复杂化和专一化。

而房间的总数和大的布局不会迅速变化增加。

为每一种功能提供一个空间是不可能的,这样,就要求住宅空间的功能具有适应性及模糊性。

随着家庭的小型化以及社会化服务的增多,家庭成员对个体的私密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以前,大家更注重的是如何设计创新,国家现在推行中小户型,由于面积和功能的局限,户型设计很难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要有完全的创新是比较难的,精细化设计成为设计中小户型设计的核心原则,设计人员更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对中小户型空间的真正有效利用上。

中小户型因为面积的相对紧凑,对细节的把握更加重要,有些设计人员在设计上没有经过仔细地推敲,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缺乏精细的设计理念。

住宅设计如何去适应日常的生活,这是设计人员真正要去推敲和琢磨的,也是建筑精细化的必经之路。

精细化是中小户型设计的趋势,其核心是适应现代居住需求,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户型建筑面积宜为60~80平方米,减少公摊面积对户型的影响。

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生活观念和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人口的流动性增强也打破了原有很多的地域性特点,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也不断增多。

因此,原有的30~40平方米一室户住宅及通廊式住宅并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生活需求。

以大连某经济适用房小区为例,通过对回迁住户的调查,三口之家均选择60平方米以上的两室住宅。

同样,在现有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他们更愿意选择70~80平方米左右的两室一厅和两室两厅户型,而不愿选择85平方米以上的大两室住宅。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近年来房地产开发地块容积率往往都控制在1.5、2.0或者以上。

这样的住宅以小高层、高层为主。

高层住宅由于交通核面积较大,因此中小户型住宅应以一梯三户~一梯六户为主,这样才能减少交通核公摊对于住宅建筑面积的影响。

同时,利用设计手段,减少交通核空间的面积,为户型设计提供较大的空间。

一梯八户以上的点式住宅居住品质较差,无法完全满足通风及采光等要求,通廊式住宅公摊面积大,私密性不高,一般不建议采用。

2.偏重居住空间的舒适性设计,功能布局合理中小户型住宅购买群体以两口、三口之家为主,这类人群在住宅内对外社交活动需求不高,而对居住休息的舒适性有一定的要求。

这样,在户型设计的动静分区上,要偏重于静空间。

这样往往需要适当牺牲一些客厅、餐厅等动空间的舒适性。

在有限的居住面积内,为住户提供相对舒适的个人空间。

在中小套型住宅设计中正确处理各分区的功能关系,满足各功能分区的要求,使之动静分区、公私分离、洁污分离是设计住宅功能良好、舒适、安全的基本条件,也是人们选择户型的重要着眼点。

在合理考虑各区功能的同时,还要做到室内流线顺畅,交通面积集中、紧凑、减少干扰,并且还需突破单纯的交通功能,做到交通面积的综合利用,提高室内有效使用面积。

以上海静安区某居住小区多层住宅套型平面设计为例。

该住宅的居住面积为76平方米,功能分区合理、紧凑、流线便捷。

进入户门后,有公共区逐渐过渡到私密区,从而使主卧室具有良好的私密性;起居室与餐厅即可相互贯通,形成大空间,又可加以分隔,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卫生间设置位置合理,方便卧室区使用。

厨房不再由户门直接通达,而是通过餐厅,由此厨房和浴室可以连接在一起。

这样,平面拥有了功能上完整的循环,而且功能与技术经济这两个重要因素得到了完美结合。

3.设计灵活可变的功能空间,减少固定构件将某些功能分区合并或连接,不做明确限定,如将起居室与餐厅合并,把厨房设计成开敞或半开敞的形式等。

减少固定构件,用可活动的轻质材料构件分隔不同的功能区域,减少固定的墙体,使得室内空间流动开敞而不闭塞,同时也使得户型可以根据功能的变化而改变空间形态、位置和尺寸,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实用价值。

这样,同样空间的一套住宅,便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的入住者和相同居住者在不同时期的需要,根据实际需要的变化而变化空间分隔和户型平面。

以北京朝阳区某住宅小区18号楼的套型设计为例。

该套住宅使用面积只有40平方米,它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厕所一侧和浴室伸出部分采用固定的轻隔墙,其他部位采用可移动的轻型木制推拉隔断墙,到阳台的门和所有窗户均为推拉式。

这套住宅有以下特点:第一,使用面积虽小,但浴室和厕所却是分开的,可以减少相互干扰,提高利用效益;第二,内部隔墙多为推拉式,美观大方,不但占用面积少,而且可以根据需要移动,形成较大空间;第三,厨房、浴室、厕所和下水管都是分开的,为设计人员发挥创造留有更多的空间;第四,面宽5米多,全部设有阳台,晾晒衣被十分方便。

4.土建与室内装修设计应整体考虑厨房卫生间布局得当现今越来越多的住宅进行全装修设计,为住宅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理念,要把住宅装修融入到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细化住宅功能,可通过空间的变化、墙体空间潜力的挖掘,储藏空间的有效利用等手段,将结构、建筑、装修综合整体考虑,发挥空间效益。

切记仍沿用粗装修设计的模式,把建筑设计和装修割裂考虑。

而应该把两者互相渗透和延伸。

把握好居住的最基本的共性化内容,通过全装修住宅设计让居民得到实惠,使购房者感到物超所值。

厨房、卫生间是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间的活动时间长、内容多。

其设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住户的生活水平和现代文明居住程度。

在中小套型设计中厨房位置应力求接近户门,便于食品、蔬菜及垃圾的进出,与家务阳台和餐厅应力求联系方便,减少对其它房间的干扰。

卫生间可将洗漱与浴室分开,以减少干扰、也有利于洗衣机、热水器的布置。

对于中小套型住宅,不必设置两个卫生间,位置得当,也能较好地满足使用要求,节省的面积可留给起居室,以便提高面积的利用率。

5.考虑良好朝向和自然通风条件注重环境景观等配套设计在小户型住宅设计中,应根据该地区的气候条件,争取较好的朝向和通风环境。

住宅主要房间都应做到直接采光。

起居室、卧室应力争1到2间南向。

特别是起居室要有一定的开窗面积,否则光线昏暗,不便使用。

平面设计中应着重考虑自然对流通风,有效的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卫生状况。

住宅的朝向与景观的矛盾应科学对待。

向阳是居住生活的基本要求,景观是人居环境的主要因素,当发生矛盾时应视具体情况进行取舍。

应考虑楼高与视线。

我国北方地区许多中小户型的住宅小区,由于地处偏远,环境景观等配套设施均比较差,这是不可取的。

中小户型的环境设计也是要创新的。

必须在规划时就做到景观的均好性,每户均有好的朝向、好的景观。

同时因购房人群的需求,规划还应增加更多社区邻里之间的交流。

为了避免住宅的品质差异,可将经济适用房、公租房等与商品房混建,以完善环境景观等配套设计施工。

结语:中小户型住宅设计上应根据不同地段,综合考虑消费人群特点,根据其家庭生活行为特征合理组织功能空间的平面关系。

大空间灵活分隔,小空间功能紧凑,为远期的发展留有可改造的余地。

户型精细化将是今后中小户型的一个显著变化。

在未来发展方向上,中小户型将充分体现生活个性化、设计人性化和居住舒适化的特点,在产品设计层面达到功能完善、布局科学的要求。

这样,我国的住宅设计与开发才具有可持续性,实现适用、经济、美观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曲秀荣民用住宅户型设计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刘吉勋现代住宅户型设计策略与研究【j】山西建筑,2009(20)周新玲浅谈因地制宜在户型设计中的作用[j]广东建筑装饰,2004(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