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言语交际中话语含义的语用学判断
言语交际中话语含义的语用学判断
8>: 的交际意图 (=&2%) ) 。78: 在语用学中, “=&2%) ” 一词用以指说
话者的交际意图。这一概念最先是由语言学家 ?@A@B+6(/’ 提出来的。 该层面对取得交际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 在很多情况下,误 解 的 产 生 并 非 由 于 受 话 者 不 了 解 单 词 词义或语法结构, 而是 由 于 没 能 了 解 说 话 者 的 意 图 。 如 : “C6 (5,( D&+2 %,2?”该话语中的词义 和 指 称 意 义 都 很 清 楚, “(5,(” 指 “D&+2 %,2” , “D&+2” 指受话者 。 这 样 , 受话者很 容易知道说话者意义的 第 一 层 面 , 即话语意义。然而, 他 也许并不明白隐藏 于 该 问 句 背 后 的 第 二 层 面 意 义 , 即 交 际意图, 受话者不得不从以下几种含义中去推导: 说话者对 对 方 的 小 车 表 示 一 种 羡 慕 , 还是藐视或 (8 ) 嘲笑? 说话者是否在斥责对方的小车挡住了道路? (! ) 说话者是否想搭乘便车? (# ) 话 语 意 义 和 说 话 者 的 交 际 意 图 是 密 切 联 系 的 。通 常 人们从话语意义中去推导说话者的交际意义, 但也可以 , 如语调、 声调, 利用副语言特征 ( <,2,-/’0+/6(/% =),(+2) ) 或者利用非语言特征, 如手势, 或根据语境去推断说话 者 的 交 际 意 图 。另 一 方 面 , 如果人们不能理解话语意义, 就 不 会 理 解 对 方 的 交 际 意 图 。当 人 们 所 理 解 的 话 语 意 义 与说话者的话语意义不一致时, 所理解的交际意图也会 出现偏差。 因此, 话语意义与交际意图是密切联系的。 但 二者并非密不可分, 将二者等同起来或混淆在一起都是 错误的。 在理解话语 意 义 和 推 导 说 话 者 意 图 时 , 会 出 现 以 下 四种情况: 受话者既 理 解 了 话 语 意 义 , 又理解了说话者的交 (8 ) 际意图。这是交际中最常见的现象, 它保证了绝大多数情 况下言语交际的成功。 受话者获知了话语意义, 但没能理解其交际意 (! ) 图,这也是交际中很常见的情况。正如心理学家米勒 所指出的, 常常就是这个层面难以把握。 (E/--)2F 8GH$ ) 受话者理 解 了 说 话 者 的 交 际 意 图 , 没有理解话语 (# ) 含义。这种情况不太常见, 但也会存在。 受话者既 没 有 理 解 话 语 意 义 , 也没推导出说话者 ($ ) , 的交际意图。 例如, “I)2 J&2K 5,6 L)%&.) M)2D <&<+-,2” 理解为 “’&’;,%,N)./% ” , 而 如果受话者将其中的 “<&<+-,2” 并非说话者所指的 “J)--;2)%)/M)N O 5,M/’0 , -&( 6+%%)66” , 就会认为说话者的 目 的 是 在 批 评 或 指 责 对 方 , 从 而 误 解 说话者表扬对方的意图。
第 !" 卷
第#期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0(12 .3 45(67./ 891:790; /(5$90;58<
$%&’!" (%’# 1=>’ )**+
)**+ 年 , 月
言语交际中话语含义的语用学判断
郭京红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 晋中 *+*Q** ) 摘要: 言语交际是人际交流中的重要手段。成功的交际依赖于话语双方的话语模式、 话语含义以及对话语意 义的推断。了解语言交际中话语的使用规则及其内涵, 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话语理解的敏感度, 加强对话语 意义的语言顺应性和语境动态性的认识。 关键词: 语用学; 判断; 话语含义; 交际 中图分类号: 7*+* 文献标识码: 1 文章编号: ()**+ ) !QR!P!#"! *#P**!,P*+
P !, P
!""# 年
知和推断。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第$期
有的语言学家只对说话者意义的第二个层面或第二 个方面感 兴 趣 , 或 对 影 响 说 话 者 生 成 某 一 特 殊 话 语 的 社 交因素感兴趣。比如, 说话者在表示 “请 求 ” 、 “抱 怨 ” “批 评” 等的时候, 为什么会采用间接言语行为, 而非直接言 语行为。他们单从说话者的角度去研究意义, 把焦点放在 说话者意 义 上 , 而 忽 略 了 受 话 者 一 方 , 因 为 对 说 话 者 来 说, 话语中的 词 义 、 指称意义或结构意义不存在歧义。其 意义总是 确 定 的 , 歧 义 和 意 义 的 不 确 定 性 只 是 对 受 话 者 而言的。而另一方面, 有的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受话者对 提出的 “关联理论” 以解 话语的理解上, 如威尔森 (P/-6&’ ) 释心理认 知 因 素 对 话 语 理 解 的 作 用 , 但 同 时 又 忽 视 了 话 语生成的社会 制 约 性 , 这也具有片面性。因此, 威尔森认 为, 意义是动 态 的 , 涉及说话者和受话者之间的意义磋商 以及话语潜在意义等多种因素。
!"#$%#&’( )*+$,%,-& ./ &0, 1’2(.*"2, 3%45’(#&’.’- 6#-$*#$, 7.%%*-’(#&’.?/. -AE>PS%E>
(-AETS%E> 8CKBSC@F 5EFJAJ=JC , -AETS%E> *+*Q** , :SAEK )
892&"#(&:2KE>=K>C AF KE AHN%@JKEJ HCKEF %I B%HH=EABKJA%E UCJVCCE NC%N&C’1 F=BBCFFI=& B%HH=EABKJA%E GCNCEGF %E JSC H%GC KEG AHN&ABKJA%E %I K GAFB%=@FC KEG JSC AEIC@CEBC %I JSC GAFB%=@FC KF VC&&’WE%VAE> JSC @=&CF KEG AHN&ABKJA%EF %I JSC GAFB%=@FCF AE JSC &KE>=K>C B%HH=EABKJA%E BKE SC&N =F =EGC@FJKEG JSC GAFB%=@FC KEG @CB%>EATC JSC GMEKHAB B%EJCOJ %I JSC HCKEAE> %I JSC GAFB%=@FCF’ ;,< =."+2:N@K>HKJABF; X=G>CHCEJ; GAFB%=@FC AHN&ABKJA%E ; B%HH=EABKJA%E
!9: 语 境 意 义 和 话 语 意 义 是 等 同 的 。78: 意 义 。45&.,6 认 为 ,
话语意义
7!:
是 “ 语 句 —语 —— 境 结 合 体 ” ( , 6)’()’%) ;
, 它是说话者意义的第一个层面。 %&’()*( <,/2/’0 ) 说话者的第二层面就是说话者 根据 45&.,6 的 观 点 ,
根据美国语言学家格来斯 (?@ABC ) 理论, 人们为了使 会话顺利进行, 需要遵守合作的原则。这个合作原则包括 质、 量、 关系、 方式四条准则。徐 盛 桓 指 出 , 用语言表达某 一事物要符合该事物的这 四 个 方 面 , 才 能 恰 如 其 分 地 道 出所指; 某一方面不准确、 不清楚或有错漏, 就会模糊甚 至改变事物的面貌, 使其失去 原 义 , 变得另有所指。如果 发话人故意巧妙地这样做, 并且让受话人意识到这一点, 他就将另有所指的成分带 到 话 语 中 来 了 , 这 另 有 所 指 就 是 话 语 的 含 义 。 )* 世 纪 ,* 年 代 , 英 国 语 言 学 家 列 文 森 (2CDAEF%E ) 提出了新格来斯 会 话 含 义 推 导 机 制 , 该信息中 的 “信息原则” 设定语句中所 涉 及 的 事 物 之 间 结 成 的 关 系 除非另有说明, 应该是常规关系。会话含义理论和推导话 语的含义, 目的是研究交际者如何保证会话顺利进行。 我们从失败的言语 交 际 过 程 中 发 现 , 交 际 受 挫 的 原 因是由于发话人发出的信息和受话人接受的信息不等 值, 即存在信息差。交际中受 话 人 的 思 维 由 发 话 人 激 发 , 如果发话人能较好地引导 受 话 人 去 思 维 , 他 的 话 语 含 义 就容易被理解, 交际就得以顺 利 进 行 。 欲 使 交 际 成 功 , 使 受话人正确识别发话人话 语 的 含 义 , 发 话 人 在 根 据 交 际 目的、 交际参与者、 交际场合、 背景知识等非语言语境要 素进行编码时, 应该尽量避免 信 息 差 的 产 生 , 才能恰当地 控制含义化过程。 语言交际是交际或 交 流 中 的 重 要 手 段 , 语 言 交 际 的 收稿日期: )**)P!!P!, 作者简介: 郭京红 (!"QRP ) , 女, 山西平遥人, 晋中师范高等 专 科 学 校 公 外 部 讲 师 , 天津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 从事 语用学研究。 模 式 有 两 种 : 代 码 模 式 (B%GC H%GC&) 和 推 理 模 式 (AEIC@CEJAK& H%GC&) 。语言交际会同时涉及这两种模式, 但 —推 理 过 程 是 基 本 的 , 编 码—— —解 在交际过程中, 认 知—— 码过程则是 附 属 于 认 知 —推 —— 理 过 程 的 。 语 言 交 际 的 代 码模式主要解决句子 的 意 义 , 而 这 一 问 题 的 解 决 又 取 决 于语境。语境是语言交际双方共同的前提, 它不仅仅指上 下文和说话时的社交环境,还包括双方的各种期待、 设 想、 信念和记忆等。因此, 语境的架设并非是固定不变的。 为使交际获得成功, 就 要 弄 清 代 码 交 际 模 式 所 要 求 的 互 知与我们常说的共知的不 同 : 共知是共有知识, 即交际双 方不受语境假设影响 的 那 部 分 共 有 知 识 ; 而 互 知 是 指 语 言交际中随着交际内 容 的 变 化 , 交 际 双 方 必 须 随 时 互 相 知道每一项有关的语境信息。但实际上这是难以做到的。 提出了另一种语言交际模式, 即推 因此, 威尔森 (LA&F%E ) 理 模 式 。 根 据 这 个 模 式 , 交 际 是 认 知—— —推 理 的 互 明 (H=J=K& HKEAICFJKJA%E ) 过程。交际中每一个人的认知环境 、 都是由三种信息组成的: 逻辑信息 (&%>ABK& AEI%@HKJA%E ) 百科信息 (CEBMB&%NKCGAB AEI%@HKJA%E ) 和词语信息 (&COABK& 。由于人们的认知结构很不相同, 上述三种信 AEI%@HKJA%E ) 息组成的认知环境也 就 因 人 而 异 , 对 话 语 的 推 理 自 然 就 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因此 , 为达到交际的成功, 互明就十 分关键。互明表现为交际双方对认知环境能 “彼此心照” , 对认知环境中的事实 或 假 设 在 心 理 上 能 够 作 出 共 同 的 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