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期期中语文试题
A卷(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选出错误的一项:
苏州园林注重了亭台轩榭的布局,既有怪石嶙峋,也有的各种图案的壁画,这只有那些胸中有丘壑的人才能设计出这种布局。
A.轩榭(xuān)B.嶙峋(xūn) C.镂空(lòu) D.丘壑(hè)
A、臭名昭著渊搏迥然不同矍铄
B、众志城成涉猎俏无声息奢侈
C.麻木不人憎恶张冠李戴狡洁
D.潜滋暗长坚韧与日俱增魁梧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天空的使者——鸟,也会教给那些留心___________ 它们的人许多本
领。
②我一直 __________于科学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不断地显
现
出现它崭新的远景。
③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必须有__________的水分。
A.观察沉迷充足B.观看沉醉充沛
C.观察沉醉充足D.观看沉迷充沛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扬。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D.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非常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5.下面的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他是班上的清洁委员,很爱护环境卫生,放学回家经过校门时,看到了地上有纸团,他很自然地弯腰拾起放进垃圾筒里,一——————, 班会上,他受到了班主任的表扬。
A .班主任发现了他
B .班主任发现了自己
C .自己被班主任发现了
D .这被班主任发现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4题。
(共14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 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 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败攸之、祎、允之任也。
7.第1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是 。
(1分)
8.解释下面句子中括号内的词。
(1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2)恐托付不(效.
).
9.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败军之际”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 .咨臣以当世之事
B .吾欲之南海
C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 .永之人争奔走焉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以伤先帝之明 盖亦以精力白致者
B .若无兴德之言 何陋之有?
C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 .恐托付不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遂许先帝以驱驰
C .夙夜忧叹
D .临表涕零
12.你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2分)
13、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二句填写)(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
(2)___________________,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4)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
14、理解性默写:(任选做一题)(2分)
(1)《题破山寺后禅院》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敦颐《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词中有关送别的名句灿若繁星,请你写出其中两句名句。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8分,每小题2分)
炎炎夏日,一只蝉静静地停在树枝上。
当它正在享受这份清闲、宁静的时候,却不知危险正悄悄临近——一只饥饿的螳螂小心翼翼地移了过来。
螳螂举起“双刀”正准备享受眼前的美餐,然而它也丝毫没有察觉到一只黄雀已尾随其后。
就在螳螂闪电般向蝉发起攻击的同时,它自己也成了黄雀的腹中餐了。
我们用生物学的眼光来看,这只是一种非常自然而又有趣的现象——食物链。
在广阔的自然界中,生存斗争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
各种生物为了生存繁衍,需要不断地避开那些比自己强大的种类,去捕食那些比自己弱小的种类。
而那些强大的或弱小的种类也同样地做着这件事——逃避更强大的,或捕食更弱小的。
“一物降一物”,环环相扣,就像一条巨大的链子把由弱到强的物种串起来。
这就形成一条条形形色色的食物链,那就是: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整个自然界就好像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
只不过这个“国家”中的等级不是人为划分的,而是以弱肉强食的残酷自然法则划分的:等级与等级之间不是地位高低贵贱的关系,而是食与被食的关系,这每一个等级也就是食物链中的一环。
各种生物互相制约,使整个自然界趋于平衡,任何一环被破坏,都会导致整个生态平衡的破坏,而造成不良后果。
例如在草原上,鹿吃草而被狼吃。
如果把狼这一环去掉,照理说草不会有什么影响,而鹿应该生活得更好。
然而事实不是这样。
由于没有了狼的控制,鹿大量繁殖,越来越多,首先遭殃的便是草,它们很快被吃光;草没有了,鹿也难逃厄运。
所以,狼吃鹿虽然表面上对鹿不利,但实际上对于鹿的种族延续反倒是有保护作用的。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食物链的重要性,以及它的任何一环都是地球生态环境中的组成部分。
15.下面对“食物链”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以生物学的眼光看待的那种非常自然而有趣的现象叫食物链。
B.由一条巨大的链子把由弱到强的各种物种串起的现象叫食物链。
C.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食物链。
D.自然界中等级森严,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叫食物链。
16.文中所说的自然界中生物“一物降一物”不断斗争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生物仅仅为了充饥的需要B.生物为了生存繁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