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阴阳学说
阳表
上左
外 侧
腰 背
背
胸
六 腑
心 肺
手足 三阳 经
阴内
下右
内 侧
胸 腹
腰
腹
五 脏
肝 脾 肾
手足 三阴 经
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
阳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 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升、出(阳) 降、入(阴)
升降相因,相反相成
阴阳交感、对立互根、消长转化。人体正常的生命活 动,就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
阴阳 偏盛
阴 阳 失 调
阴阳 偏衰
阴盛 伤阳
实寒证(阴胜则寒) 兼阳虚(阴胜则阳病)
阳盛 伤阴
实热证(阳胜则热) 兼阴虚(阳胜则阴病)
阴不制阳
阴虚
虚热证(阴虚则热)
不能生阳 阳虚(阴损及阳)
阳虚 阳不制阴 虚寒证(阳虚则寒)
不能生阴
阴虚(阳损及阴)
阳偏胜 阳偏衰
阴偏胜 阴偏衰
用于疾病的诊断
阳
阴
阴阳消长
消长含义: 阴阳双方数量的对比变化。 消,减少;长,增加。
形式: 此长彼消 与制约相关 此消彼长 此长彼亦长 与互用相连 此消彼亦消
相互转化
含义: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内在因素: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 消长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提。
条件: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极阶段,即“物 极必反”。
色泽
鲜明
晦暗
声息
高亢宏亮
低微无力
症状
热、燥、动 寒、润、静
脉象
数、浮、大、 迟、沉、小、
洪、滑
细、
病变部位 表、外、上 里、内、下
其它
……
……
总之,表实热属阳,里虚寒属阴
阴阳 偏盛 实证
调 整 阴 阳
阴阳 偏衰 虚证
阴盛 伤阳
阳盛 伤阴
实寒证 寒者热之(热性方药)
兼阳虚(酌加温阳药)
泻
其
实热证 热者寒之(寒性方药) 有
阴阳属性相互转化 转化的条件:“物极必反”
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阳中之阳
日中
阳中之阴
平旦
上午 下午 下半夜 上半夜
黄昏
阴中之阳
夜半
阴中之阴
事物的阴阳属性可因比较 对象的改变而改变
坤 艮 坎 巽 震离兑 乾
地 山 水 风 雷火泽 天
八卦
冬,太阴 春,少阳 秋,少阴 夏,太阳
地(阴)
自和与平衡
自合——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 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
平衡——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 处于大体均势状态,即阴阳协调相对稳定的 状态。
阴阳运动规律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阴阳对立→互为消长→阴阳转化
阴阳互根→皆消皆长
阴阳互藏→交感的内在动力 互根的维系基础 转化的内在依据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天(阳)
四象 两仪
太极
上升 动 热 光明 兴奋 外向
阳
相互对立
下降 静 寒 黑暗 抑制 内守
相互制约
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阴阳的互根互用
互相依赖存在 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 阳在外,阴之使也。”
阴阳交感
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 机理为阴阳二气不断升降运动,且达到和谐状态。
阴阳学说
Theory of Yin &Yang
关键性问题
阴阳的概念 阴阳学说的内容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生理、病理、诊断、治疗)
• 阴阳最初的含义
阴 阳
阴阳涵义的演变
阳(向日 引申
光)
温暖的,光明的 (夏、昼、火)
再引申 类火的……无穷
阴(背日 引申
光)
寒冷的、阴暗的 (冬、夜、水)
再引申 类水的……无穷
治疗原则?
天(阳气、阴气)
地(阳气、阴气)
阴阳互藏:
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 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 着另一方,即阴中有 阳,阳中有阴。
宇宙中的任何事物 都含有阴与阳两种属 性不同的成分,属阳 的事物含有阴性成分, 属阴的事物也寓有属 阳的成分。
•阴阳为什么互藏?
•阴阳互藏是交感合和的动力根源
•阴阳互藏是构筑阴阳双方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 和纽带 •阴阳互藏是阴阳消长和转化的内在根据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 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 双方属性的概括
一对范畴
体现二元论
相互关联
同一体
对立双方
一对矛盾
属性
不指具体事物,而指性质
事物阴阳属 性的两类特 定的相反趋 向
明亮、温热、活动、兴奋、 向上、向外、扩散、开放等
晦暗、沉静、抑制、向下、 寒凉、向内、凝聚、闭合等
兼阴虚(酌加养阴药)
余
阴虚 阳虚
虚热证 补阴(阳病治阴,壮水 补
之主,以制阳光。)
其
不
虚寒证 补阳(阴病治阳,益火 足
之源,以消阴翳。)
归纳药物性能 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 之偏
四气 温、热——阳 寒、凉——阴
五味 辛、甘、淡——阳 酸、苦、咸——阴
作用方向 升、浮——阳 沉、降——阴
思考题
1、阴阳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2、事物阴阳分属的依据是什么? 3、阴阳对立的含义是什么? 4、阴阳互根互用的含义是什么? 5、阴阳交感的内在机理是什么? 6、阴阳互藏的含义及意义各是什么? 7、阴阳转化的依据和条件各是什么?消长和转化的关系如何? 8、阴阳自和的含义是什么? 9、怎样用阴阳的运动规律和形式解释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相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