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 07-1 收入-支出模型
宏观经济学 07-1 收入-支出模型
2、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每增加1单位收入而引起的消费 的增加量。(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公式: MPC= c
y
若收入增量和消费增量均为极小时,则
dc MPC= dy
※基本特点: ① MPC是消费曲线上该点切线的斜率; ② 0<MPC<1; ③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 论的三大心理规律之一,认为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 增加,消费增加的比例越来越小。
③结论:消费变动要比收入变动稳定得多。
2、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主要观点及理论分析: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是莫迪利安尼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 的。该理论认为:人生分为青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 消费者会把一生的财产和收入合理地分配在各个阶段。
①在青年时期,收入比较低,往往举债消费,负储蓄; ②在壮年时期,收入比较高,人们会偿还原先的债务并 为退休后进行储蓄; ③在老年时期,开始消费壮年时期的储蓄。
1、均衡产出/收入的概念
※总产出/总收入从产出或生产角度反映了特定时 期经济系统所生产/供给的总量,表示了经济的供 给方面。
※那么,均衡的产出/收入就是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称为均衡产出/收入。
※把总产出/收入用y来表示。则均衡的产出/收入 y=AD
1、均衡产出/收入的概念
※均衡的产出/收入y=AD。AD如何来表示? ※国民经济统计中,用总支出表示经济的需求方面。 总支出是经济中用于新生产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量, 是总需求统计指标。
◆消费函数最简单处理办法:收入和消费之间关系
是线性的。如果收入消费之间关系是线性的,这时 消费函数可表示为:
c = α+βyd (α>0, 0<β<1) α: 自发消费部分,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动; βyd : 引致消费部分,随着收入的变化而变动。 注:在简单的两部门经济中yd =y。两部门的消 费函数可以写成: c = α+βy
3、平均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 例。(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c ※公式: APC= y
※基本特点: ①APC是消费曲线上该点和原点连线的斜率; ②APC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因为消费有可能大 于、等于或小于收入。
※ APC与MPC:APC始终大于MPC。
※我们首先学习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凯恩斯认为, 决定消费的主要变量是居民现期的个人可支配收入。
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一)消费函数 (二)储蓄函数 (三)社会消费函数
(一)消费函数
1、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凯恩斯认为,影响现期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个 人收入[现期个人可支配收入]。 并且假定消费与收入水平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 系: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并且消费的 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 为凯恩斯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公式:c=c(y) (dc/dy>0)
(三)社会消费函数
社会消费曲线的基本形状和家庭消费曲线一致。 cBiblioteka 线性社会消费曲线o
y
三、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1.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美国/杜森贝里James S.Duesenberry)
2.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美国/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
3.永久收入假说
(美国/弗里德曼M.Friedman)
3、永久收入消费理论
②永久收入消费理论较好得解释了某些经济事实。 比如美国经济在1973-1975、1981-1982、19901991年发生周期波动,虽然GDP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但居民的消费变动却比较平缓。
③永久收入消费理论存在的问题是:如何将当前收 入的变化判断为暂时现象还是持久现象,这也涉及 到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预期。
时,人们认为牺牲当前消费、增加将来的消费比较有 利,从来增加储蓄,减少当前消费。 ◇收入效应:利率提高导致储蓄减少。当利率增加时, 人们意识到将来的利息收入会增加,认为自己已经很 富有,于是增加当前消费,减少储蓄。
c s y c s 1 APC APS 1 y y
c s y c s 1 MPC MPS 1 y y
4、线性储蓄函数
线性储蓄函数:
s = s(y)=y-c =y-( + y) =- +(1- )y
s (1 )y APS (1 ) y y y
2、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 主要结论:
◆生命周期理论的缺陷在于,假定生命周期结束时,
拥有的财富全部耗尽,这显然与现实不符。 一般来说,如果都想给后代留下遗产,会使得社会 上储蓄增加;如果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储蓄会 减少。
3、永久收入消费理论
①主要观点:消费者的消费主要不是由他的暂时收 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持久收入决定,即消 费者可以预计到的稳定收入。
※比如简单两部门模型中不考虑政府和对外部门, 总支出(AE)为家庭消费(c)、厂商投资(i), 即:y=AD → AE = c+i
1、均衡产出/收入的概念
注意:
※这里的c和i是意愿消费和意愿投资,即居民和企业 实际想要的消费和投资,不同于国民收入核算公式 中消费和投资。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可能存在非计划存货投资。 ※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的实现意味着 非计划存货投资=0。
s ds MPS y dy
※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of Save) 平均每单位收入中储蓄所占的比例。
s APS y
3、储蓄函数与消费函数
⑴、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之和为总收入,即c+s=y
⑵、若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且APC>MPC, 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且APS<MPS。 ⑶、APC +APS=1;MPC+MPS=1
450 O y0 y
B点为均衡产出点
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既然均衡产出是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那么分析 均衡产出如何决定就要先分析总需求,而消费是总 需求重要的组成部分。 ※消费是指人们使用商品和劳务以满足各种需要 的经济行为和活动。
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有关消费的理论有很多种,比如:凯恩斯的绝对 收入理论、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理论、莫迪利安尼 的生命周期理论、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理论等。
4、线性消费函数:c = α+βy
APC=c/y= ( + y)/y= MPC=d c / d y
y
c
c = α+βy
C A
B
◆线性消费函数中,MPC α 是一个常数,且MPC<APC。 ◆随着收入的增加,α/y o 越来越小,APC越接近 MPC。
450
y
线性消费函数 说明在A、B、C三点收入、 消费和储蓄的意义。
2、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每年的消费C WR cYL WR为实际财富,
是财富的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的财富的比例; YL为工作收入, c为工作收入的的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掉工作收入的比例。 (注意生活年数的统计问题)
2、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 主要结论: ◆生命周期理论的其中一个贡献在于,它揭示了一 个国家的消费和储蓄与该国人口年龄构成之间的关 系。 显然,年轻人和老年人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中年人边 际消费倾向较低;即如果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比例增 加,则社会上消费倾向就会提高,如果中年人的比 例增加,消费倾向就会降低。
AE=c+i 45°线 AE=c+i 45°线
直线上任一点 均为AE=y
100 A 100
B
IU > 0
IU < 0
45 º
o
100 45°模型
y
o
100
y
IU: Unintended Inventory, 非意愿存货投资
3、均衡产出的条件(第2种表达方法) --用投资等于储蓄表示均衡产出的条件
◇总产出/收入 y c s (两部门经济) AE c i ◇总需求 ◇所以,均衡产出条件为: c s c i
(二)储蓄函数
1、储蓄函数: ◇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即消费和储蓄 之和为收入。 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储蓄也会增加, 并且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增的。 ◇ s=s(y)
2、边际储蓄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of Save) 每增加1单位收入而引起的储蓄的增加量。
例:
1、当收入为1000元,消费为800元,求平均消费 倾向。 当收入增加到1200元,消费增加到900元,求边际 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APC=c/y=800/1000=0.8 边际消费倾向MPC= △c / △y =(900-800))/(1200-1000) =100/200 = 0.5
4、线性消费函数
永久收入提出的意义在于:从某一个短期看,收入 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从一个更长的时间范围 看,收入是相对稳定的。
3、永久收入消费理论
永久收入y p y (1 ) y ( 1 0< 1) 由永久收入下决定的消费C cy p c是长期边际消费倾向, 并且当前收入的短期边际消费倾向c。
1、均衡产出/收入的概念
总结: ※均衡产出/收入: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 出或均衡收入。 ◆两部门经济:y=AD=c+i ◆三部门经济:y=AD=c+i+g
◆四部门经济:y=AD=c+i+g+(x-m)
下面的分析,先从最简单的两部门经济开始。
2、均衡产出的条件:y= AD=AE=c + i
4.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