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7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7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填空题(共15小题,每空1分,共30分)1.学生的发展具有____和可能性。

2.现代思维过程理论提出,______是思维过程的起点,是创造的前提。

3.我国教育的基本法是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______.4.杜威主张_______、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并提出以_____、活动课程和______为特色的课程理论。

5.“跳一跳,摘个桃”体现了_____,是由苏联心理学家______提出的理论。

6.校园文化的功能有_____、凝聚功能、激励功能、_______.7.课程标准是教材______、教学、评估和______的依据。

8.教育学是研究_____和_____,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9.个体身心发展受_____、环境、_____主观能动性等因素影响。

10.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_____和_______.11.课程标准隐含着教师不是_____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______.12.美育是培养学生的_____,主要是鉴赏美和_____的能力。

13.知觉的基本行征有理解性、选择性、_____和______.14.“四书”包括《大学》《______》《论语》《孟子》,“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_____》和《春秋》。

15.教师备课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备____、备学生、备_____.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其中1---4小题是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第5小题是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签案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找出恰当的选项,并将其代码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多选、错选、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1.提出了“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观,并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的西方教育学家是( )A.卢梭B.昆体良C.夸美纽斯D.裴斯泰洛齐2.“素质教育要着眼于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把对学生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能,增强后劲上来”。

这句话主要强调素质教育的( )特点。

A.全体性B.基础性C.发展性D.全面性3.老师在管理班级时,让每位学生都轮流当班干部。

这属于()模式。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4.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C.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5.在对创造性个性进行塑造的过程中,可采取的建议有()A.保护好奇心B.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C.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D.重视直觉思维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

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1.讲授法包括讲解、讲演、讲读和讨论法。

2.私拆学生信件、翻学生书包等行为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3.学生害怕狗,教师通过让其看图片、再看实物狗、再摸狗等一系列活动使其不再害怕狗。

教师使用了放松疗法。

4.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有权威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5.课堂气氛类型分为:积极的课堂气氛、消极的课堂气氛、对抗的课堂气氛。

6.学校教育工作要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2.如何构建校内外一体的德育网络?3.连均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友法和途径。

4.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有位叫林溪的同学,平时有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老师为了帮助她,请她自己选择最敬佩、最喜欢的同学做她的同桌和前后位,帮助地改掉不好的习惯,并且让同学给林溪的家长打电话,交流她已经改掉了哪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哪些行为需要得到注意。

半年之后,林溪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改正了。

试问,材料中的老师运用了哪些方法?还有哪些方法也可以矫正不良行为?2.一位受人尊敬的教书育人楷模、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一辈子做教师”体现了什么?从哪些方面“学做教师”?【答案】一、填空题1.可塑性2.问题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单行法普通法4.教育即生活儿童中心经验中心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6.导向功能规范(约束)功能7.编写考试命题8.教育现象教育问题9.遗传教育(学校教育)10.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11.教科书开发者12.审美观创造美13.整体性恒常性14.中庸周易15.教材教法二、选择题1.C【解析】夸美纽斯从他的民主主义的“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使其智慧得到普遍发展的理论,主张百科全书的教学内容。

并拟定了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单轨学制。

2.C【解析】素质教育的“发展性”,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把学生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

3.C【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班级民主管理的内涵。

4.B【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工作要遵循这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5.ABCD【解析】由于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从个性入手来培养创造性,也是促进创造性产生的一条有效途径。

研究者提出的各种建议,可概括如下:(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直觉思维能力;(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三、判断题1.×【解析】讲授法可分讲读、讲述、讲解和讲演四种。

2.×【解析】3.×【解析】系统脱敏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其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例如,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猎,我们可以让他光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

4.V【解析】略。

5.V【解析】我国学者将课堂气氛划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具体内容参考张承芬主编的《教育心理学》。

6.V【解析】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2.如何构建校内外一体的德育网络?(1)将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紧密联系起来。

在家庭教育中改变过去那种由家长给孩子灌输零散的、随机的德育内容的教育方式,在学校中改变将政治课或思想品德课等同于纯粹的知识课的不正确的观点,利用各种手段将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联系起来,从多方面对学生施加正向的、统一的道德要求,以此形成教育合力来最大限度的发挥德育的整体教育作用。

(2)将青少年的德育与社会德育结合起来。

大力宣传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并设立相应的机构来支持德育工作。

(3)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提高德育对学生的影响力。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力量为德育注入新鲜血液,使其更具有吸引力。

3.简述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

(1)教师方面:①了解和研究学生;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③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④热、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⑤发扬教育民主:⑥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⑦正确处理师生矛盾⑧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⑨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2)学生方面:①正确认识自己;②正确认识教师。

(3)环境方面: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性;2加强学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养成,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风氛围下健康地学习。

这对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和价值。

4.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五、论述题1.(1)材料中的老师运用了榜样示范法。

观察、模仿教师呈现的范例(榜样),是学生学习社会行为的重要方式。

模仿学习的机制是替代强化。

由于范例的不同,示范法有以下几种情况:①辅导教师的示范;②他人提供的示范;③电视、录像、有关读物提供的示范;④角色的示范。

该案例中老师“让她自己选择最敬佩、最喜欢的同学做她的同桌和前后位,帮助她改掉不好的习惯”正是运用了榜样示范法。

(2)改变不良行为的方法还包括:①强化法;②代币奖励法;③行为塑造法;④处罚法;等等。

2.(1)“一辈子做教师”体现了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理想和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

①教师只有具备了崇高的职业道德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才能将教师职业作为理想坚持下来。

②只有形成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教师才能以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始终不渝地遵守职业道德规则,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2)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学做教师”:①专业理想的建立。

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

②专业自我的形成。

对教学工作来说,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将显著地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成效。

③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从事专业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

教师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

④专业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这种专业能力可分为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

③教师的专业人格。

教师的专业人格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修养,诚实正直、善良宽容、公正严格是教师专业人格的重要内容。

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

教师的专业态度和动机是教师专业活动的动力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