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胚总复习整理

组胚总复习整理

组胚知识点整理组织各种上皮的分布: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淋巴管的腔面;间皮——胸膜、腹膜、心包膜、肠管外表面;其它——肺泡和肾小囊壁层的上皮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甲状腺滤泡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单层柱状上皮:胃肠(微绒毛、柱状细胞)、子宫、输卵管(纤毛)、肾集合管、胆囊腔面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管道内表面(输精管、附睾管:无纤毛)复层扁平上皮:角化——皮肤表皮;未角化:口腔、食管、阴道等腔面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男性尿道变移上皮:排尿管道(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结缔组织各类细胞的功能:成纤维细胞(活跃):合成分泌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形成结缔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合成分泌基质中的蛋白多糖、糖蛋白。

使创伤愈合。

纤维细胞:功能不活跃,创伤修复、结缔组织再生时转变为成纤维细胞,合成和分泌纤维和基质成分。

巨噬细胞:来自单核细胞,重要防御细胞。

功能包括:趋化性的变形运动,吞噬作用,参与免疫应答,分泌功能。

浆细胞:由B细胞分化,合成、分泌抗体。

肥大细胞:合成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除参与过敏反应外还有多种生理功能。

透明软骨:关节、肋软骨、呼吸道纤维软骨:椎间盘、关节盂、关节盘、耻骨联合、关节软骨肌腱附着处弹性软骨:耳廓、外耳道、咽鼓管、会厌、喉软骨各种骨细胞的功能:骨原细胞:骨组织的干细胞,骨的生长改建中,体积增大,分化为成骨细胞。

成骨细胞:骨原细胞分化,在降钙素作用下合成分泌骨基质的有机成分,在促进钙盐沉积方面起作用。

骨细胞:成骨细胞转变,在甲状旁腺激素刺激下,具有一定的溶骨作用。

破骨细胞:多个单核细胞融合,溶解骨质,内吞分解的骨基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晶体。

长骨的发生:以软骨内成骨为主,也有膜内成骨方式。

1.软骨周成骨:软骨膜血管增生→内层骨原细胞增殖分化→软骨膜下出现骨领→骨松质增厚延伸形成骨密质2.软骨内成骨:软骨基质钙化→初级骨化中心→外周骨膜组织穿越骨领进入退化的软骨区→骨髓、初级骨髓腔形成→骨原细胞增殖分化、造骨→形成初级骨小梁→干部增粗,骨髓腔扩大→骨两端形成次级骨化中心→不断加长增粗血细胞功能:红细胞——结合运输氧气、二氧化碳,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趋化作用、吞噬功能嗜酸性粒细胞——抗过敏,抗寄生虫嗜碱性粒细胞——与肥大细胞类似(肝素、组胺、白三烯)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吞噬杀菌,消除衰老、损伤细胞,参与免疫淋巴细胞——主要免疫细胞血小板——止血凝血三种肌组织的超微结构:骨骼肌——横小管位于明暗带交界,肌浆网发达,形成三联体,线粒体、糖原少心肌——横小管与Z线水平,肌浆网不甚发达,形成二联体,线粒体、糖原丰富平滑肌——无肌原纤维,肌纤维间有缝隙连接,有大量密体、密斑、中间丝、粗肌丝、细肌丝假单极神经元(脊神经节细胞)、双极神经元(视网膜、耳蜗神经节)、多极神经元(数量最多)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胆碱能神经元、胺能神经元、氨基酸神经元、肽能神经元皮质——浅层皮质(主要含B细胞,淋巴小结)、副皮质区(胸腺依赖区,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通过)、皮质淋巴窦(包括被膜下淋巴窦和小梁周窦)髓质——淋巴索(主要由B细胞组成,多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走行)、髓质淋巴窦(具有较强的滤过作用)功能:滤过淋巴液,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脾的组织结构及功能:白髓——动脉周围淋巴鞘(胸腺依赖区)、脾小结(即淋巴小结)红髓——脾窦(腔内充满血液,窦壁附有巨噬细胞)、脾索(含淋巴细胞、各种血细胞、巨噬细胞、一些浆细胞)边缘区(白髓红髓的移行区,具有很强的吞噬滤过作用)皮肤相关:表皮: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散在基底细胞之间,胞质内含黑素体,把酪氨酸转为黑色素。

郎格汉斯细胞——散在棘层浅部,树枝状突起,含Birbeck颗粒(参与抗原的处理),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

Merkel细胞——贴附于基膜,基底部胞质内含许多有膜包被的有致密核心的颗粒。

功能不明。

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甲状腺激素;滤泡旁细胞-降钙素(降血钙)甲状旁腺:主细胞-甲状旁腺激素(升血钙)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束状带细胞-糖皮质激素-如皮质醇;网状带细胞-雄激素、少量雌激素髓质——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去甲肾上腺素(升高血压);肾上腺素细胞-肾上腺素垂体:远侧部——嗜酸性细胞:生长激素细胞-生长激素;催乳激素细胞-催乳素嗜碱性细胞: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脂素/促性腺激素中间部——(鱼和两栖类:黑色素细胞雌激素)结节部——嗜碱性细胞:促性腺激素(FSH、LH)视上核、室旁核:抗利尿激素、缩宫素松果体:褪黑激素三大唾液腺结构特点:腮腺:纯浆液性腺。

闰管长,纹状管短。

下颌下腺:混合性腺,浆液性腺泡多,闰管短,纹状管发达,闰管与纹状管之间有颗粒曲管。

舌下腺:以粘液性腺泡为主,无闰管,纹状管不明显。

胰腺分部及分泌物:外分泌部:腺泡(浆液性腺泡,合成分泌胰蛋白酶原、胰脂肪酶和胰淀粉酶),导管(泡心细胞,分泌水、电解质)内分泌部(胰岛):A细胞(胰岛周边,胰高血糖素),B细胞(胰岛中央,胰岛素),D细胞(A、B细胞之间,生长抑素),PP细胞(数量很少,分泌胰多肽)肾动脉→叶间动脉→弓形动脉→小叶间动脉→被膜毛细血管网—→星形静脉→小叶间静脉→弓形静脉→叶间静脉→肾静脉小叶间动脉→入球微动脉(浅表、髓旁肾单位均有)→血管球毛细血管→出球微动脉→球后毛细血管网髓旁肾单位出球微动脉→直小动脉→直小静脉→小叶间静脉/弓形静脉男性生殖系统各结构功能:Ad型精原细胞:干细胞,一部分可转化为B型精原细胞,B型精原细胞经多次分裂分化向初级精母细胞转化。

支持细胞:①对生精细胞支持、保护、营养;②精子形成中脱落的残余物质可被其吞噬消化;③微丝微管收缩、分泌的液体有助于精细胞移动;④在FSH和雄激素刺激下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和抑制素;⑤使睾丸酮转化为雌二醇;⑥参与构成血-生精小管屏障。

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

附睾输出小管:纤毛细胞的纤毛摆动有助于推动精子向前移动。

附睾管:重吸收;分泌甘油磷酸胆碱、唾液酸、肉毒碱;合成;免疫屏障功能。

女性生殖系统各结构功能:初级卵泡:初级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共同形成透明带。

次级卵泡:颗粒层分泌糖胺多糖,和渗入的血浆形成卵泡液;膜细胞和颗粒细胞在垂体分泌的FSH、LH作用下协同合成,由膜细胞分泌雄激素,在颗粒细胞芳香酶系作用下转为雌激素。

颗粒黄体细胞:分泌孕酮和松弛素。

膜黄体细胞:分泌雌激素。

闭锁卵泡:晚期次级卵泡闭锁形成间质腺,分泌雌激素。

门细胞:分泌雄激素。

眼和耳相关:眼球壁分为三层:纤维膜、血管膜、视网膜。

角膜分层:角膜上皮、前界层、角膜基质、后界层、角膜内皮。

视网膜分层:由外向内为色素上皮细胞、感光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

感光细胞:视杆细胞感受暗光或弱光,视锥细胞感受强光和颜色。

中央凹无视杆细胞,视盘无视细胞。

耳的感受器:壶腹嵴感受头部旋转运动开始和终止时的刺激;位觉斑(椭圆囊斑、球囊斑)感受直线运动开始和终止以及直线加速和减速时的刺激,也感受头部静止时的位置觉;螺旋器是听觉感受器。

其它:色素上皮细胞与感光细胞之间缺乏连接结构,视网膜剥离的好发处;黄斑处视网膜最薄,只有视锥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视力最敏锐;血管纹能分泌内淋巴。

名词解释组织纤毛cilium:上皮细胞游离面细胞膜和细胞质深处的较长突起,并具有向一定方向节律性摆动的能力,可把粘附在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和颗粒状物质向一定方向推送。

电镜下表面为细胞膜,内为细胞质,其中中央为2条完整的微管,周围为9组成对的双联微管。

微绒毛microvillus: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许多指状突起,电镜下表面为细胞膜,中轴为含微丝的细胞质。

其功能是扩大细胞表面的接触面,有利于吸收。

基膜basement membrane:位于上皮基底面与结缔组织之间的膜状结构,不同类型上皮中厚薄不一。

电镜下基膜近上皮处为基板,下方为网板,二者分别由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产生,基膜具有支持连接作用,同时也是物质通透的半透膜。

分子筛:蛋白多糖复合物的立体构型形成有许多微孔隙的分子筛,小于孔隙的物质可以通过,便于血液与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大于孔隙的物质不能通过,使基质成为限制细菌等有害物质扩散的屏障。

骨单位osteon:主要分布于长骨的骨密质内,由十余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和骨细胞构成,呈圆筒状,中央管内有骨膜组织、微血管和神经纤维。

骨单位在内外环骨板间沿骨的长轴排列,增强长骨的支持作用。

同源细胞群isogenous group:软骨组织最主要的结构特点,软骨内尤其软骨中部,软骨细胞成群分布,2-8个细胞一群。

毎群细胞源自软骨膜内的一个骨原细胞,即骨原细胞边增殖边分化,边从软骨膜移向软骨中部,同时不断产生纤维和基质,使软骨增长变大。

骨领bone collar:软骨周成骨中,软骨雏形中段,软骨膜内层的骨原细胞分裂增殖,并分化成成骨细胞,进行造骨。

软骨中段软骨膜下出现如同领圈般的环形骨组织,称为骨领。

其外侧软骨膜即改称骨膜。

骨领是长骨发生中最早出现的骨组织。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外周血中除了大量成熟的红细胞,尚有少量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即网织红细胞。

其直径略大于成熟红细胞,胞质内残留有核糖体。

成人的网织红细胞约占红细胞总数的0.5-1.5%,新生儿可达3-6%,贫血病人网织红细胞数量增多,说明治疗有效。

三联体triad:由一个横小管及两侧的终池组成,横小管由肌细胞膜凹陷形成,有传导兴奋的作用。

终池是肌质网靠近横小管两侧膨大呈环形扁囊,有储存、释放钙离子的作用。

人和哺乳动物位于明暗带交界处,两栖类位于Z线水平。

闰盘intercalated disk:位于Z线水平。

由相邻两个心肌纤维的分支处伸出许多短突起相互嵌合而成,呈阶梯状,在连接的横位区域,有中间连接、桥粒,纵位有缝隙连接,便于细胞间化学信息的交流和电冲动的传导,使心肌纤维同步舒缩成为一功能整体。

尼氏体Nissl body:神经元胞质内嗜碱性小块或颗粒,体积较大的神经元尼氏体较发达,电镜下可见由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因此尼氏体是神经元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尼氏体分布在胞体和树突内,轴突内无尼氏体。

朗飞结Ranvier node:髓鞘分为许多节段,两段之间较细,称朗飞结。

有髓神经纤维的轴膜传导呈跳跃式,即从一个朗飞结跳到下一个朗飞结,相邻朗飞结间距离越大,传导速度越快。

突触synapse:包括化学突触和电突触。

电突触通过缝隙连接直接传递电信息。

化学性突触:电镜下由突出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组成。

突触前膜为轴突终末与后一神经元相接触的细胞膜,比一般细胞膜略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