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估量表(Autar评分表)姓名病区
备注:总分28分,低风险≤10分;中风险 11-14分;高风险≥15分
体质指数=体重/身高2
贫血症包括镰状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
护理指引:高风险患者使用持续下肢静脉泵加抗血栓袜
中风险患者使用抗血栓袜,必要时使用持续下肢静脉泵
低风险者主要鼓励患者做踝泵运动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干预方法
干预方法:患者术后采用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使用心电监护,术后2小时帮助患者活动肢体。
施:①用小枕垫高患者的脚后跟,使患者小腿悬空,与床面形成20-30度角为宜。
②帮助患者进行双即踝关节的被动背伸、趾屈和内外翻的“环转”运动,频率15-20次|min,每个动作重复20次。
③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等,按摩方向由肢体远端向近端,每侧肢体按摩5min。
④膝关节伸屈运
次|min,重复活动20-30次。
⑤麻醉作用完全消失后,由护士帮助患者进行第一次翻身,此后间隔⑥清醒患者鼓励主动运动,包括进行深呼吸运动及踝关节主动背屈和跖屈运动,踝关节内翻和外翻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臀大肌的等长收缩训练。
指导患者先呼吸10次,然后由肢体远端向近端节主动背屈和跖屈运动,踝关节主动内翻和外翻运动,频率15-20次|min,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肌的等长收缩训练,每次动作保持收缩状态5s,放松5s,所有动作各重复20-30次。
术后2h开始进动,术后2-4h内进行第4-5项,术后当日执行两次。
术后1-7d若患者意识朦胧或昏迷时,继续进行求增加活动量;意识清醒者,鼓励进行第6项活动。
以上训练每天4次,分别在晨起、上午、下午及进行;患者活动均在接受过统一培训的护士协助和指导下完成。
参考文献:《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中华护理杂志 2011月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