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庄子·梦蝶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
当初学到这首诗的时候只知道“庄生梦蝶”是用典的手法。
对庄子进一步的了解也是在学了《逍遥游》之后。
逍遥游一词出自《庄子》,乃是全本三十三篇之第一篇,流传久远。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说的是鲲鹏,用了夸张想象等的手法,显示出了鲲鹏的大,这也是荒诞的想象。
当时学这篇文章的时候,对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意思大概是:真实自然的人没有自我的偏见,神人没有要建功立业的偏见,圣人不求声名。
人活在世上不需要理会别人对你的偏见。
不求功利,坚持自我才是真正活着方式。
《逍遥游》通篇都是不存在的现象,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点异曲同工。
但庄子写《逍遥游》来的比陶渊明早,而两者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桃花源记》虽是陶渊明的想象,但表达的是陶渊明希望能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有个理想的大同社会,而庄子则不同。
《逍遥游》想象奇特怪诞,洋溢着浪漫色彩,追求顺其自然无所依,最终获得无穷的自在自由。
庄子通过《逍遥游》表达的最大一个观点就是:自由。
庄子一生都是自由的,一生都在追求自己追求的理想的自由。
不求名利,不求富贵。
在当今社会也是很难得的吧。
“庄生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
庄子在其中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
虽然故事极其短小,但由于其渗透了庄子诗化哲学的精义,成为了庄子诗化哲学的代表。
其中包含了庄子自身所带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人生哲学思考。
对后世的文人骚客有巨大的影响力,并多次被引用到文章诗词中。
庄子,名周,字子休,道教祖师,号南华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庄子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
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
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代表作品为《庄子》以及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这是庄子的一生经历和成就。
庄子毕生都在追求着自由,推脱了多次出仕的机会。
对于每个人的选择都不一样,因为他是庄子,他选择了自由。
而对于某些人来说,仕途往往比很多都重要。
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金榜题名。
功名金钱有的人费劲一切求,家破人亡,背信弃义,在所不惜。
有的人无所求,只是过着平淡隐士的生活。
每个人追求不一样。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的物质生活虽然贫困,但精神生活却异常丰富,读书、漫游、观察、遐想,追求“至人无己”的自由境界。
庄子常常有贫穷到连衣服都要典当掉的窘境,可庄子还是活得很快乐。
因为庄子的精神世界是充实的。
《庄子·秋水》说的是庄子以一只三千岁的神龟死后被供奉在庙里与活着不久但在污泥里摇曳的普通龟对比,来表达庄子追求自由的宗旨。
也从侧面看出世俗中的人虽然也是希望追求自由的生活,但还是会放弃自由而选择名利。
我觉得庄子是伟大而又值得让人崇敬的。
在现实生活中,像庄子一样的人没有吧。
也许庄子在那时候的所作所为放到当今这个社会上会因为不能被社会所容忍而消失不见。
但在过去那个时代来说,庄子的行为虽说也不能被世俗人所容忍,但他还是坚持自我,并被很多人所追崇。
这是多么伟大的!而他不为所动,永保初心。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的追求和庄子也是相似地。
虽然我对庄子有些看法不能认同,例如妻子死后,而庄子敲锣打鼓。
但还是不能改变我觉得他是神人般的存在。
因为他对后世的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崇尚自由的庄子,坚持自我的庄子,不求功利的庄子,都让我们值得尊敬。
庄生晓梦迷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