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血管疾病的营养

心血管疾病的营养

心血管疾病的营养什么是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周围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等▪四高一多特点——“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病理基础主要是动脉硬化——即动脉血管内壁有脂肪、胆固醇等沉积,并伴随着纤维组织的形成与钙化等病变心血管疾病——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WHO报道目前全球每年16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2020年这个数字将增加到2500万▪WHO预测,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疾病占首位▪目前我国每年约400万人死于此病占总死亡人数的3/5以上▪全世界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地区就在中国,中国以北方为高发病区这令你震惊吗?▪现在全球有近1/4人口为心血管及相关疾病所威胁,而且终身一生可能有1/3的人为心血管疾病阴影所笼罩,最后有1/5 人口死于心血管相关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抗争不分区域、人种,已成为全人类的挑战之一▪针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通常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前者是指防病于未然,后者是指防病已形成当然无论对病人还是医生的最高境界为防“未病”▪一级预防即心血管疾病的病前预防根据心血管疾病病易患因素一级预防内容包括:(1)控制血压(2)合理饮食结构及热能摄入,避免超重。

防治高脂血症,降低人群血脂水平(3)戒烟(4)积极治疗糖尿病(5)饮用硬水。

软水地区需补充钙、镁(6)避免长期精神紧张,过分激动(7)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一级预防针对心血管疾病预防的饮食建议则是非常重要▪由于缺少关于现有饮食及其对健康益处的确切资料,产生了很多混乱▪许多年来,美国心脏协会(AHA)推荐低脂饮食: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55%,脂肪占30%,蛋白质占15%,胆固醇每天限制在<300mg/d▪这种强调低脂饮食的后果是无意中促进了碳水化合物的无限制摄入▪改善饮食既能讲究营养又能明显影响体重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由于肥胖的盛行,除了建议低脂饮食外,新出现了很多流行的饮食▪尽管某些饮食对健康有益,但其中也不乏损害心血管和全身健康者▪临床医生和营养师有必要充分了解这些饮食以便指导患者或食客▪本讲座的目的就是总结那些常见的心血管健康饮食疗法并对其现有的科学依据进行评价肥胖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危险因子之一▪1991年以来美国肥胖病的患病率高达61% 估计每年有30万美国成年人死于肥胖相关的疾病▪中国肥胖人群达7000万是成年人总数的14.6%▪中国的超重者与肥胖者的比例为8比1居世界第一接近肥胖边缘的体重很容易成为肥胖大军中的一员▪专家估计未来中国发胖的潜力将是世界第一而北京又将是全国第一大家知道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研究表明——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吸烟是冠心病致病五大危险因素▪其中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又与饮食和营养密切相关饮食组成与心血管疾病(一)脂类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脂肪数量和质量➢饮食脂肪的质与量对血脂水平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饮食脂肪摄入总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正相关➢饮食脂肪总量是影响血中胆固醇浓度的主要因素➢摄入脂肪占总能量40%以上的地区,居民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升高饮食脂肪质量▪脂肪的质比量对动脉粥样硬化影响更加重要▪饱和脂肪酸有升高血脂和胆固醇作用▪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和茶油能降低血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 ▪多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同时降低血液甘油三酯TG含量,并且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C▪将植物油氢化制成人造奶油的化学过程中可产生反式脂肪酸,可使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增加,同时引起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罹患率胆固醇▪冠心病患者血清胆固醇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饮食胆固醇摄入量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呈正相关▪植物固醇不易被吸收且有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吸收的作用如谷固醇、豆固醇、麦角固醇等。

(二)糖类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糖类也可引起高脂血症▪肝脏能利用非酯化脂肪酸和糖类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故糖类摄入过多,同样使TG 水平增高▪糖类过多可致肥胖,而肥胖是高脂血症易发因素▪果糖对甘油三酯影响比蔗糖大,说明果糖更易合成脂肪,其次为葡萄糖,淀粉更次之(三)蛋白质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供给动物蛋白质越多,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所需要的时间越短,且病情越严重➢动物蛋白质升高胆固醇的作用比植物蛋白质明显得多➢植物蛋白,尤其大豆蛋白有降低血胆固醇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用大豆蛋白替代动物蛋白,可使血胆固醇下降19%➢动物食品含较高胆固醇及饱和脂肪酸,大豆蛋白既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又有较高植物固醇,有利于胆酸排出,减少胆固醇合成,且大豆磷脂酰胆碱对胆固醇转运有帮助——因此大豆蛋白不会导致心血管病发病率增高(四)能量▪维持理想体重,是预防心血管疾病营养治疗的目标▪饮食摄入能量过多可引起单纯性肥胖,肥胖者血胆固醇合成增高▪限制能量,体重下降,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也显著下降(五)维生素▪1、维生素C 可降低血胆固醇,如缺乏则胆固醇在血中堆积而致动脉粥样硬化维生素C可增加血管韧性预防出血▪2、维生素E 对心脏及血管的作用机制较复杂,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抗氧化作用,防止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磷脂的氧化,有助于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使机体对缺氧耐受力增高,增强心肌代谢对应激的适应能力。

维生素E还能抗凝血、增强免疫力、改善末梢循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3、维生素B1 维生素B1缺乏使心肌代谢障碍,严重可导致心衰,出现脚气病性心脏病临床症候。

维生素B1供给要充足,糖类和蛋白质比例越高,则维生素B1需要量也越大▪4、维生素B6 与亚油酸同时应用,能降低血脂;因维生素B6能促进亚油酸转变成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可使胆固醇氧化成胆酸(六)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钙、镁、铜、铁、铬、钾、碘、氟对心血管病有抑制作用,缺乏时可使心脏功能和心肌代谢异常▪补充铬可提高HDL浓度,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含量▪锌过多或铜过低血清胆固醇含量增加,锌铜比值高时,血清胆固醇也增高(七)其他常见饮食▪1、食物纤维可缩短食物通过小肠的时间,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在肠与胆酸形成络合物,减少胆酸重吸收。

食物纤维对脂质代谢、糖类代谢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都具有良好的作用▪2、葱、蒜挥发油有预防心血管疾病作用,能防止血清胆固醇增高,或降低血液凝固性▪3、酒大量饮酒可引起甘油三酯升高,乙醇促进肝内脂肪生成,刺激VLDL合成,引起脂肪肝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故WHO认为从健康的角度不提倡饮酒二、营养治疗原则▪应减少饮食能量以控制体重▪减少脂肪总量及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限制单糖和双糖摄入量▪供给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一)能量▪以个人的不同情况确定需要量——以维持理想体重为宜▪(二)控制脂肪▪脂肪量占总能量的20-25%以植物油为主▪(三)限制胆固醇▪食物胆固醇作为预防饮食时限制在300mg/d以下治疗饮食低于200mg/d 禁用高胆固醇食物▪(四)糖类▪宜选用多糖类,占总能量60-65%适量摄入粗粮、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应限制含单糖、双糖高的食物(五)蛋白质▪心血管疾病饮食蛋白质供给占总能量15%左右。

尽量多用黄豆及其制品,其他豆类也很好,因豆类含植物固醇较多,有利于胆酸排出,且被重吸收量减少,胆固醇合成随之减少▪鱼类含胆固醇较低,且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重要价值▪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必禁牛奶▪鸡蛋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主要是蛋黄中的胆固醇,可以只吃蛋清,正常人吃鸡蛋有益无害▪(六)供应充足维生素和矿物质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

(七)食物选择▪1、可用食物粮食类、豆类及其制品、蔬菜、水果、酸牛奶、脱脂牛奶、鸡蛋清、鱼、去皮鸡肉、小牛肉、兔肉、野禽及瘦猪肉。

鲜蘑菇、香菇、大豆蛋白、豆浆、豆制品、赤豆、绿豆、豌豆、毛豆、菜豆、黄花鱼、鲳鱼、大蒜、大葱、韭菜、海带、芹菜、茄子、黑木耳、核桃仁、芝麻、食醋等均有降脂作用▪2、限制食物去掉可见脂肪的牛羊肉及火腿、除小虾外的贝类等。

▪3、禁用食物含动物脂肪高的食物,如肥猪肉、肥羊肉、肥鹅、肥鸭、剁碎的肉馅;高胆固醇食物,如猪皮、猪爪、带皮蹄膀、肝、肾、肺、脑、鱼子、蟹黄、全脂奶油、腊肠等;含高能量及高糖类食物,如冰淇淋、巧克力、蔗糖、油酥甜点心、蜂蜜、各种水果糖等,均为体积小产热高的食物;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胡椒、咖喱、高度酒、浓咖啡等高血压病营养治疗▪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 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在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正常高值血压和1、2、3级高血压▪根据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同时患有的其它疾病,将高血压患者分为4层(组),即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并依此指导医生确定治疗时机、治疗策略与估计预后一、营养影响▪(一)钠食盐摄入与高血压显著相关食盐摄入量高的地区,发病率也高限制食盐摄入可改善高血压▪(二)能量肥胖者高血压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显著增高临床上多数高血压患者合并有超重或肥胖限制能量摄取,体重减轻后,血压程度降低(三)蛋白质▪不同来源蛋白质对血压影响不同,植物性蛋白质可使高血压病和脑卒中的发病率降低,酪氨酸有降低血压的功效▪大豆蛋白虽无降压功能,但有预防脑卒中发生的作用(四)脂肪和胆固醇▪脂肪摄入过多可引起肥胖症和高血压病,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患病因素之一。

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易致动脉粥样硬化,故摄入过多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对高血压病不利(五)其他营养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可改善脂质代谢,保护血管结构和功能▪茶叶中茶碱和黄嘌呤等,有利尿降压作用▪高血压病合并肥胖、高脂血症及心功能不全者应禁酒营养原则营养治疗要适量控制能量及食盐量降低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水平,控制体重,防止或纠正肥胖利尿排钠,调节血容量,保护心、脑、肾血管系统功能——采用低脂低胆固醇、低钠、高维生素、适量蛋白质和能量饮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根据国情对改善膳食结构预防高血压提出以下建议1.减少钠盐WHO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我国膳食中约80%的钠来自烹调或含盐高的腌制品,限盐首先要减少烹调用盐及含盐高的调料,少食各种咸菜及盐腌食品如果北方居民减少日常用盐一半,南方居民减少1/3,则基本接近WHO建议▪中国一组北京与广州流行病学的资料对比,广州男女工人血压均值、患病率、发病率明显低于北京,除北京摄取高钠高脂肪外,可能与广州膳食蛋白质特别是鱼类蛋白质较高有关,有研究表明每周吃鱼四次以上与吃鱼最少的相比,冠心病发病率减少28%2.限制总能量▪控制总能量在标准体重范围内,肥胖者应节食减肥,体重每周减轻l-1.5kg为宜体重每增加12.5kg,收缩压可上升1.3kPa(10mmHg),舒张压升高0.9kPa(7mmHg) ——说明体重增加,对高血压病治疗大为不利3 .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研究显示,即使不减少膳食中的钠和不减重,如果将膳食脂肪控制在总热量25%以下,P/S比值维持在1,连续40天可使男性SBP和DBP下降12%,女性下降5%▪蛋白质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可引起血压波动调配饮食时应考虑蛋白质生理作用,应选高生物价优质蛋白,按1g/kg补给,其中植物蛋白质可占50%,动物蛋白宜选用鱼、鸡、牛肉、鸡蛋白、牛奶、猪瘦肉等食物建议改善动物性食物结构,减少含脂肪高的猪肉,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及鱼类蛋白质占总热量15%左右,动物蛋白占总蛋白质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