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发展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发展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发展
波特的“钻石模型”的提出为竞争力理论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然而,波特模型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在博得很高声誉的同时,也引起较多的争论。

其争论的焦点在于波特“钻石模型”在现实世界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适用性。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于解释诸如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来源有很强的说服力,这些国家自身具有良好的国内经济环境,具备波特模型中的各种因素,国内企业可以依托“母国基地”建立起竞争优势。

但是对于小国经济,对于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言,它们现实经济并不必然具备与波特“钻石模型”相称的国内经济环境,它们有的缺乏足够大的市场容量,有的缺乏资本、技术要素等,那么,这些国家应当如何创造竞争优势呢?显然波特“钻石模型”中没有给出很好地回答。

针对波特模型的缺陷,国外学者又进一步拓展了“钻石模型”。

1. 双重钻石模型
鲁格曼等人构建了“双重钻石模型(double diamond model)”,试图更好地结实加拿大的国际竞争力来源。

波特的“钻石模型”提出了一国企业竞争优势是源于母国国内经济环境,即“母国钻石”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

鲁格曼对加拿大研究表明,单一的“母国钻石”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加拿大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来源,这是因为,加拿大是小国经济,它的国内市场容量和经济规模还不及美国的1/10,如此小的经济规模和市场容量难以支撑许多制造业、服务业和现代工业规模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也就限制了加拿大本国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

如图2所示,“双重钻石模型”是“加拿大钻石”与“美国钻石”的联合体。

对于加拿大国内企业而言,它们不仅以加拿大国内经济环境(“加拿大钻石”)来创造竞争优势,而且还依靠和利用“美国钻石”来建立竞争优势。

2. 一般化的双重钻石模型
蒙等人通过构建“国内钻石(Domestic Diamond)”和“国际钻石(International Diamond)”这种双重钻石模型来解决北美自由贸易区外的其他小国经济的分析问题。

如图3-14所示,图中内部的实线钻石代表的就是“国内钻石”,它的大小是由国家大小和该国竞争力(指没有考虑“跨国经营”时的竞争力的情况)决定的。

图中中间的虚线钻石代表的就是“国际钻石”,它是在纳入了“跨国经营”这一变量后的竞争力。

此外,图中的外部的实线钻石指的是“全球钻石”,它是指假定一个国家经济完全融入到全球经济时该国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它的大小在可预期时间内是固定不变的。

3.九要素模型
对于欠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而言,它们现实经济并不必然地具备与波特“钻石模型”相称的国内经济环境,它们不得不依靠自身不断地去为提高本国国际相关和支持产业竞争力创造条件,20世纪后半时期韩国、台湾省经济发展的实践就表明了这一点。

韩国汉城国立大学学者乔东逊构建了“九要素模型(The Nine-Factor Model)”,如图3-15所示,以更好地解释韩国经济发展的事实。

他认为,韩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在于具有良好教育的、充满活力的和富有献身精神的“人力”要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