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州管圆线虫

广州管圆线虫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广州管圆线虫·诊断
/
Ø 问诊:
发病前1个月左右有接触或吞食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史。
Ø 症状与体征:
起病急,有剧烈头痛和躯体痛觉障碍,以及脑神经或脊神经 受累的症状和体征。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广州管圆线虫·诊断
/
Ø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增加,嗜酸性粒细胞轻至中度增多。脑脊液检查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广州管圆线虫·形态·虫卵
/
无色透明,大小约64.2-82.1×33.8-48.3µm。 卵壳薄,从鼠肺动脉中收集到的虫卵,可以 观察到卵内从单细胞到幼虫的各个发育阶段。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可见脑脊液压力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Ø 免疫学检查 :
用ELISA、IFAT或金标法检测血液及脑脊液中抗体或循环抗原阳性。 Ø 影像学检查:
MRI表现多种多样,脑、脊髓内多发长条形影或结节状强化病灶和软脑膜 强化。 Ø 病原学检查:
从脑积液中或眼内等部位查出幼虫或成虫可确诊,但一般检出率不高。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褐云玛瑙螺 Achatina fulica
中华圆田螺 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
同型巴蜗牛 Bradybaena similaris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蛞蝓 Agriolimax agrestis
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
鼠类:肺动脉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广州管圆线虫·致病
/
致病机制
幼虫在体内移行,通过肠壁、肝脏、肺、脑引起一系列 机械性损伤、炎症反应及分泌物、脱落产物并导致毒性作用。 最严重的是侵犯中枢神经,病变可在大脑,脑膜,还可波及 小脑,脑干和脊髓,颅神经和脊神经也可受累。
/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小结
/
1. 终宿主:鼠类(肺动脉分支内) 2. 中间宿主:淡水螺类(褐云玛瑙螺、福寿螺等)、蜗牛、蛞蝓 3. 转续宿主:黑眶蟾蜍、虎皮蛙、金线蛙和蜗牛、鱼、虾、蟹等 4. 媒介:瓜、菜 5. 感染阶段:第3期幼虫 6. 感染途径:经口、经皮肤 7. 感染方式:人体:中枢神经系统
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
终宿主 广州管圆线虫宿主
/
褐家鼠 Rattus norvegicus
家鼠 Mus musculus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
广州管圆线虫宿主
终宿主
褐家鼠 Rattus norvegicus
中间宿主
福寿螺 Pomacea canaliculata
概述 /
n 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寄生于鼠类肺部血管,幼虫偶尔可寄 生人体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
n 陈心陶(1933,1935)首先在广州的家鼠体内发现该虫。 n 人体首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Nomura和Lin于1944年在
台湾省发现的。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广州管圆线虫·致病
/
潜 伏 期:1-27天,平均10天。
主要症状:急性剧烈头痛或脑膜脑炎表现
颈项强直 抽搐、恶心呕吐 低度或中度发热 感觉异常、视觉损害等表现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广州管圆线虫·流行与防治
/
流行
1. 地理分布:广州管圆线虫病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地区、 太平洋岛屿、日本和美国,我国主要在台湾、香港、广东、浙江、福建、海南等 地,多数呈散在分布,但也有群体暴发流行。全球已报道3000多例,我国大陆200 多例。
2. 传染源:主要为鼠类。 3. 传播途径:人食入未熟的螺、蛞蝓、虾、蜗牛、蟹等而感染。
广州管圆线虫·形态·成虫
/
线状,两端略细,角皮透明光滑,
01
具微细环状横纹。 02 雌雄异体,雌虫长于雄虫。 03 交合伞对称,肾形,内有辐肋支撑。
交合刺2根,等长,具有横纹。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广州管圆线虫·形态·成虫
/
线状,两端略细,角皮透明光滑,
广州管圆线虫·形态·成虫/源自线状,两端略细,角皮透明光滑,
01
具微细环状横纹。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广州管圆线虫·形态·成虫
/
线状,两端略细,角皮透明光滑,
01
具微细环状横纹。 02 雌雄异体,雌虫长于雄虫。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01
具微细环状横纹。 02 雌雄异体,雌虫长于雄虫。
交合伞对称,肾形,内有辐肋支撑。
03
交合刺2根,等长,具有横纹。 04 子宫是双管型,白色,
与充满血液的肠管相缠绕呈红白相间,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广州管圆线虫·形态·第三期幼虫
/
第3期幼虫为感染期幼虫,外形呈细杆状, 大小为(0.462~0.525) mm×(0.022~ 0.027)mm,虫体无色透明。头端稍圆,尾 部顶端步骤变尖细,食管、肠道 、排泄孔、 生殖原基及肛孔易观察到。
广州管圆线虫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一道“凉伴菜”引起的头痛……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新闻视频” /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