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历史进程与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历史进程与启示

科社课外研习论文题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与启示姓名:___ XXX____年级:____2012年____班级:2007级七年制班学号:1210307XXX指导教师:_王德和___文案大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与启示【摘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培育历史眼光,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22年,正视历史的成功与失败,累积经验,把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图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经验;成功与失败1.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从历史来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至今已是56周年。

如果顺着历史延伸,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一共66年。

66年的风雨历程,以两个重要的历史标志为界,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宣布“基本小康”的实现、迈进新世纪,大体可以划分三个22年。

第一个22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22年;第二个22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实践的22年;第三个22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的22年。

[1]第一个22年从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可以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22年。

这22年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文革”前十年,即1956—1966年;第二阶段是十年“文革”时期;第三文案大全个阶段是两年徘徊时期,即1976—1978年。

这22年既有成功的探索,也有失败的教训。

第二个22年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00年1O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基本小康”的实现,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实践的22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彻底结束了两年徘徊局面,果断地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失误,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的构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上全面发展的轨道,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主题。

第三个22年从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宣布实现“基本小康”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的22年,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2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立足于中国国情,放眼发展大势,提出了“小康社会”这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概念。

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宣布,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即“基本小康”。

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大体用2O年的时问,建设一个惠及十几文案大全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2.正视历史的成功与失败,累积经验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历史眼光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历史就像一面镜子,通过“向后看”,可以总结出影响事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在第一个22年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伟大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随着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国进入全面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

其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上勇于创新,提出了冲破对苏联模式的迷信,走自己的路,为解决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作了理论前导。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识到苏联模式有许多弊端,提出了“以苏为戒,不能再走他们走过的弯路”,强调学习苏联经验时:“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

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能学。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至今仍然是指导我们进行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

其三,在实践上开始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一些伟大成就。

如“一五”计划顺利完成,初步建立文案大全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两弹一星”成功试验,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等。

当然探索过程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教训。

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缺乏深入的认识,出现了在社会主义建设速度问题上急于求成,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急于过渡的倾向,导致了经济工作中的一系列失误,导致了“大跃进”、“人们公社”甚至“文化大革命”这样重大的全局性的失误。

在第二个22年中改革开放的成就有目共睹。

设立经济特区、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私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都是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

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到政治文化教育体制、从沿海到内地,改革的步子越迈越大。

开放也从最初的试点发展到全方位、多领域、宽口径的格局,加人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这20多年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按当时汇率计算,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800美元。

这表明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已经实现,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增长,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贫富差距加大、社会道德水准普遍下降、农村相对发展滞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效率与公平矛盾依然突出。

这些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是改革开放本身带来的,出现的问题和失误需要在实践中文案大全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任何否定改革开放,任何“反改革”、“全盘西化”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

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说“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

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我们既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改革开放进程出现的问题,同时也要谋求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科学发展。

[3]3.总结历史经验与引领当代发展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宝贵历史经验。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首先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进行了深人思考,不但弄清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而且对生产力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世纪之交,不但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而且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作出了创造性的探讨,及时总结了国内外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文案大全教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科学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我国在新时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但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而且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的理论武器。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但必须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我国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行动指南。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我国成功地解决了在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成功解决了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可以相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引领下,我国各族人民定会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改革开放的新辉煌。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结历史经验与引领当代发展是统一的。

一方面,总结历史经验是引领当代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就无从引领当代中国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引领当代中国的发展,也正是因文案大全为对历史经验进行了及时的科学总结。

另一方面,引领当代发展是总结历史经验的目的和归宿。

也就是说,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归根到底是为引领当代发展服务的,离开了引领当代发展,总结历史经验将失去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要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正是因为它可以满足引领当代中国发展的需要。

[5]4.启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第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现阶段有“两个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

[6]因此,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在面对世所罕见的艰巨任务、矛盾和问题、困难和风险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正如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 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做到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今天尤其要从实现科学发展的高度认识和推进经济建设,从党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高度认识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从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文案大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高度认识和推进改革开放。

这样,才能毫不动摇地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7]第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坚持“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通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走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目标,以生态良好为条件,努力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

[8]第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贯彻实践好科学发展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