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斯庇尔
罗伯斯庇尔有整整三个小时来拯救自己的生 命,拯救自己的乌托邦,但他做了什么?什么 也没有。是不是应该用超出法律之上的暴力手 段,来对抗由人民选举出来的议会?罗伯斯庇 尔无论如何下不了这个决心,对于他来说,这 等于用自己的手摧毁自己一生所追求的理念和 信仰。在周围同志的竭力劝说下,罗伯斯庇尔 一度改变了主意,接过呼吁人民起义的文件准 备签名。但是,写下了自己姓名开头的三个字 母"Rob"之后,罗伯斯庇尔犹豫再三,最后还是 扔下了笔。人们催促他写下去,他环视了众人 一眼,反问道:"以谁的名义?"
罗伯斯庇尔的命运就这样由他自己决定了。 这时,国民公会罢黜雅各宾一党的公告已 经传到市政厅广场,加上市政厅内迟迟没 有命令传达下来,市民义勇军们开始动摇。 渐渐有人离开了队伍,先是一个两个,再 是一群两群……
“我的理智
而不是我的心
已经开始怀疑,这个
由我计划缔造的美德的共和国”
早年生活对其思想影响
各宾俱乐部彻底决裂,罗伯斯庇尔成为雅各宾派的领袖之一。
革命
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入王 宫并推翻了王政。罗伯斯庇尔并未直接参与 起义,随后也拒绝了审判阴谋者的法庭庭长 职务。但以巴黎公社代表的名义对立法会议 施加影响。
审判国王
同年9月21日,法国成立新的国民公会,次 日宣布成立共和国。罗伯斯庇尔作为巴黎代 表中得票最多的候选人进入国民公会,领导 雅各宾派反对吉伦特派。12月,审讯国王, 他发言11次,强烈要求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当中最著名演讲稿,是《路易必须死,因为 共和国必须生》
成为雅各宾派领袖
罗伯斯庇尔当时的另一个主要活动场所是雅各宾俱乐部,在 这里他的影响更为明显。 1791年6月,路易十六和王室成员企图潜逃被发现,罗伯斯庇尔在制
宪会议要求废黜国王,但表示并不支持建立共和国。
制宪会议决定宣布路易十六无罪后,他起初支持科德利埃俱 乐部在练兵场举行抗议请愿,但随后说服雅各宾俱乐部撤回 支持。7月17日的练兵场惨案后,以拉法耶特为首的君主立宪派和雅
另一方面,中法两国的革命都有道德革命的色彩,本 来具有特定历史内容的阶级斗争逐渐变成超时代的道 德伦理范畴,道德的观念、标准成了现实的政治内容, 道德变成了政治,政治变成了道德。 在中国,民粹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更为明显,这种道 德主义在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积淀中是有其 深厚的基础的,对道德模范的推崇,对未来理想社会 的向往,对集体主义、自我牺牲精神的热情和信任。 于是,个人利益当然包括个人的独立、自由、平等...... 不仅都是微不足道的,并且作为异己的有害的东西被 清算。
家庭
1、家族衰落,生于法国外省一个律师世家。
2、母亲过早因难产去世和父亲不久的离家出 走给马克西米立安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挥 之不去的阴影,也造成了他一生孤僻的性格。 3、罗伯斯庇尔一直给人以不甘落后处处好胜, 喜欢出风头,语言刻薄不留情面,妄自尊大 自命不凡的印象。
律师身份
1780年从法学院毕业,1781年获得法学士学位。 回到故乡,年底被阿拉斯法庭接纳,开始从事律 师工作。 他受卢梭影响很深,经常为明显受到不公待遇的 人们辩护,胜诉率较高。1783年,罗伯斯比尔在 朋友的帮助下为德·维塞尔成功辩护,案件曾引起 全国关注。
罗伯斯比尔来到巴黎路易大王学院学习。
在大学里,他接受了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 家的学说。卢梭的道德与政治 关系理论及道德 理想国理论对罗伯斯庇尔道德与 政治同一的平 衡逻辑发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他还曾引用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的“共 和国的主要工具是品德,即不过归结为爱 法律和 爱祖国的政治的品德。”
热月政变与被处死
1794年7月初,他开始停止参与公安委员会的工作。 7月26日,他去国民公会发表了四小时的演讲,暗示将清算国民公会 和公安委员会中的阴谋家和骗子。 7月27日(热月9日),圣鞠斯特准备在国民公会发表演讲,虽然批评国 民公会,但并未提出逮捕要求,具有妥协精神。但他的发言刚刚开始 便被粗暴打断 国民公会随即通过逮捕罗伯斯庇尔及其支持者的法令,但罗伯斯庇尔 等人随即被公社解救。革命公社调集武装,但迟迟未接到明确指令, 在夜深后开始解散。 当晚,国民公会宣布剥夺他的公民权,公会卫队前往逮捕他,他的下 颚被子弹击中,经过革命法庭不到半小时的审判,革命法庭宣布死刑, 次日下午和圣鞠斯特、库东等追随者总共二十二人一起被送上断头台。
中法对比
共同点: 一方面,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两者都没有真正建立起民主机 制,而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上。 集权制传统没有得到好好的清算,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和各方面日益加强的一元化领导体制,使行政权力通过党派组 织(救国委员会和共产党组织)支配一切和干预一切。一切从属 于政治,政治的地位、权力、等级成为社会最重要的标准和尺 度。 在中国,毛泽东强调政治决定一切,群众决定一切,以他所熟 悉的农业小生产和军事斗争的经验、观念、习惯强调思想、群 众运动、阶级斗争和牺牲精神,从而不断将反右倾运动扩大化
参与政治生活
1788年,法国面临经济政治危机,要求召开三级会议 的呼声不断。罗伯斯庇尔发表了《致阿图瓦人民书——论 改革阿图瓦三级会议的必要性》 强烈抨击阿图瓦贵族强占了理应属于人民的权力,剥 削压迫普通民众,呼吁进行制度改革。 成功当选为第三等级代表。 演讲中支持男性公民普选权等。 他的提议很少被采纳,但迅速为他在全国赢得了极高声 望,使他获得了“不可腐蚀者”的称号。
个人自由被淹溺在集体意识之中,个人理性被集 体意识绑架,这就为专制集权提供了温床。 为了推翻专制而进行革命,结果攫取了权力,成 为另一个专制者的故事似乎成为了一种规律,英 国革命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 在中法两国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民粹主义和道 德乌托邦的危害,也都可以看到为了追求民主而 走向革命,结果专制主义在人民公意的外衣下复 辟的事情。
地联系在一起的
构成罗伯斯庇尔革命意识的基石
两样东西
其一,所有个人问题、所有道德的或知 识的问题 都成了政治问题,人类的灾难没有不需 要政治办 法来解决的。
其二,在一切都可认识、可 改变的范围内,对于 知识和道德来说,行动是透明
封建旧制度与品德败坏具有同一性:
“专制政治引 起道德的败坏,而道德的败坏又支 持了专制政治。 他看到,反革命的斐扬派与吉伦 特派以及1794年革命队伍中的右派——— 【典例】丹东派 借革命与战争大发横财,品行不 端,他们是反革命 的,与品德败坏具有同一性。
罗伯斯庇尔----不可腐蚀者
墓志铭——过往的行人啊,不要为 我悲伤。如果我活着,你们一个也 别想活!
人物简介
罗伯斯庇尔
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领袖人物 推行美德政治和恐怖政策 雅各宾派的实际首脑 法国革命家
时代背景
1、法国处于“太阳王”的孙子路易十五的统治下。
2、森严的等级制度如同种姓一般将法国分为一个阶 层社会;第三等级的财富被特权阶级肆意诈取 3、“七年战争”损失惨重 4、随着俄国和普鲁士的兴起,法国无可挽回地失去 了欧洲大陆的优势。Leabharlann 坚定的革命者,和美德具有同一性
下层人民,勇敢抗击外敌和叛乱的共和国士兵。
“人民是 有美德的,而它的代表则是蜕化变节的;正是
需要 从人民的美德和主权中寻求对付政府的恶习和专 制 的侵害的保护手段” “一切恶习都帮助 这些暴君作战,而帮助共和国的只有美 德。美德 是纯朴、平凡、贫乏、往往是愚昧,有时甚至是 粗暴 的;美德是不幸的人们的命运,是 人 民 的 财 富”
总的说来,罗伯斯庇尔追求的美德共和国 和 美德政治的目标,就是一个永恒正义 的王国。他 在《关于政治道德的各项原则》 一文中说:“我们追 求的目的是什么呢? 这就是和平地享受自由与平 等,这就是永 恒正义的王国。” 在罗伯斯庇尔 的美德共 和国里,公共美德和个人品德与民主共 和 政府、法律、秩序、人民、自由、平等、 正义、宗教 信仰、幸福、革命等问题都具 有同质性,伦理道德 与政治是相互紧密
思想渊源: 卢梭的思想:人民主权,公意理论,道德至 上——以人民运动为代表的道德革命得到了 突出实践,从而使“1793至1794的法国革命 逐渐出现道德革命的一元独断面貌”。
国家是人们通过契约组成的社会共同体,每个人 都是平等和自由的,人民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方 式,有权拒绝任何侵犯他自身利益的行为,这种 权利不受任何力量的制约。
小故事
并非一切都已尘埃落定。国民公会抛弃了罗伯斯庇尔,但 掌握市政大权的巴黎市自治会仍然忠于他,并立即鸣响警 钟,召集起市民义勇军准备与国民公会对抗。就实力而言, 巴黎市可动员的兵力远远超过国民公会。罗伯斯庇尔等人 先是被押送到市内各处监狱,但没有一处监狱打算收留这 些犯人,毕竟,谁也不知道他们明天是不是重新回到台上。 负责押送的宪兵们不知所措,加上拥护雅各宾派的群众的 鼓动,最后干脆把犯人们送到了市政厅,而正是在市政厅 前的广场上,市民义勇军们枪炮俱全整装待发,正等着罗 伯斯庇尔来发号施令。
根据这个理论走上了人民革命的道路:处死国 王,九月屠杀。就当时革命形式而言,罗伯斯庇 尔无疑是正确的。
人民利益至上的民粹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相汇合,使得 罗伯斯庇尔心中想的完美的道德乌托邦到最后成为一种失去理 性的“人民的暴政” 既然人民在订立契约的时候把权力托付给主权者,那么为了维 护自由,主权者就应该拥有绝对的权力,包括代替人民“道德 的化身”的地位去惩办一切违背“道德”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罗伯斯庇尔从人民大众身上抽象提炼出一个完 美的道德代表,凡是不道德的都应该被铲除,政治变成了道 德,道德变成了政治,在全民公意下个人自由被抹杀,专制 主义在人民公意的外衣下复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