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李白诗歌鉴赏ppt
【高中语文】李白诗歌鉴赏ppt
梳理诗歌结构
• 入梦缘由(现实)→梦境路线(梦中)→ 梦中仙境(梦中)→梦醒留别(现实)
诗歌意象
镜湖月 海日 列缺 鼓瑟之虎 谢公屐 天鸡 青云梯 咆哮的熊 丘峦 金银台 回车之鸾 如麻之仙人 吟啸的龙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意境
现实天姥 梦到剡溪 白天景象 夜间景象 神仙洞府 神奇雄峻 清幽寂静 壮美奇绝 离奇险怪 壮丽辉煌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杜甫《不见》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 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 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 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 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百杯。
文体知识补充
•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 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 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 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 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 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 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 式整齐。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呢?
•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 (的方向)。(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 石,不觉已经天黑了。岩泉发出的响声, 象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 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沉啊要下雨 了,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闪电迅雷, 使山峦崩裂。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 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 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 宫殿。
李白诗歌鉴赏
自选角度
•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 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 —余光中《怀李白》
一生简历
一、好任侠,喜纵横 二、仗剑远游 三、一进长安 四、赐金放还的详情 五、再次远游 六、病逝途中
李白风格
• 出蜀前后主要是“飘逸”的;一入长安前主 要是豪放的;而入长安后主要是于豪放之中 时时发为幽愤和沉郁的慨叹,及至晚年流放 夜郎就完全成为悽怆和悲壮了。
表现手法
• 想象、夸张 • 虚实结合 • 对比衬托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与酒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答案2
• 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 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 天姥的强烈愿望。
答案3
•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 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 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 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 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 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 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 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 名山。安能摧眉折腰发对自由的渴求,以大胆反抗的姿态, 嘲笑、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推进了盛唐 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梦游天姥吟留别
背景
• 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 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 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 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 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 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 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 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 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 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 激越的呼声。
译文
•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 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 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天姥 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 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虽高一 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 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
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 (的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飞渡过月 光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 身影,送我到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 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 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我) 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 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在半山 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 以听到天鸡啼鸣。
情感
• 憎恶封建现实,追求自由理想。 • 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性格
奔放傲岸
问题探讨
• 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 “谈瀛洲”? • 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 有何作用? • 3、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 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答案1
• “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 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 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 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 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 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 头。
• 云中的神仙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风当作马, 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老虎弹奏着琴瑟, 鸾鸟驾着车,仙人成群结队多得象麻一样。 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神志恍惚,一惊 而起,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见到的只有 枕头床席还在,刚才梦中的烟雾云霞消失 了。
• 人世间行乐也是象梦中的幼境这样,自古 以来万事都象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时候 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 间,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怎 么能低头弯腰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心畅 意,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解题
• ⑴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 ⑵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 • ⑶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 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其它的如 “歌”、“行”等。 • ⑷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是临行前留下这首 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 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 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