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接管验收方案一、接管验收说明:工程接管验收时物业公司依据国家和烟台市有关规定,受业主委托在接管物业前对所辖区域内的设施、设备进行查验及物业档案资料进行接收的活动。
本次接管验收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验收准备及对已安装设施设备的跟踪验收。
第二阶段为施工结束后的预验及施工后的整体验收。
第三阶段为遗留问题的整改阶段,物业公司将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汇总,并协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计划的整改。
二、接管验收程序:(一)接管验收组织: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物业公司等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验收小组,对大厦各系统进行接管验收。
验收小组分为资料、土建、强、弱电、给排水、电梯、空调7个专业,各专业组的具体任务如下:1、土建:大厦内基础设施(顶棚、地面、地暖、地毯、墙面、隔断、门窗、卫生间、阳台);楼内公共部位(电梯前厅、内走廊、公共卫生间、踏步);外立面(屋面、外挂石材、玻璃幕墙);配套设施:广场、道路、绿化、管井(雨水、污水、化粪池、隔油池)、围墙;地下部分(雨篷、坡道、车库、污水井、电梯地坑、排污泵);垃圾箱。
2、强电:变电室内设备、水泵房供电设备(给水、消防);中控室供电设备(电视监控、消防控制);空调系统供电设备(空调外机、换热站);照明、插座系统。
3、弱电:弱电分四部分:楼宇自控、消防自控、电视监控及其它系统。
(1)楼宇自控系统包括:空调自控系统、变配电自控系统、排污自控系统。
(2)消防自控系统包括:报警系统、联动系统、广播系统及气体灭火装置。
(3)电视监控系统:保安监控系统、楼宇巡更系统。
(4)其他系统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语音/数据通讯系统、门禁系统、会议音响系统。
4、电梯:机房、井道、地坑、轿厢、厅门、运行稳定性、噪音。
5、空调:正压送风系统、新风系统、排烟防火系统、空调外机、冷煤管、空调盘管、空调冷凝水管、进排风口、换热站内设施设备。
6、给、排水:给水管路、阀门、管道保温;排雨、排污管路;消防水系统。
7、资料组:各专业系统应交接的资料(见附件一)。
(二)接管验收工程流程图(三)接管验收程序:1、工程的接管验收应由施工单位完成自检,并提出自检报告后进行。
2、建设单位接到自检报告后通知物业公司择日进行接管验收工作。
3、验收小组按《楼宇接管资料的移交》核对所接收的资料,具备条件的约定验收时间并签发收复函。
4、验收小组与施工单位对楼宇质量、使用功能、外观、公共配套设施、设备进行验收。
5、对验收发现的质量问题,由验收小组填写遗留问题汇总表,并约定时间由施工单位负责整改,并商定时间复验。
6、对无明显不符合验收标准的,物业公司接收钥匙。
对仍存在缺陷的房间整改验收合格后再接收钥匙。
7、业主入伙时,由物业人员陪同对室内进行全面细致的质量检查。
对发现的质量问题由物业工程部汇总后报建设单位,并限期由施工单位逐项整改,整改后物业工程部与业主进行复验。
8、在合同规定的保修期内,物业人员发现建筑施工或设施、设备缺陷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相关专业人员,经核实后由施工单位更换或返修。
附件一各系统应移交文件、资料明细一、变配电系统:(一)文件:1、电气系统设计方案、说明书。
2、供、用电协议。
3、负荷控制协议。
4、安装工程项目标书。
5、售后服务合同书。
6、系统验收标准。
7、电费结算协议。
(二)技术资料:1、出厂合格证。
2、出厂性能检验记录。
3、开箱验收单、装箱单。
4、耐压试验记录。
5、安装调试验收记录(三)图纸:1、配电室平面图2、配电设备安装图。
3、配电设备电气原理接线图。
4、高压系统图。
5、低压系统图6、操作模拟板图7、配电干线图8、动力电平面施工图9、照明电平面施工图二、电梯系统:(一)技术资料:1、出厂合格证。
2、装箱单、备件、附件、明细表。
3、安装说明书。
4、使用维护说明书(含电梯润滑汇总图和电梯功能表)5、安全部件(门锁、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试验报告副本。
6、安装自检记录。
7、安装过程中事故记录与处理报告。
(二)图纸:1、机房井道布置图。
2、电器接线图。
3、部件安装图。
三、弱电各系统:1、设计说明书;2、竣工图(控制原理、平面布置)3、中控室设备布置图;4、装箱单、备品、配件清单;5、使用说明书;6、操作、维护手册;7、系统调试报告及验收报告;8、出厂合格证。
四、消防系统:(一)技术资料:1、中控台使用说明书;2、装箱单、备品、配件、工具、仪表清单;3、检验合格证;4、中控室操作柜出现故障时紧急处理说明书;5、质量验收报告;6、遗留问题说明;7、消防局对系统性能检查说明及运行许可证。
(二)图纸:1、系统竣工图;2、各楼层烟感、温感、手动报警器、水流指示器等元件的具体位置图;3、消防栓平面布置图;4、各层泄水点具体位置图;5、卷帘门、喷淋头、防火阀、排烟阀、检修阀等平面布置图。
五、综合布线系统:1、竣工图纸;2、机房与配线间的布线图纸;3、数据测试表;4、机房设备使用说明书;5、装箱单、备品、配件清单;6、验收报告;7、有线电视接收及CATV设施许可证。
六、空调系统(通风):1、竣工图纸;2、风机、空调外机、盘管说明书,操作、维修保养手册;3、装箱单、备品、配件清单;4、风口风量测定报告;5、系统调试报告;6、风量平衡报告;7、冷煤管耐压测试。
七、给排水系统:1、竣工图纸;2、湿式报警器等主要设备说明书及使用手册;3、给水管道冲洗及验收记录。
4、消防管道冲洗及验收记录;5、雨、排水通球通水验收记录;6、给水管道试压记录;7、用水申请审批表及供水计划指标。
八、土建:(一)文件:1、计划任务书及立项文件;2、职能部门审查意见及审批文件;3、建设用地许可证及地形图;4、红线位置图;5、施工地图;6、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7、地质勘查报告;8、图纸会审、设计变更记录;9、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记录;10、基础、结构工程验收记录;11、设计总说明书。
(二)图纸:1、工程项目总平面布置图(包括交通布置)2、室外市政管网综合布置图(包括给水、排水、燃气、通信、热力等)3、建筑总平面图;4、各层总平面图;5、外墙大样图;6、楼梯间、电梯间、井道剖面图;7、地下防水、防潮、屋顶防水、外墙防水、卫生间防水作法大样图;8、消防、抗震、防辐射、防电磁波干扰及三废处理图;9、门窗大样;设备机房大样图;10、各房间地暖管分布平面图;11、重大设施、设备基础图;12、地下、地上各层柱、梁、板、剪力墙配筋图;节点大样图。
附件二各专业系统接管验收标准一、强电系统(一)竣工资料:1、竣工图纸;2、向电业局提供的申请送电的竣工报告;3、变电室送电后的运行情况记录、历史运行情况记录;总电量、电费转账记录档案;设备检修及故障记录。
(二)配电室内设备:1、高压柜:(1)检查规格是否符合图纸要求;(2)一次接线是否符合设计;(3)二次回路接线是否符合厂家图纸;(4)设备标识、电缆、控制线标识是否齐全;(5)分段安排停电、全面检查、清扫、紧固。
2、低压柜:(同高压柜验收方法)3、变压器:(1)检查设备铭牌容量是否符合设计;(2)检查通风及温控系统工作是否正常;(3)检查电流表、电压表、温度表指示是否正常;(4)停电检查、清扫、紧固。
4、地下电缆沟:(1)检查电缆敷设是否符合规范;(2)有无未封堵孔、洞;(3)有无渗漏、积水;(4)有无消防报警设施。
5、其他:(1)检查专用工具、操作手柄、小车联锁及钥匙是否齐全;(2)检查房屋土建部分有无渗漏和未封堵孔、洞;(3)检查消防报警是否灵敏;(4)照明、通风系统是否正常。
(三)公共设备供电系统:(中控室、生活水房、换热站、布线间、风机、空调、电梯等公共设备)1、配电干线:(1)主供电源(备用电源)在低压柜上的开关编号;(2)电源互投条件及有无优先(作自投、复归检查);(3)电缆截面、路由、长度记录。
2、配电柜:(1)接线系统是否符合设计;(2)各元器件是否符合设计;(3)记录电流范围;(4)控制盒自动调节是否正常;(5)仪表指示灯、控制开关、标识牌完好无损。
3、电机:(1)铭牌数据是否符合设计;(2)运行声音、温度、振动、电流值正常不超标;(3)接地线完好,并记录电缆截面、路由及长度。
4、变频器(变频水泵):(1)检查铭牌数据是否符合设计;(2)自动调节系统是否正常;(3)记录运行电流、频率正常变化范围。
(四)公共区照明:1、配电干线:(1)主供电源(备用电源)在低压柜上开关编号来自其他配电箱编号;(2)电源互投条件及有无优先;(3)记录电缆截面、路由、长度。
2、电缆桥架:(1)桥架牢固、接地线齐全;(2)电缆排列整齐、合理、盖板齐全;(3)记录电缆数量、走向、供电范围。
3、配电箱:(1)检查接线系统,二次接线符合设计要求;(2)元器件额定值是否符合要求;(3)外观无损坏、接地线完好;(4)仪表、指示灯、切换开关、标识牌完好;(5)记录运行电流范围及供电区域。
(五)泛光照明:1、配电干线:(1)主供电源(备用电源)在低压柜上开关编号或来自其它配电箱编号;(2)记录电缆截面、走向、长度。
2、配电箱:二、电梯系统接管验收:(一)电梯机房:1、机房门、窗、锁齐全牢固,门上应有“机房重地,闲人免进”标识;2、拽引轮、惯性轮、限速器轮外侧漆成黄色,制动器手动松闸扳手漆成红色,挂在易接近的墙上;3、拽引机盘手轮、拽引轮、限速器轮外侧应有明显的标出轿厢升降方向的标志;4、驱动主机、底座与承重梁的安装应牢固并符合设计要求;5、制动器动作灵活,制动间隙调整到符合要求;6、电梯正常运行时,钢丝绳不应触及夹绳制动块,不应有死弯、断丝现象;7、应在拽引机座平面处用黄漆将拽引钢绳四周作出平层标识。
8、钢丝绳四周应做保护台,拽引钢绳严禁涂润滑油;9、空载运行时,拽引轮的垂直偏差小于0.5mm,导向轮与拽引轮两端面的平行度偏差小于1mm(二)井道:1、导轨支架安装牢固,位置正确,导轨垂直度、接头及相对内表面的距离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2、钢丝绳应擦拭干净,无死弯、松股、锈蚀、断丝现象,各钢丝绳张力相互差值不大于5%;3、补偿绳、限速绳、拽引轮、电缆及其它随行部件运行中严禁碰撞或摩擦其它任何部位,井道内的对重装置、轿厢地坎与井壁的安全距离应大于2厘米。
(三)轿厢:1、轿厢洁净,无损伤;2、轿厢地坎均需安装护脚板;3、轿厢地坎与各侧地坎间距偏差应小于3厘米;4、开门刀与厅门地坎以及开门装置滚轮与轿厢地坎间隙在0.5~1厘米范围内。
5、导靴压力均匀,不倾斜;6、门扇平整、洁净,无损伤,启闭轻快、平稳无杂音,关闭时上下同时合拢,门缝一致。
7、安全钳楔块面与导轨侧面间隙应为3~4厘米,安全钳口与导轨顶面间隙不小于3mm;8、满载开关应在电梯额定载重量时动作,超载开关在110%额定载重量时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