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源优化与优化模型专业: 汽车服务姓名:倪欣业学号:1101507232【摘要】:将质量功能展开的分析方法引入顾客满意度优化研究中,通过质量屋中矩阵图表的形式描述了顾客满意需求与企业资源配置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对此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定义资源配置要素配置率的概念,来解决顾客满意度和资源配置多因素间由于量纲不同导致组合优化困难的问题,建立了基于质量功能展开的顾客满意度优化决策模型.通过算例分析,说明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解决了企业资源配置过程中实施顾客满意战略的多因素多目标的规划问题,实现了企业资源配置成本与顾客满意度的双赢目标.【关键词】:资源、优化、企业企业资源优化问题简介如何有效地利用稀缺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是经济学和管理学永恒的话题。
一个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主要是人、财、物等有形资产以及技术、专利、品牌、市场等无形资产。
本文所述的企业资源优化问题主要是指企业有形资产资源的优化问题。
由于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大系统,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成千上万,利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很难使企业供应链协调运转。
以功能划分部门的管理模式只在本部门内考虑资源配置问题,而无法兼顾其他部门和企业的整体利益。
在一个部门看似最优的决策,从企业整体看,则可能是不优的,甚至是低劣的。
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必须引入系统概念和集成化管理的新模式。
管理人员在考虑任何一个部门的管理决策问题时都要站在整个企业的角度,全面、系统地考虑该决策对企业整体的影响。
信息、通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创造新的集成化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手段。
近十几年来相继问世的先进生产管理模式有计算机集成制造(CIM)、准时生产(JIT)、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企业资源计划(ERP)、精良生产(LP)、敏捷制造(AM)和虚拟制造(VM)等。
确定规划是处理不确定环境下优化问题的理论工具,它提供了随机规划、模糊规划、粗糙规划以及模糊随机规划等多重甚至是混合不确定变量的建模与求解的基本原理。
本文所研究的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优化问题是不确定理论在实际中的一个应用问题。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问题是经济社会中一个复杂而又实际的问题,由于它的复杂性,其数学模型的建立往往比较困难。
本文研究的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优化问题主要是考虑在不确定环境下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以平衡培训时间和培训费用之间的问题。
信息化大浪潮之下。
没有IT系统,就没有进入企业,没有进入这个市场的门票。
我们知道ERP软件不是一个完全通用的软件,还有个性化的东西,但ERP 厂商可以找到,别人有了ERP我也有ERP,你是制造业我也是制造业,如果IT 系统做得很独特可能会有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竞争力而是一个通用产品的话,这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什么是充分条件呢?企业究竟还缺什么呢?缺少约束理论,我们把它拓展一下,实际是一种管理科学的方法,缺少这一块东西。
如果把ERP加上管理科学方法,加上TOC之后,就是你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数学上要证明一个定理,要证明它的必要性和充分性,光有IT技术而没有管理科学方法是不行的,我是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我们就是卖这个的,所以我今天要来讲一讲这个东西。
他的第四本小说有一套逻辑,因为小说很长,我就很简单的把这个逻辑放在这儿,IT真正的威力是什么呢?是快速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减轻某种限制,能够提高你的效率,很多原来用手工操作的,现在都可以用IT来做了,原来速度慢的现在速度快了,大量人工的东西、烦琐的工作都可以用它来做。
但是,IT到底减轻什么限制呢?实际上是减轻了信息不全情况下做决策的限制,因为现在有了信息系统,可以充分快速搜集信息,这样做决策能够更好的作出好的决策。
但是为什么目前的信息系统效率提不高呢?因为我们在没有IT系统之前为了避免信息不全时作出错误决策而做了很多规则,做了很多局部规则,很多部门由于得不到全局信息,这个部门就会受到很多制约和限制,我在做决策的时候只有这么大权利,而更高的权利是要到上面去,做了很多局部规则。
而这些局部规则,如果我们在做IT系统的时候不去改进它,那就有问题了。
就是说寄生在局部效益规则,部门只是从部门角度看部门利益,而不是看全局,为什么不能看全局呢?因为它没有全局的信息。
而现在有了全局的信息还是按照这个规则做决策,做的决策还不是对全局最有利的决策,所以说鉴于我们有了信息技术的管理下,你的管理规则要改变。
也就是说要制定新的规则,制定适应全局性的、对企业全局有影响的规则,这是他的逻辑。
我简单地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如果追根溯源,它是从60年代IBM的几个工程院从搞MRP开始的,这是一个有关ERP的发展的过程,但是它最核心的东西,可以说从60年代到现在没有改变,MRP、MPS,做物料规划等等都没有改变,特别是制造业。
这个东西40年了没有改变,40年前这个逻辑适应40年前的生产环境,过了40年之后已经全球信息化,这个东西已经有了很大的问题。
现在的ERP有很多质疑和批评,实际最多的问题产生在这儿,我们调研了很多企业,有一些企业经理说MRP模块根本没法用,针对计划无法实施,有经验的计划人员一看这个计算机打出来的工单就会笑,说根本没法用。
北京第一集装厂得过了美国人发的叫CIOS的工业领先奖,他们也说他们的MRP用的很不好。
目前我们传统的ERP功能和主要缺陷都体现在哪儿呢?实际上ERP总结一下做了三流管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物流是最核心的东西,MPS、MRP、CRP,但在物流这块缺少一个优化的功能。
规划实际应该包含优化,但是这个优化功能它没有,没有这个工具进行优化。
而企业资源,说实在的,资源优化是常提在口中的,可能就是人员做一些调整,这是非常局限的,是非常后台支持的,没有职能化支持的。
资金流管理,现在很多ERP软件商都是从财务软件起身的,比如用友、金蝶。
会计系统其实是有问题的,会计系统有很多信息是失真的,无法为企业决策者提供非常有价值的成本信息。
最后是信息流管理,这三个流里面,大概就是部分的ERP信息的管理做的不错,你看这个ERP的功能,当然在扩充,但是主要的进步还是信息技术的进步。
而主要的管理模块上,物流和资金流都有问题。
ERP系统和物流系统在资源配置上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目标缺位导致的决策偏差。
目前整体目标,无法从全局来考虑决策,还是局部规则在受限制,而子系统如果只是追求局部利益,会导致整体目标受损。
没有优化功能导致的资源配置效率低。
做计划到底能不能把资源的能力都调动起来?这是很有问题的。
特别是我们MRP的这套逻辑。
40年前的逻辑现在还在用。
对瓶颈环节的心中无数。
平衡困难导致的计划可行性差。
由于没有整体的优化功能,最后计划无法实施,能力冲突到处都是,如果企业有百分之百的能力,现在只拿到20%的订单,那肯定没有问题。
但是如果能力到了百分之七八十,这样就会看到这儿有问题,那儿有问题,我们会看到有大的波动,实际计划一安排出来,有的能力有时候是空闲的,有时候是满负荷。
现在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技术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谈到企业资源优化。
实际上我们可以采取数学方法,运用数学优化模型,把企业的整个运作系统数学化,实际现在ERP是把企业所有的都数据化,但是没有优化,没有数学化,我们可以用一个数学化的方法来做,当然重要性我们就不去讲了,包括重要的条件,实际上真正能够实现的是基于科学的管理,比如优化生产技术、基于约束理论的高级生产管理计划。
用数学规划的方法,牵扯到巨大的数学模型,但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使我们有了这个能力。
有一个公司叫ILOG,它是专门做优化系统的,从1988年到2003年,计算机算法速度提高了2380倍,计算机速度提高了800倍,综合计算能力改善了近200万倍,非常大的数学模型可以在几秒、十几秒钟求解出来。
我们看到一个例子,在一台PC机上要求解一个有150万变量,40万个约束的信息资源问题,在88年要算80年,到了1997年需要24小时,2003年只需要1分钟。
可以看到,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是非常快的,可以给我们带来非常多的方法。
我们需要做一个优化模型,替代在原来ERP系统中的主生产计划、物料计划和能力计划,把这些东西通通放到了一个优化模型里头,这个模型比较大,几十万变量,甚至上百万变量,我们现在正在给一个中型企业做模型,做出来的模型大概至少七八十万变量,但是这样的问题也就几分钟就可以算出来。
具体的关于这个模型,我们就不太详细的讲了。
有了这个模型之后,我们能够优化你的物流系统,它把MPS、MRP、CRP的功能整合在一起,我们在这里跟国家会计学院合作,我们希望从顶到下,一直作出整个企业的数学化模型,从企业的目标,从管控的手段,用数学化的方法来描述这条逻辑,而在最底层的做ERP 的管理上我们在做。
这个模型非常有意思的是,不光能够做物流优化,同时还做了一个价值流的优化,这个我们一会再提。
资源优化模型也是比较高级的技术,我们也做了大量的模拟,用随即的数据、企业的数据来做模拟看它的效果,都是非常不错的,我们也发了很多的文章。
这个模型首先是资源优化功能,它可以优化你的资源配置,到底生产什么产品,哪个产品最赚钱,用什么样的设备生产,设备能力是不是不足,不足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去拓展它?这完全可以描述成一个数学模型。
就是一个广义的资源约束,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或者是股东利益最大化。
我们同时发现,这个模型会有个队伍模型,会对企业资源定价,而且它的约束是一个资源价值平衡,这个数学模型给我们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启示呢,我们可以非常准确的计算我们企业的价值链,原问题是在做资源优化的问题,而对偶问题是在作定位问题。
最关系的问题是没有优化功能,再一个价值链的计算上有扭曲,都解决了。
而且这个理论有一个等价的关系,它建立了一个经济活动,它所创造的价值和资源所创造的价值的等价关系,这是我们最新研究发现了,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关系里计算企业价值链,也就是说,在整个制造中我的价值是在企业哪各环节中创造的,哪各环节中创造的最多。
关于企业价值链的创造,我们都会提出,但是真正能够提出,或者是能够准确计算价值链的方法不多,没有非常准确的定量计算。
这种定量计算,我们用模型的话,就能够完全解决。
实际制造过程就是从市场采购员材料进行生产的过程,最后做成产品卖到市场去。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是要计算成本的,现在的会计系统做成本归集没有问题,当然成本归集完了之后,我为什么说是成本的扭曲呢?我可以看到,最后的利润是什么呢?实际上最后的产品的利润都应该是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价格再减去生产成本,这就是创造价值。
我们在计算创造价值的时候,生产成本只计算了购买原材料、使用的人工、折旧成本,只是显性计算了资源要素的成本,但是对资源要素潜在的机会成本是没有算的,因此我们可以有很多例子说明,你的会计上认为赚钱的产品,比如我们用市场价格减去生产成本,认为是赚钱的产品,但是从管理会计的角度,它是不赚钱的,是亏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