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遵循学生学习除法计算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
2、凸显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3、加强估算,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4、逻辑地呈现知识要点,精心构建认知结构。
单元教学要求:1、学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几百几十。
2、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约十五课时第一课时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材第13-15页教学目标:1、学生自主探索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方法。
2、能正确口算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等。
教学流程:一、出示情景图引入新知1、大屏幕出示情景图(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图中是什么地方?你从图中都找到了什么?(2)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仔细观察后告诉老师,行吗?(3)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提出问题引入新知(1)反馈不同的问题(2)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不少,我们一个一个地解决,好吗?我们先解决“赵伯伯平均一次运多少箱黄瓜”,怎样解决呢?A、学生反馈用除法做,60÷3=20(箱)B、那“60÷3=20”,有谁知道他是怎样算出来的呢?二、思考交流探索新知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先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小组反馈学生汇报:生1、我们是这样想的:20×3=60,那么60÷3=20。
生2、想:60里有6个十,6个十平均分成3份,1份就是2个十,就是20。
生3、60÷3=20,能不能这样想:先想口诀“二三得六”。
就是算60÷3=20。
生4、我们小组的算法与我们以前学习的口算乘法差不多。
先不管60里的那个“0”,算完6÷3=2,再在商20的末尾添上0就行了。
3、小结:你们能想到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真是太了不起了!实际上这节课我们讲的就是除法的口算,也给你们小组加一个动脑标识。
(师板书课题:口算除法)三、体验新知:1、下面请你独自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好吗?这两个问题,我们也应该添上那两个字。
“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王叔叔平均一次运多少箱?”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是怎样计算的,然后全班汇服。
(1)学生反馈(2)小结:同学们在口算除法时,可以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
四、拓展训练,巩固新知1、第15页的“做一做”第2题,指名口算。
2、“做一做”第1题,生独立解决,全班反馈订正。
五、课堂小结口算除法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算的?六、随堂作业教学反思:第二课时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利用表内除法的扩展灵活进行除法估算。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等。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本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2、李思家4个月用电143度,平均每个月用电多少度?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列式:124÷3≈ 143÷4≈2、请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3 学习估算方法。
(1)124÷3≈如何估算?(124≈120 120÷3=40 124÷3≈40,124=120+4 120÷3=40 4÷3≈1 40+1=41)分析比较:两种方法都正确,虽有细微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合理解决。
(2)学生独立估算:143÷4≈(143≈160 160÷4=40 143÷4≈40,143≈120 120÷4=30 143÷4≈30)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三、联系实际进行估算。
1、每本笔记本3元,200元最多能买多少本?2、185人的旅游团要在“阳光饭店”住宿,每4人一间,最少需要多少间?第1题:(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 200÷3≈。
生1:200≈210 210÷3=70 200÷3≈70 最多能买70本。
生2:200≈180 180÷3=60 200÷3≈60 最多能买60本。
生3:200=180+20 180÷3=60 20÷3≈6 60+6=66 最多能买66本。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200元能估成210元吗?为什么?(3)组织学生交流:只有200元,估算时不能将200估大,只能估小。
第2题:(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
185 ÷4≈生1:185≈200 200÷4=50 185÷4≈50 最少需要50间。
生2:185≈160 160÷4=40 185÷4≈40 最少需要40间。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185能估成160元吗?为什么?(3)组织学生交流:已知有185人需要住宿,在考虑所需房间数时,应将185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房间。
四、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除法进行估算的例子。
五、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2、做一做第2题:估算学生独立完成。
六、全课小结,学生谈体会。
七、随堂作业教学反思:第三课时口算除法与估算练习课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材第17、18练习三教学目标:1、能熟练正确口算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
2、使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和意识。
3、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灵活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每个小组每人准备30根小棒。
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巩固技能:1、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
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二、基本练习1、做P17第1、2题思考第2题上下三道题目之间的联系。
2、做P17第3、4题让每一个学生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1、第5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第7、8题。
之后进行全班性讲评。
3、教师分析引导学生了理解第6题的题意,结合画线段图帮助学生解答。
四、课外延伸,拓展思维:1、游戏:神算子游戏的规则:(1)、要求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牙签放到一起。
(2)、每抓一把牙签先数出根数。
接着快速地算出该平均分给组内每个成员多少根牙签。
(3)、每人一次机会。
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4)、最后评选出组内的神算子。
2、找规律五、课堂总结六、随堂作业教学反思:第四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材 P19—P20的例1、例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小棒教学流程: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1.口算600÷6 27÷3 240÷8 160÷42.笔算9÷3 37÷9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42÷2 52÷2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你是怎么想的?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1、教学例2:52÷2(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让学生讲解,若学生有困难师边演示边讲解,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说,充分说。
)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指商个位上的“6”,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2、教学例42÷2=21(1)刚才我们口算,那么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
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
(师配合补充)(4)让学生质疑(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3、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4、指导看书质疑四、基本练习1、练习反馈P20 做一做 12、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五、应用新知,解决问题1、完成下面的除法算式。
P20做一做 22、请你当小医生,先诊断,再“治病”。
六、全课总结七、随堂作业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