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郑州大学临床医学病理学课堂病理消化系统疾病[可修改版ppt]
郑州大学临床医学病理学课堂病理消化系统疾病[可修改版ppt]
慢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慢性单纯性胃炎
好发部位:胃窦部最为常见 病变
肉眼观:多灶性或弥漫性Fra bibliotek 胃粘膜充血、水肿 可伴有点状出血或糜烂
慢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慢性单纯性胃炎
好发部位:胃窦部最为常见 病变
镜下观:
表浅:病变主要限于粘膜浅层(粘膜层上1/3) , 呈弥漫性或灶状分布;
慢性炎症: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 可见粘膜浅层出现水肿、小出血点或表浅上皮坏死
溃疡(镜下):左边为正常的胃粘膜,右边可见
一溃疡灶,病灶边缘清楚,底部见坏死组织,炎细胞 浸润及动脉破裂出血
十二指肠溃疡
形态:与胃溃疡相似
部位—多发生在十二指肠起始部(球部) 大小—溃疡较小,直径小于1厘米,并较表浅,
易于愈合
临床病理联系
周期性上腹部疼痛(为主) 反酸呕吐
消化性溃疡病
黏液-HCO3-屏障 胃酸、胃蛋白酶的喷射式释放 黏膜上皮的快速再生能力 健全的黏膜血运 黏膜合成的前列腺素等
第一节
胃炎
一、急性胃炎 病因一般明确
1.急性刺激性胃炎; 2.急性出血性胃炎; 3.腐蚀性胃炎; 4.急性感染性胃炎。
二、慢性胃炎
病因
长期慢性刺激
酗酒、水杨酸类药物等
十二指肠液返流 自身免疫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下图:慢性萎缩性胃炎 上图:正常胃粘膜(胃镜下)
胃黏膜一部分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粗糙不平,血管透 露(萎缩);另一部分充血发红,伴有水肿(浅表)。 两者边界十分明显。
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理变化
镜下观
慢性炎症累及黏膜全层(以淋巴细胞和浆 细胞浸润为主),病程长者可以形成淋巴 滤泡
黏膜固有腺体萎缩、数目减少,可伴有囊 性扩张
慢性胃溃疡
胃溃疡(胃镜)
胃溃疡
消化性溃疡病
镜下:溃疡底部由里至外分四层
渗出层:纤维素+白细胞 坏死层:深红、无结构 肉芽层:新生的肉芽组织 瘢痕层:
小A增殖性动脉内膜炎 粘膜肌层与肌层粘连、愈着。 溃疡底部的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常发生变性和
断裂。有时神经纤维断端呈小球状增生。
the gastric mucosa becomes atrophic
图注:慢性胃炎
胃粘膜腺体减少; 被覆上皮和腺体内出现多数杯状细胞,称为肠上皮化生; 间质内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
图注:慢性胃炎
阿森蓝/过碘酸雪夫氏染色,显示正常胃腺上皮细胞胞浆内为中性粘液, 染色呈紫红色。而肠上皮化生的细胞胞浆内为酸性粘液,染色呈蓝色。
癌变:
胃溃疡癌变机会约1%; 十二指肠溃疡几乎不癌变
临床病理联系
周期性疼痛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返酸、嗳气
病毒性肝炎
肝脏的正常组织学
肝脏的正常组织学
病毒性肝炎:
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 病变的一种传染病。 病因及传播途径
肝炎病毒 病毒性质
HAV
RNA
HBV DNA
镜下观:
腺体肥大增生、腺管延长,可穿过粘膜肌层 粘液分泌细胞增多,分泌增多。
消化性溃疡病
概述
是常见病之一,多见于成人。 患者有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返酸、嗳气等症状。 本病易反复发作,呈慢性经过。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也可见两者并存的复合 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病
溃疡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
胃液的消化作用 胃黏膜屏障受损 幽门螺杆菌感染 精神神经因素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胃泌素瘤等 遗传因素
胃溃疡病
病理变化
肉眼: 部位:胃小弯近幽门部; 数目:多单发; 大小:较小,直径多在2厘米以下; 形态:
圆或椭圆; 边缘整齐; 多较深,可达肌层; 底部平坦、清洁; 贲门侧较深,呈潜掘状;幽门侧较潜,呈阶梯状; 粘膜皱壁以溃疡为中心,呈放射状集中。
轻、中、重度
上皮化生
慢性萎缩性胃炎
假幽门腺化生 胃体和胃底部病变区,壁细胞和主细 胞消失,被粘液分泌细胞取代。
肠上皮化生 完全型肠上皮化生:杯状细胞、吸收 上皮 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杯状细胞
大肠型:氧乙酰化唾液酸阳性(与 肠型胃癌的发生有关)
小肠型:氧乙酰化唾液酸阴性
The normal gastric mucosa
螺旋状鞭毛、黏附素 尿素酶:产生氨 蛋白酶:裂解胃黏膜糖蛋白 磷酸酯酶:破坏黏膜上皮脂质膜 白细胞三烯等:趋化中性粒细胞 细菌性血小板激活因子→血栓形成→黏膜缺血
慢性胃炎分类:慢性非特异性炎
慢性胃炎
(根据病理变化)
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肥厚性胃炎 慢性疣状胃炎
A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B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结局及并发症
痊愈 幽门狭窄(幽门梗阻)
后果:
长期严重的不全梗阻→胃内容物通过困难→胃扩张、 胃壁肥厚。梗阻症状:呕吐频繁→水电解质紊乱、 营养不良;
完全梗阻→可有振水音,胃蠕动波。
出血
后果:
大便潜血(+) 大出血
消化性溃疡病
结局及并发症
穿孔:
十二指肠溃疡因肠壁较薄更易发生穿孔
慢性萎缩性胃炎分型
病因
好发部位 发病率 恶性贫血 联系
A型 与自身免疫有关
内因子抗体 抗壁细胞微粒体抗体 胃体、胃底 低 有 两型病理变化基本相同
B型 与自身免疫无关
胃窦 高 无
慢性肥厚性胃炎
好发部位:胃体、胃底 大体观:
粘膜皱襞粗大加深变宽呈脑回状 粘膜皱襞上可见横裂,有多数疣状隆起小结 粘膜隆起的顶端常有糜烂
HCV RNA
HDV RNA
HEV
RNA
郑州大学临床医学 病理学课堂病理消
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组织结构、功能
消化系统
消化管
被覆上皮
胃粘膜表面粘液细胞
含高浓度碳酸氢根的不溶性黏液
消化腺
腺器官 黏膜腺
胃底腺 壁细胞、主细胞、干细胞
消化系统的防御功能
唾液、胃酸、sIgA的杀菌作用 肝脏的解毒作用 消化系统强大的代偿功能及储备功能 胃黏膜的防御屏障
脱落。
慢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慢性单纯性胃炎
预后
饮食调节、生活规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理变化
肉眼观:
胃粘膜薄而平滑,皱襞变浅甚至消失,粘膜表面 呈细颗粒状。
正常胃粘膜的橘红色色泽消失,代之以灰白或灰 黄色;
萎缩的胃粘膜明显变薄,与周围的正常胃粘膜界 限明显;
萎缩处因粘膜变薄,粘膜下血管分支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