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小儿营养与喂养
教学大纲
1.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熟练掌握)
能量、营养素
2.婴儿喂养(熟练掌握)
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辅助食品的添加
3.儿童、少年膳食安排(熟练掌握)
(1)幼儿的膳食
(2)学龄前儿童的膳食
(3)学龄儿童的膳食
(4)青春发育期少年的膳食
历年考点串讲
·历年常考,频率约24次
·重点
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
母乳喂养和辅助食品的添加
·常考细节
第一节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
一、能量
能量是维持机体新陈代谢的物质基础。
机体需要能量主要来自糖类、脂肪,蛋白质。
小儿对能量的需要(消耗)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基础代谢
2.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3.活动
4.生长发育
5.排泄
·婴儿基础代谢所需的能量占总需能量的50%~60%。
·婴儿基础代谢所需的能量消耗占所需能量比例最大。
·正常婴儿每日需要热量为110kcal/kg(460kJ/kg),以后每增加3岁约减去10kcal/kg(42kJ/kg),15岁时为60kcal/kg(250kJ/kg)。
二、营养素的需要
蛋白质、脂类、糖类的需要
蛋白质脂类糖类
供能15% 45%(35%~50%)50%~60%
主要来
源
乳类、蛋鱼、瘦肉
豆类
乳类、
肉、鱼、植物油
乳类、谷类、水果、蔬
菜
长期缺
乏
营养不良、贫血、感染、水
肿
体重不增、营养不良及脂溶性维生素
缺乏
营养不良、酸中毒
过量便秘、食欲减退腹泻体重增长快,肌肉不坚维生素的需要
种类每日需要量来源
A 2000~/4500IU 肝、牛乳、鱼肝油、番茄、胡萝卜、黄色水果及蔬菜
D 400~/800IU 晒太阳、鱼肝油、肝、蛋黄
K 1~/0.2mg 肝、蛋、豆类、率蔬菜、肠内细菌合成
B10.5~/1.5mg 米糠、麦麸、豆、坚果、肠内细菌合成
B2 1~/0.2mg 肝、肉、蛋、乳类、蔬菜、酵母
B61~/0.2mg 各种食物;肠内细菌合成
叶酸0.1~/0.2mg 绿色蔬菜、肝、肾、坚果
B12 1ug 肝、肾、肉、蛋、鱼
C 30~/50mg 各种新鲜蔬菜和水谷
矿物质的需要
种类每日需要量来源
钾1~2g 豆类、谷类、鱼类、禽类、肉类、乳类钠、氢0.5~3g 食盐、乳类
钙约1g 乳类、豆类、绿叶蔬菜
磷约1.5g 乳类、肉类、豆类、谷类
镁200~300mg 谷类、豆类、坚果、肉类、乳类
铁5~15mg 肝、蛋黄、血、豆类、肉类、绿叶蔬菜锌5~15mg 鱼、蛋、肉、全谷、豆类、酵母
铜1~3mg 肝、肉、鱼、贝类、全谷、坚果、豆类碘40~100ug 还带、紫菜、海鱼等海产品
水的需要
水(生命润滑剂)
① 比例:
婴儿占体重 65%~78%
② 每日需要量:
婴儿150ml/kg
每长3岁减少25ml/kg
③ 主要来源:
食物、饮用水
①膳食纤维的需要
膳食纤维
① 膳食纤维可促进肠蠕动
② 每日需要量:
20~30g/kg
③ 主要来源:
谷类、水果、新鲜蔬菜
小儿膳食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化合物所供给能量各占总能量的比例为
A.15%,35%~/50%,50%~/60%
B.15%~/20%,30%~/45%,65%
C.10%~/20%,8%~/15%,60%~/75%
D.10%~/30%,20%~/25%,40%~/45%
E.35%,10%~/15%,45%~/50%
[答疑编号700313040101]
正确答案:A
第二节婴儿喂养
婴儿喂养的方式
·母乳喂养
·混合喂养
·人工喂养
一、母乳喂养
1.乳汁的成分
·蛋白质
母乳中含有较多的清蛋白和球蛋白→ 消化
牛磺酸的含量达425mg/L → 神经系统和视网膜的发育。
·脂肪含有脂肪酶→ 消化、吸收。
亚油酸→ 婴儿神经髓鞘形成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糖 90%的乙型乳糖→ 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生长,抑制大肠埃希菌繁殖,发生腹泻。
·矿物质含量较低→ 减轻了婴儿的肾脏负担,母乳铁的吸收率为50%。
锌吸收率高达62%。
钙、磷比例合理=2:1
母乳中丰富的乳糖可部分转变成乳酸,降低肠腔的pH,使钙盐易于溶解和吸收。
·酶淀粉酶、乳脂酶→ 消化。
·免疫因子
初乳中含SIgA → 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初乳中的乳铁蛋白是重要的非特异性防御因子
溶菌酶能使抗体的杀菌效能增强;
双歧因子能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对大肠埃希菌起抑制作用;
巨噬细胞既有抗白假丝酵母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能力,还可能合成补体、溶菌酶等。
(一)母乳成分
1.初乳:产后4天内分泌的乳汁
2.过渡乳:产后5~14天内分泌的乳汁→ 脂肪含量高
3.成熟乳:产后第14天~9个月分泌的乳汁
泌乳总量每天可达700~1000ml
4.晚乳:产后10个月以后分泌的乳汁
※初乳
产后4天内的乳汁
色黄粘稠、脂肪少、免疫球蛋白多富含牛磺酸、免疫因子(如:初乳小球)
含维生素、微量元素锌等15~45ml/次,250~500ml/d
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及抗感染
(二)母乳喂养的优点
1.满足营养需要
(1)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适当,为(1:3:6)
含乳清蛋白为主;含不饱和脂肪酸和解脂酶较多;含乙型乳糖多。
(2)钙、磷比例适宜(2:1)易吸收;锌、铁的吸收率高。
(3)含多种维生素
2.增强抗病能力
初乳中含SIgA,可保护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含有较多的乳铁蛋白、溶菌酶、双歧因子、巨噬细胞等,能对抗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
3.促进心理发育
婴儿与母亲紧密接触,母亲的抚摸,温柔的话语,带给婴儿深刻、微妙的心理暗示与情感交流,使婴儿获得最大的安全感;母婴目光的对视,可增加互相了解及信任。
4.哺喂经济方便
直接喂哺不易污染,乳汁温度适宜,且乳量随小儿生长而增加,即方便又经济。
5.有利母亲健康
母亲产后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复原。
母亲哺乳期月经推迟,还可起到一定的避孕作用。
哺乳母亲也较少发生乳腺癌和卵巢癌等疾病。
(三)母乳喂养的护理
1.鼓励母乳喂养宣传优点,排除干扰,增加哺乳的信心。
2.增进乳母健康保证营养合理,活动适量,睡眠充足,精神愉快,室内空气新鲜。
3.指导正确哺乳
(1)正常新生儿生后即可哺乳:产后母婴同室,促使产妇乳汁早分泌、多分泌。
(2)喂哺前,先做好清洁准备,喂哺时宜采取坐位。
(3)按需哺乳,在婴儿满月前,以促进乳汁分泌。
定时喂养,一般2个月以内每3小时喂一次,昼夜7~8次;
3~4个月大约每日6次。
每次哺乳时间约为15~20分钟。
(4)乳母患急、慢性传染病不宜喂哺新生儿。
喂养姿势 the posture
4.评估喂养情况
(1)向乳母了解哺喂时间,两次哺喂之间是否给婴儿添加水及其他乳制品等。
(2)观察哺喂时母、婴体位是否舒适、正确。
(3)了解母婴双方的一般情况。
如乳母膳食安排和液体摄入量,婴儿体重、睡眠及排泄情况等。
5.防治乳房、乳头疾患
6.指导断奶
断奶期是一个从完全依靠乳类喂养逐渐过渡到多元化食物的过程。
一般生后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
为完全断奶作准备。
断奶时间一般在生后10~1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