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外围国货币国际化困境深层次原因探析冰
外围国货币国际化困境深层次原因探析冰
(三)美元国际货币功能的强化
二、“牙买加体系”下外围国货币国际化困境 由于“牙买加”体系自身存在的内在缺陷,美 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通过经常账 户和资本账户传导机制,中心国的经常账户逆差会不 断增大,美元的国际地位也随之不断地强化,具体体 现在国际货币三大职能(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以及 价值储藏)的强化。 (一)经常账户传导机制 外围国在最初的发展阶段都会出于平滑国内经济 周期的需要发展对外部门:国际市场的加入固然为本 国利用比较优势并迅速发展经济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 用,但国内经济的不稳定性也随着经济开放而日渐增 强。外围国为规避国际经济风险,特别是外汇收支风 险,对美元的需求动机越发强烈,而通过“进口替 代型”以及“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储备美元外 汇不失为明智之举,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为外围国家 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经常账户顺差也逐渐形成并 不断扩大,这从客观上加强了美元的国际地位。20 世纪70年代,以日本、德国为首的外围国家正是通 过出El导向型的发展模式储备大量美元外汇,经常项 目也逐渐由逆差转为顺差,并且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 势,美元的国际支付地位通过贸易失衡的不断加剧得 到强化。 并且,根据小岛清(1978)提出的边际产业扩 张理论:随着边际产业在中心国利润率的不断下降, 为了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中心国家将这些边际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一资本替代弹性较高的资本 密集型产业)逐渐转移到外围国家,出现了中心国 产业空洞化的现象,中心国家对这些产品的需求又依 靠从外围国家的进口来满足,因此,出现了FDI对贸 易的促进作用,突出表现为中心国从外围国进口贸易 的促进,与此相伴随的是中心国经常账户逆差的进一 步扩大。20世纪80年代,席卷全球的金融自由化浪 潮为以美国为首的中心国家对外转移边际产业带来了’ 外在推力,一方面,美国对日本、德国的直接投资强 化了美元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美国经常账户逆 差的扩大也极大地增强了美元的国际支付功能。
缺陷所造成的困境中无法摆脱——美元国际化功能在
经常项目失衡的循环中不断强化其国际货币的地位, 外围国家若是不放弃对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其货币 根本逃不出美元附庸的角色。与日本相反,在1985 年“广场协议”之后,德国当局抵住货币升值的压 力,坚定地选择稳定和发展国内经济,而放弃对汇率 变动的干预。因此,减少对出口的依赖,以发展本国 经济为重点,才是跳出这种困境的根本途径。 此外,加强区域贸易金融合作是逃离这一“货 币游戏”的辅助性策略。起初13本选择直接与美元 抗衡的国际化战略,这在现行的以美元霸权为特征的 国际货币体系下,极易受到美国贸易战的打压,并且 无法分散币值变动所带来的国际游资的冲击。而德国 通过借助欧洲区域内贸易的发展,部分地抵消了货币 升值所带来的出口减缓,尤其是于1979年3月创立 的货币联动机制,使马克较少地受到因汇率变动带来 的投机资本的冲击。 五、结论及启示 牙买加体系的内生缺陷导致了美国经常账户逆差 通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传导不断扩大,伴随其中 的是美元国际货币职能的不断强化。由于牙买加体系 缺陷的内生性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紧张,外围国货币 国际化的困境将持续存在。为了跳出这种“货币游 戏”的循环,外围国家必须转变自身在国际分工中 的角色,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并
(二)资本账户传导机制 随着国际金融的不断深化,资本账户传导机制对 中心国经常账户赤字的正效应日渐显著。美国毫无疑 问占据着世界金融市场的核心地位,执行交易中心和 结算清算中心的功能。外围国由大量贸易顺差积累起 来的外汇储备以及通过谨慎动机储存的美元外汇,大 部分会通过购买美国国债等低风险高流动性的金融资 产来实现保值;私人部门持有的美元则大多通过购买 风险和收益略高于国债的金融产品来获取投资收益, 因此形成了美元自动回流机制,强化了美元的流动 性。美国金融机构又通过国际贷款和购买证券资产的 方式.将资金投入到发展速度很高的新兴经济体市 场,在分享较高的收益率的同时强化美元的国际支付 功能。受益于金融机构的高利润所产生的财富效应, 中心国经济增长率得以维持,私人部门的消费水平也 可以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对贸易品的需求也因此 进一步增加,由此带来的是中心国贸易赤字的扩大和 外围国夕I'TE储备的增长,美元的国际支付功能及储藏 功能又进一步得到强化。
用作干预货币——政府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并为国际
收支逆差进行融资。价值储藏职能,表现在民间作为 私人机构的金融资产,在官方机构中作为国际储备资 产。一’从国际货币的j三大职能看,无论是中心国经常 账户还是资本账户,都在其对经常账户逆差的传导过 程中,强化了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 在经常账户传导机制中,外围困“协助”中心 国完成了美元国际货币职能的强化过程。这些强化环 节具体体现在:1、外围国家由谨慎动机以及经常账 户顺差积累的大量美元外汇强化了美元的价值储藏功 能;2、中心国对外围国家的直接投资强化了美元作 为交易媒介的功能,并扩大美元的国际影响力;3、 中心国的进口产品多是以美元计价(目前美国的进 口商品美元计价比例仍然维持在80%左右),其经常 账户逆差不断扩大,强化了美元作为计价货币以及交
1 58
的一致选择。 四、外围国家在国际化困境中的政策选择 对外围国货币国际化困境深层次原因的探析中可 以看到,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生缺陷是外围国家不 能顺利实现其本币国际化的根本性原因。由于这种体 系缺陷的内生性以及当前国际经济气候的紧张,外围 国货币国际化困境将长期存在。只要外围国家以现有 的角色(出口导向)参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必然 会陷入这种“货币游戏”的困境中无法挣脱。因此, 外围国家只有改变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角色,即改变 对中心国强依赖的经济发展模式,才能突破货币国际 化困境。日元国际化的受阻以及德国马克国际化的顺 利推进恰好验证了这一推论。 日元国际化受挫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13本政府不 愿意放弃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政策。当日元面临升 值压力时,日本频频利用货币政策对其进行干预,而 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期,却放任日元贬值以 减缓出口压力。日元贬值固然能维持一定的出口增 长,但13本也因此再一次陷入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固有
通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传导,中心国经常项目 的赤字会不断增大,美元的国际货币职能也在不断得 到强化。典型的国际货币职能包括价值尺度、交易媒 介和价值储藏。根据美国国际经济学家Peler B.Kenen(1983)的解释:价值尺度的职能表现为, 国际货币可以在民间领域被私人机构用作贸易报价和 金融交易的标价,或是被其他国家当做“锚货币”; 交易媒介的职能表现在,国际货币可以在民间领域被 用作贸易和金融交易活动额支付工具,在官方机构被
万方数据
府是出于对国内经济稳定性的考虑而采取的储备美元 的行为,特别是对外围国家为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平 滑经济周期的波动而储备美元的行为具有很强的解释 力。由此可见,谨慎动机比特氏悖论的基础以及逻辑 解释更明确且更符合现实。基于此,本文将以现行国 际货币体系中存在的“谨慎动机悖论”作为逻辑解
释基础。
2008年金融危机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前所未 有的机遇,自此中国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迅 速从人民币跨境结算、人民币跨境投融资、加强人民 币周边合作、扩大对外援助与对外直接投资以及发展 人民币离岸中心等各个方面全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 程。作为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外围国家,货币国际化的 风险和阻力显而易见。日本于上世纪80年代起进行 了日元国际化改革,但是时至今日,13元占全球储备 货币的比例仅为3%,日元国际化受阻体现了外围国 家推进货币国际化所面临的一般性困境;而德国马克 国际化的成功,又为外围国家货币国际化带来了希 望。大多数学者将日元国际化受阻归因于其国内市场 的限制、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忽视区域化道路、汇率 的剧烈波动以及货币政策的失误。¨“2。旧。而将德国马 克国际化的成功归因于雄厚的经济实力、国内经济政 策的稳健、区域化合作道路的成功。Hl这些看似莫衷 一是的因素是否有内在的联系?本文试从现行国际货 币体系内生缺陷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牙买加体系”的内生缺陷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标志着美 元与黄金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解体,取而代之的是 “牙买加体系”,“牙买加体系”可以描述为次一级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依旧处于国际货币体系的 核心地位,继续行使着世界货币的三大职能,这表明
作者简介:梁锶(1986一),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及国别金融:王 汉儒(1986一),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
+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6
l 57
万方数据
易媒介的功能。 在资本账户传导机制中,外围国又进一步支持了 美元的国际地位,具体体现在:1、用美元购买美元 金融产品强化美元作为交易媒介的功能。2、美元的 自动回流机制增强了其流动性,美国金融机构将回流 的美元投放到新兴经济体,美元作为交易媒介的功能 再次被强化,国际影响力也进一步扩张。3、与经常 账户传导机制引发的经常项目逆差类似,资本账户传 导引发的经常项目逆差将强化美元作为计价货币及交 易媒介的功能。 三、对外围国家货币国际化困境的展望 以“牙买加体系”体系存在的谨慎动机悖论为 基础,对外围国家货币国际化困境展开的分析中可以 得出结论:由于体系的内在缺陷,中心国贸易逆差会 通过经常项目以及资本项目传导机制进一步扩大,而 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也会随着其经常项目失衡不断强 化。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这种美元国际地位强化的 状况将会持续,外围国家货币国际化面临的整体性困 境在短期内不会改善。原因如下: 其一、特里芬悖论或谨慎性动机悖论都是“牙 买加”体系的内生性缺陷,只要这种以美元霸权为 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尚存,参与其中的外围国家就会 面I临如此困境。当前,虽然美元在金融危机中遭受重 创,欧债危机的持续蔓延又对欧元带来了沉重打击, 而新兴经济体对一个新的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怀抱 着强烈诉求。但是,由于欧美在急切地寻求新的增长 点,绝不会放弃现行货币体系为美元带来的霸权收益 (铸币税),因此必然会制造不利于外围国家构建新 货币秩序的国际谈判气候。因此,“牙买加”体系将 会继续发挥作用,外围国家货币国际化将依然面临如 此困境。 其二、为了转嫁次贷危机的痛症,美国不断推出 “量化宽松政策”,进一步减少本国金融部门的融资 成本,增加金融部门利差,扩大金融部门的福利效 应,维持私人部门的消费水平以及经济增长,贸易赤 字缺口只会有增无减。在这~过程中美元作为国际货 币的交易媒介功能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并且,在美国 大选前夕,货币扩张政策再次实施的可能性将会大大 提升。根据Anthony Downs(1957)经典民主经济学 理论,选民会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参与投票活 动,他们关心的是与自身利益(实际收入最大化) 最相关的政策,若是候选人为了获得更多选民的支 持,就会偏向于采取选民最偏好的政治承诺。显然, 以外部失衡的代价换取内部稳定,是每个理性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