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苏轼PPT课件
鹧鸪天
苏轼
.
1
❖ 《鹧鸪天》词牌从律诗中来,在体式上 与七律仍很相近。作者表现自然景物之精 妙,对仗之精工亦丝毫不亚于律诗,因此 常被人们推为苏轼“以诗入词”的代表作 品之一。
.
2
鹧鸪天
背景介绍: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在黄州
(治所态度。此词
小城郊外的景色写得丰富生动,具体可感。
.
5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 宏廓的天空,不时地能看到白鸟飞上飞下, 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 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颇有些诗情画意。
❖ 其次这两句对仗十分工整,写景有色有香, 有动有静,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 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画卷。 可以看出此时的作 者似乎已经摆脱了之前的心绪烦乱和百无聊赖, 取而代之的是对大自然由衷的喜悦之情。
.
9
主题思想
总观全词,从词作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作者形 象的刻画,就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表现了词人被迫过隐逸生活时失意、落寞、孤苦 、无奈,而又能自我排遣,随遇而安的复杂心绪。
虽然情绪是消沉的,但诗人总能在困境中找出乐 观的因素,仍不失为豁达。
.
10
谢谢大家
.
11
.
6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 表面上看,这几句写的是悠闲自在的乡 居生活,但这并不像“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那样无挂无碍,而是表现在一种 行动当中。行动总是会给人不安定的感觉 。这就不能不令人想到,作者出村舍,绕 古城,转斜阳,或许是因为心有所结,需 要到户外去排遣吧。那缓慢的步态,大概 正是内心沉重的表现。
这两句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 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雨后的景物,镜头由远及近 ,令人目不暇接,给人以密不透风之感。
❖
这两句词中,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动景
,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作者运用拟人
、拟物手法,传神地运用“断”、“隐”、“明”和“乱”“
衰”“小”这几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把夏末秋初
.
7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 这两句是诗眼、自嘲,画龙点睛之笔。
表面上是说天公倒还颇为殷勤,昨夜三 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我又度过了凉爽 的一天。但细细品味,言外之意似乎是: 除了天公之外,还有谁会想到我这贬谪之 人呢?“殷勤”两字中隐藏着词人的无限感 慨。
.
8
合上一句“村舍外,古城旁,仗藜徐步转斜阳”以 及全诗,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一幅秋天败落的景 象,再配以斜阳西下,不由得让人悄然悲伤,暗含 着作者报国无门的人生悲凉感慨。壮志难酬,而岁 月却慢慢消逝,是作者心一天比一天凉。
是他当时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 词作对特定
环境,夏季雨后乡村充满野趣的景色的描写
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
志的闲人形象。
.
3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
4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