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四章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科学而周密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计划是现实的开端,是目前组织的现状同组织想要达到的状况之间的桥梁。
计划工作对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首先,计划从明确目标着手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了保障。
其次,计划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再次,计划通过规划、政策、程序等的制定保证着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一节计划的特点与作用一、计划的定义名词意义上——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
动词意义上——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广义和狭义的)计划:广义的计划是指对未来所要从事事业的谋划、规划和打算。
可分为动态和静态两层含义:从动态来看,它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对未来某一活动预先作出的安排,包括确定行动的时间、方法、步骤和手段等,一般通常称之为“计划工作”。
从静态来看,就是指规划好的行动方案或蓝图。
狭义的计划,仅指未来有希望达到或实现的目标。
实际包括四个要素:核心是实现目标,目的是指导行动,内容是筹划和安排,着眼点是未来。
切实可行的计划应当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必须有具体明确的目标;第二,计划工作必须先于其他各项管理活动而展开;第三,必须是准备付诸实施的、切实可行的方案;第四,必须有益于在总体上提高管理效益。
二、计划的特点(一)首位性:计划处于一切工作之首,计划相对其他管理职能处于领先地位,居于主导地位。
它的影响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是控制工作的先导,它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方向,又为控制工作提供了标准。
计划是实施其他各项管理职能的依据。
计划与未来有关,它不是过去的总结,也不是现状的描述,而是考虑未来的机遇和可能遇到的问题,指导组织未来的活动,为实现未来的目标创造条件。
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计划目标和如何实现目标解决解决什么样的组织结构需要什么样的职工,何时需要怎样最有效的指导和领导职工提供控制标准(二)目的性每一个计划及其派生计划都是旨在促使组织使命、战略和目标实现。
计划工作是最明白的显示出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主要职能活动。
目的性,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具有的一种性质。
例如生物的进化,就显出一种目的性。
而人类社会中,目的性则表现为有意识的活动。
计划的性质决定着,计划必须设定一个目标,必须在管理工作中居于领先地位。
(三)普遍性在组织中,计划涉及组织管理区域内的每个层次、每一位管理者及员工。
各级管理人员为了实现组织目标,都需要制定相应的分目标及分计划。
所有组织成员的活动都受计划的影响和约束。
这些具有广度和深度的计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一个多层次计划系统。
计划工作的核心是决策制定计划是各级主管人员的一个共同职责。
各级管理人员所制定的计划的范围、内容不同而异。
高层管理人员制定组织的总体计划,把握全局方向和目标;中层管理人员制定部门计划,诸如财务计划、市场计划、人事计划等,确定在整体目标实现过程中,各部门自身的具体目标;而基层管理人员则要制定具体的作业计划,以配合生产计划的最终实现。
(四)严肃性计划是组织全体成员在一定时期内必须共同遵循的行动纲领。
对组织来说,计划是正式的权威文本,具有权威性。
有科学依据的计划一经制定并下达,就必须坚决执行,努力完成。
同时,计划有时也具有机密性。
(五)灵活性绝对准确无误的计划几乎是不存在的,计划都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弹性,以便在情况发生不测时有变动回旋的余地。
灵活性必须要有一定的限度,不能危及计划的根本目标。
灵活性不等于随意性,计划的调整和变动,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
(六)有效性简单讲就是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投入产出的比例,如何使方案产生最大的效益。
计划的效率是指从组织目标所作贡献中扣除制定和执行计划所需要费用及其他因素后的总额。
计划的效率除了人财物等有形物,还在满意度等无形物有体现。
三、计划的作用(一)计划是管理者指挥的依据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二)计划是降低风险、掌握主动的手段弥补不确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三)计划是减少浪费,提高效率的方法有利于更经济的进行管理(四)计划是管理者进行控制的标准有利于组织进行控制计划工作是一个指导性、科学性和预见性很强的管理活动,同时也是一项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
现代管理者必备的能力之一是计划和管理能力。
第二节计划的类型与内容一、计划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将计划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认识计划的多样性,有利于充分发挥计划的功能,制定有效的计划。
1.按照计划的期限划分1)短期计划: 1年以内2)中期计划: 2至5年3)长期计划: 5年以上长短是个相对概念,比如:一项航天科技发展的短期计划可能是5年,而一家小制鞋厂,由于市场变化很快它的长期计划可能也是5年,短期计划可能只有2、3个月。
2、按计划制定者的层次(能涉及的范围)划分1)战略计划:高层管理者(上层管理计划)组织的长期(3年以上)计划,是组织的资源部署和重点安排。
通常具有长远性、单值性和较大的弹性。
2)管理(战术)计划:中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计划)在战略计划的基础上,制定与组织特定部门相关的特定目标和计划。
一般是按年度分别拟定的。
战略计划的目的是确保企业“做正确的事”,战术计划则旨在追求“正确地做事”。
3)作业计划:基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计划)确定组织较低层次所需的具体步骤和过程。
3、按计划的对象划分1)综合计划:多目标和多方面2)局部计划:组织部分范围内使用3)项目计划:针对特定的课题4、按计划的约束力划分:1)指令性计划:国家重点工程由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有行政约束力的计划。
2)指导性计划:由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具有参考作用的计划。
5、按计划的职能标准划分(1)业务计划组织的主要计划,包括生产计划、营销计划等。
(2)财务计划研究如何从资金的提供和使用上促进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
(3)人事计划分析如何为业务规模的维持或扩张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计划的基本内容从抽象到具体1、宗旨组织的最基本目标,一个组织赖以生存的基本理由。
一个组织的宗旨有两类:一是寻求贡献于组织以外的自然、社会;二是寻求贡献于组织内部的成员的生存和发展。
两类宗旨彼此相连、相辅相成。
2、使命组织实现宗旨的手段。
使命的内容是组织选择的服务领域或事业。
3、目标组织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
是目的的具体化和数量化。
4、战略为实现组织目标所确定的发展方向、行动方针、行为原则、资源分配的总体谋划。
战略是指导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方针,对于组织的思想和行动起引导作用。
战略的重点是要指明方向和资源配置的优先次序。
5、策略是指管理者对未来行动的总体构想与实现目标的一整套具体方案,是实现目标的具体谋略。
组织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有用的策略,首先必须进行彻底的自我评价。
其次,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策略要为组织目标的实现与计划的完成服务。
(2)策略的制定应具有连贯性。
(3)策略应有弹性。
(4)策略应当是成文的。
6、程序是完成未来某项活动的方法和步骤,是将一系列行为按照某种顺序的排列安排。
7、规划是为了实施既定方针所必须的目标、政策、规划、任务分配、执行步骤、使用的资源而制定的综合性计划。
作用是确定组织分阶段目标,重点在于划分总目标实现的进度。
8、预算是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文件,也可称为“数字化”的计划,是组织各类各项可支配资源的使用计划。
财务预算是组织最重要的预算。
预算是一种重要的控制手段,是计划和控制工作的连接点。
计划的内容——5W1H•What—告诉组织成员做什么(目标、内容)•Why —为什么要做( 原因)•Who —何人做或哪个部门做•When —何时做•Where —何地做•How —怎么做(方式、手段)计划是指使人们工作或行动之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与行动步骤。
做为一个完整的计划,一般包括如下主要内容:1)具体任务和要求。
即计划是要做什么的一定要明确。
2)宗旨、目标和战略。
主要说明为什么要做这个计划以及计划为什么要这样做。
3)规定时间。
解决计划何时做,何时结束即计划进度的问题。
4)规定实施地点与场所。
即在何地做。
5)规定执行单位或者个人。
落实计划负责单位或者个人。
6)规定措施和政策。
解决计划如何执行的问题。
7)规定控制标准和考核标准。
第三节计划的原理与编制过程一、计划的原理(一)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是能准确、客观地选择可行方案。
限制因素,是指妨碍组织目标实现的因素,限定因素原则有时又被形象地称作“木桶理论”,其含义是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条。
在其他因素不变时,抓住限定因素就能实现目标(二)许诺原理许诺原理是指计划期限应当延伸到足够远,以便在此期限中能够实现当前的许诺。
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用在合理计划期限的确定问题上,如投资回报率,任务越多(许诺越多)计划越长,计划成本越大,变化越多,越难以实现。
合理的计划期限的长短取决于实现决策中所许诺的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要特别注意把握三点:(三)灵活性原理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就越小。
如工期延长,器材匹配性等。
这个原则要求在制定计划时必须留有余地,当出现意外时,有能力改变方向而不必增加太多花销。
弹性计划,即适应变化的计划。
(四)改变航道原理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得越多,管理者定期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订计划就越重要。
意指人们坚持走某一条通向未来的路,定期对所发生的事件和所期望发生的事情进行检查就越是重要,必要时采取措施绕道而行,这些检查是使事情朝着某一既定的目标发展所必需的。
二、计划的编制过程(计划工作的程序) (1)估量机会 (2)确定目标 (3)明确前提条件 (4)确定备选方案 (5)评价备选方案 (6)选择方案(7)拟定派生计划 (8)编制预算计划工作流程表⑧制定预算图中序号表示计划编制的步骤新商品计划书1、形成商品的概念:(1)命名;(2)包装、设计。
2、目标市场(使用者、购买者、推荐者等)3、竞争商品:(1)竞争商品;(2)类似商品。
4、本企业商品的市场定位5、顾客化基本战略(顾客计算机信息系统)6、产品制造方法(产品图纸、基本功能、安全性等)7、产品用途(使用场所、使用机会、使用方法)8、渠道(1)营销渠道;(2)维修服务。
9、市场导入策略:(1)销售促进策略;(2)市场导入手段,等等。
10、广告计划(广告活动计划)11、价格(关于成本、价格等)12、开发推进(设计、试制、原材料等)。
第四节现代计划方法一、滚动计划方法滚动计划方法是编制具有灵活性的、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长期计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