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性能第四章本1
KIC=75MPa· m1/2,如果不考虑塑性区的影响,则裂纹
临界尺寸为多少?(Y=2)
amax
K IC Y
2
75 0.25 0.625(mm) 1500
38
2
第一节 线弹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
小结:脆性断裂的判据为工程安全设 计、防止构件脆性断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
32
第一节 线弹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
断裂韧性KC与试样厚度B的关系
33
第一节 线弹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
断裂判据:裂纹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失稳
脆性断裂? 平面应力条件下 KI KC
平面应变条件下 KI KIC 断裂力学提出了防止材料发生低应力脆断设
计者可以控制的三个因素:
34
第一节 线弹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
a a ij f ij f ij 2r 2r 1 f ij 上式中, -是与P点位置(r,
2r
a 与试样的形状尺 θ)有关的函数,
寸、裂纹的形状尺寸及位置、外力的加 载方式及大小等有关,用K表示。由于是 I型加载方式,所以又表示为KI。
II型(滑开型)断裂
19
第一节 线弹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
3 撕开型(III型),切应力平行作用于裂纹 面,并且与裂纹前沿线平行,裂纹沿裂纹面 撕开扩展,例如,圆轴上有一环形切槽受扭 矩作用引起断裂。
III型(撕开型)断裂
20
第一节 线弹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
实际工程构件中,裂纹的扩展除了上述
三种情况外,往往是它们的组合。在这些
答:甲钢σc=
K Ic Y a
=
45 106 1.5 0.001
=0.95GPa,乙钢σc=
75 106 1.5 0.001
=1.58GPa。因为甲钢的σc小于1.3GPa,甲钢不可靠,乙钢 的σc大于1.3GPa,所以乙钢更为安全可靠。
37
第一节 线弹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
若某构件的工作应力为1500 MPa,而超高强度钢的
用一个通式来表示四 个应力分量 :
a a ij f ij f ij 2r 2r
或 zz 0
xy a 3 sin cos cos 2r 2 2 2
KI a
KI ij= fij 2 r
26
第一节 线弹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
断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裂纹萌生抗力和扩
展抗力 ,而不是总决定于按断面尺寸计算 的名义断裂应力和断裂应变。显然需要发 展新的强度理论,解决低应力脆断的问题。
10
1922年Griffith 首先在强度与裂纹尺度间 建立了定量关系,形成 断裂力学基础。 断裂力学研究裂纹尖端的应力、应变和应
变能的分布情况,建立了描述裂纹扩展的
了超高强度钢制造,屈服强度为1400MPa,按照传统强
度设计与验收时,其各项性能指标都符合要求,设计
时的工作应力远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但点火不久, 就发生了爆炸。这是传统强度设计理论无法解释的, 为什么材料会发生低应力脆断?
5
第四章 材 料 的 断 裂 韧 性
6
第四章 材 料 的 断 裂 韧 性
a max K IC Y
2
36
第一节 线弹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
有一构件,实际使用应力为1.3GPa,现有两种钢待选。甲
钢:σs=1.95GPa,KIC=45MPa•m1/2;乙钢:σs=1.56 GPa,
KIC=75MPa•m1/2,试计算两种钢材的断裂应力,并指出何 种钢材更为安全可靠。(设Y=1.5,最大中心穿透裂纹长 度为2mm)
据,解决了传统工程设计中经验的、没有理
论依据的、没有定量指标的选材方法,使得
设计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39
第一节 线弹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
四、裂纹尖端塑性区及KI的修正
当r=0时,σx、σy、τxy等→∝,不可能。 对于金属,当裂纹尖端的应力大于屈服强度,金属
要发生塑性变形,改变了裂纹尖端的应力分布。
8
第四章 材 料 的 断 裂 韧 性
大量的事故分析表明,低应力脆断的原 因是材料内部含有一定尺寸的裂纹,当 裂纹在给定应力下扩展到某一临界尺寸 时,就会发生突然断裂。例如,上述事 故中都发现破坏处有微裂纹。
9
裂纹的存在破坏了材料和构件的连续性和
均匀性,使得传统的设计方法无法定量计
算裂纹体的应力和应变。
12
第四章 材 料 的 断 裂 韧 性
断裂力学的显著特点: 不同于传统的材料力学,而把材料或机件看 作裂纹体,即不再是均匀的、无缺陷的连续 体。
而正是宏观裂纹的存在,引起了材料的低应 力脆断。
13
第四章 材 料 的 断 裂 韧 性
断裂力学的实际意义: 设计和使用的角度 1、多小的裂纹或缺陷是允许存在的?
了更高的要求,但无定量依据。
为了满足强度要求,降低了许用应力,增 加了机件的尺寸和重量,造成了极大的浪 费,而且仍然不能保证安全。
4
第四章 材 料 的 断 裂 韧 性
例如:美国在二战期间有2500艘全焊接的自由轮, 其中有近千艘发生严重的脆性破坏;20世纪50年代,
美国发射北极星导弹,其固体燃料发动机壳体,采用
2、多大的裂纹就可能发生断裂,用什么判据
来判断断裂发生的时刻?
3、从允许存在的小裂纹扩展到断裂时的大裂
纹需要的时间,机械结构寿命如何估算?
14
第四章 材 料 的 断 裂 韧 性
从选材和材料制备方面
1、什么材料比较不容易萌生裂纹?
2、什么材料可以允许比较长的裂纹存在而
不发生断裂?
3、什么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性能比较好? 4、怎样冶炼、加工和热处理可以达到最佳 的效果?
开裂形式中,I型裂纹的扩展是最危险的,
最容易引起脆性断裂,所以研究断裂力学
时,常常以这种裂纹为研究对象。
21
第一节 线弹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
二、裂纹尖端的应力场及应力场强度因子KI
研究的对象:带有裂纹的线弹性体。
适用的范围:用于分析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与
裂纹长度相比很小的情况。具体材料:屈服强度
>1200MPa的高强度钢;厚截面的中强度钢;低温
应力分量为零,拉 应力分量最大。
29
第一节 线弹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
三、断裂韧度KIC和断裂K判据
对于含裂纹体的材料,我们已经通过裂纹尖
端 应力场的分析计算找出了描述裂纹尖端应力场强度 的力学参量-应力场强度因子KI。 对于裂纹体,控制裂纹的力学参量是应力 场强度因子KI,随着KI增加到一定的值,试样破 坏。该临界值定义为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断裂
韧度KC或KIC 。
30
第一节 线弹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
下面几个概念K、KI、KC、KIC要搞清楚。
K和KI:描述裂纹尖端应力场强 度的力学 参量-应力场强度因子,与试样的形状尺寸、
裂纹的形状尺寸及位置、外力的加载方式及
大小等有关,用K表示。由于是I型加载方式,
所以又表示为KI。
31
第一节 线弹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
15
第四章 材 料 的 断 裂 韧 性
本章的内容:以断裂力学的基本原理为基 础,介绍材料断裂韧性的概念、意义、影
响因素及应用。
16
第四章 材 料 的 断 裂 韧 性
重点掌握: 断裂韧度(KIC,GIC,JIC,δC ),以便用 来比较材料抗断裂的能力。 用于设计中: 已知 KIC和σ,求 amax。
23
第一节 线弹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
我们先采用方法1,分析裂纹尖端附近的 任意点P(r,θ )处的受力情况。
研究对象:无限宽板,含长度为2a的中
心穿透裂纹,受双向拉应力,如图所示。
由于是板状试样,要考虑是薄板还是厚板,
即要考虑是平面应力还是平面应变情况,因
为它们对应的应力应变状态不同。
24
第一节 线弹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
27
第一节 线弹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
裂纹尖端任意一点的应力分量除了和该点的位置
有关外,还取决于KI。如果裂纹尖端附近某一点
的位置一定,则该点的应力分量唯一决定于KI,
KI值越大,则该点的应力越大,因此,KI反映了
裂纹尖端应力场的强度,故称之为应力场强度因
子,它综合反映了外加应力和裂纹形状、长度对
裂纹尖端应力场强度的影响,其一般表达式为:
1)材料的断裂韧度
(可通过热处理等方法提高)
2)名义应力(外加载荷) 3)构件中的裂纹长度 (材料的加工质量控制,如探伤)
35
第一节 线弹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 断裂判据的用途: 1)已知断裂韧性和裂纹长度,可求出最大 K IC 许用应力: max
Y a
2)已知断裂韧性和最大工作应力,可求出 允许的最大裂纹长度:
下的中低强度钢。
思考一下:从何处入手研究含裂纹体的受力与
裂纹扩展的规律性问题?
22
第一节 线弹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
什么是线弹性条件: 裂纹体各部分的应力和应变处于线弹性阶段,只
有裂纹尖端极小区域处于塑性变形阶段。
断裂力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1应力应变分析方法——研究裂纹尖端的应力应变
场,提出应力场强度因子及对应的断裂韧度和K判据; 2能量分析方法——研究裂纹扩展时系统能量的变 化,提出能量释放率及对应的断裂韧度和G判据。
28
第一节 线弹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
K I Y
a
Y为裂纹形状系数,取决于裂纹的类型。 对于不同类型的裂纹,K和Y的表达式见 (P119-120页)。 问题:裂纹为什么会沿x方向裂开? (分析x轴上的受力情况) X轴上裂纹尖端切 0 在x轴上,
x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