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安东尼·吉登斯
【知识框架】 对实证主义的批判 吉登斯对以往社会学的批判 对功能主义的批判 对解释学的批判 对批判主义的批判 社会学理论内部的“正统共识” 双重解释学的基本内涵 双重解释学 双重解释学视野里的社会科学的基本性质和任务 双重解释学引发的后果 反思性的行动“流” 例行化的日常生活 社会互动的维度 结构化理论 系统、结构与制度 时间与空间 整合与变迁 资本主义社会的时空形成 高度现代性的总体特征 吉登斯对现代化的研究 现代性制度的多维分析 满怀希望的现实主义 评价吉登斯
安
东
尼·
吉
登斯
【重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吉登斯对以往社会学的批判(见表4-1)★
表4-1 吉登斯对以往社会学的批判
考点二:双重解释学★★★
1.社会学理论内部的“正统共识”
自然主义与功能主义一般认为社会科学应该像自然科学一样,社会系统类似于生物体。
冲突理论、交换理论、符号互动论、常人方法学等都站在自己的视角上指出了以帕森斯为代表的“正统共识”的某些缺陷,但很难说这些理论解决或超越了“正统共识”的主要问题。
2.双重解释学的基本内涵
(1)社会科学的两套意义框架:
①日常知识:普通行动者构成的充满意义的社会世界;
②科学知识:由社会科学家创造出来的元语言。
(2)日常知识和科学知识在社会科学的实践中相互交织,相互渗透。
科学家用于理解社会过程的概念和归纳能被作为行动者的常人所用,这些人能够改变社会的过程,因此,在根本的意义上,社会学家与常人的所作所为没什么不同。
(3)社会科学家不得不对社会变化的结果怀有警醒意识,因为正是因为他们的概念和理论对他们力求分析的社会产生了改变的效应,社会科学不能避免地以批判常识和内部自我批判为核心工作。
3.双重解释学视野里的社会科学的基本性质和任务
(1)社会科学的基本性质在于它的“实践性”,而不是自然科学的“技术性”。
(2)社会科学的任务:①批判那些被视为常识的普通信念。
②社会科学家从事的批判活动是他们工作的核心,因此社会科学家提出的观点和他们声称所获得的发现必须接受批判性考查,所以社会科学的任务还要涉及内部自我批判。
4.双重解释学引发的后果
(1)社会科学的“平庸性”。
与自然科学成就所显现的丰富的创新性的技术影响相比,社会科学表现出明显的平庸性。
(2)社会科学概括的“历史性”。
社会科学的概括就其性质而言,是“历史的”,概括得以成立的环境在时间和空间方面都是有一定的范围的。
考点三:结构化理论(见表4-2)★★★★
表4-2 结构化理论的组成
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