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注射剂(附滴眼剂)习题一、选择题【A型题】1.注射剂按下列给药途径,不能添加抑菌剂的是A.肌肉注射 B.皮内注射 C.皮下注射 D.穴位注射 E.静脉注射2.供脊椎腔注射的注射剂pH值应为A.酸性 B.偏酸性 C.中性 D.偏碱性 E.碱性3.在下列有关热原检查法的叙述中,错误的为A.法定检查方法为家兔致热试验和鲎试验法B.鲎试验法比家兔试验法更灵敏C.鲎试验法操作简单,结果迅速可靠D.鲎试验法特别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热原控制E.鲎试验法对一切内毒素均敏感,可代替家兔试验法4.注射用油的精制方法应为A.除臭→脱水→中和→脱色→灭菌B.脱水→除臭→中和→脱色→灭菌C.中和→除臭→脱水→脱色→灭菌D.中和→脱色→脱水→除臭→灭菌E.脱色→脱水→除臭→中和→灭菌5.下列表面活性剂中,可用作注射剂增溶剂的是A.吐温-80 B.月桂醇硫酸钠 C.硬脂酸钾D.鲸蜡醇硫酸钠 E.硬脂醇硫酸钠6.适用于注射剂偏碱性药液的抗氧剂应为A.焦亚硫酸钠 B.亚硫酸氢钠 C.硫脲 D.硫代硫酸钠 E.抗坏血酸7.为防止注射剂中药物氧化,除加入抗氧剂、金属络合剂外,可在灌封时向安瓿内通入A.O2 B.N2C.Cl2D.H2E.OCH2CH28.在下列注射剂常用的抑菌剂中,既有抑菌作用又有止痛作用的应为A.苯酚 B.甲酚 C.氯甲酚 D.三氯叔丁醇E.硝酸苯汞9.用水醇法制备中药注射剂时,为除去中药注射用原液中的蛋白质和多糖,应将含有醇量调整为A.45% B.55% C.65% D.75% E.85%10.当归注射剂的制备宜选用A.渗漉法 B.蒸馏法 C.双提法 D.水醇法E.醇水法11.注射剂最显著的优点为A.药效迅速、作用可靠B.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C.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D.可发挥局部定位作用E.比较经济12.注射用水从制备到使用不得超过A.5h B.10h C.12h D.10h E.20h13.在水中溶解度低或为了延长作用时间的药物可制成A.粉针剂 B.注射用片剂 C.水溶性注射剂D.乳浊型注射剂 E.混悬型注射剂14.溶液不稳定的药物可制成A.粉针剂 B.注射用片剂 C.水溶性注射剂D.乳浊型注射剂 E.混悬型注射剂15.热原的主要成分是A.胆固醇 B.生物激素 C.磷脂 D.脂多糖E.蛋白质16.药典规定制备注射用水的A.澄清滤过法 B.电渗析法 C.反渗透法 D.蒸馏法 E.离子交换法17.下列能彻底破坏热原的的是A.60℃加热120min B.100℃加热60min C.150℃加热30min D.180℃加热30min E.250℃加热30min18.醇溶液中除鞣质pH值应调至A.6以上 B.不超过6 C.8以下 D.8 E.8以上19.水醇法提取精制中药溶液时,不易除去的杂质是A.淀粉 B.鞣质 C.粘液质 D.多糖 E.蛋白质20.挥发油注射液配制时常加入适量的氯化钠,目的是A.盐析 B.防腐 C.调整渗透压 D.增溶E.调节pH值21.中药有效成分为挥发性成分时,应采用的提取方法是A.水蒸气蒸馏法 B.透析法 C.酸碱法 D.水醇法E.萃取法22.要求注射剂必须等渗的给药途径是A.脊椎腔注射 B.穴位注射 C.静脉注射 D.肌内注射E.皮下注射23.配制中药注射剂常用的增溶剂是()A.吐温—20 B.吐温—60 C.吐温—80 D.司盘—80 E.司盘—6024.在配制中药注射剂时常将药液进行热处理冷藏,目的是A.除去热原 B.除去杂质 C.除去细菌 D.除去氧气 E.增溶25.下列能溶血的输液是A.1%葡萄糖注射液B.10%葡萄糖注射液C.20%葡萄糖注射液D.25%葡萄糖注射液E.50%葡萄糖注射液26.《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注射液标示量为2ml的易流动液体增加的装量为A.0.60ml B.0.50ml C.0.30ml D.0.15ml E.0.10ml 27.在无菌操作的情况下,空安瓶应选用的灭菌方法是A.紫外线灭菌法 B.干热空气灭菌法 C.火焰灭菌法D.湿热灭菌法 E.煮沸灭菌法28.《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注射液标示量为2ml的粘稠液体增加的装量为A.0.70ml B.0.50ml C.0.25ml D.0.15ml E.0.12ml 29.输液剂的灭菌通常采用A.紫外线灭菌法 B.干热空气灭菌法 C.火焰灭菌法D.热压灭菌法 E.煮沸灭菌法30.一般注射剂从配制到灭菌不应超过A.1h B.2h C.5h D.10h E.12h31.一般1~5ml的中药注射剂灭菌多采用A.流通蒸汽灭菌100℃,30minB.流通蒸汽灭菌100℃,45minC.热压灭菌115℃,45minD.热压灭菌121℃,45minE.低温间歇灭菌32.一般10~20ml的中药注射剂灭菌多采用A.流通蒸汽灭菌100℃,30minB.流通蒸汽灭菌100℃,45minC.热压灭菌115℃,45minD.热压灭菌121℃,45minE.低温间歇灭菌33.输液剂中不得含有A.抑菌剂 B.乳化剂 C.抗氧剂 D.渗透压调节剂 E.pH调节剂34.混悬液型注射剂必须严格控制药物颗粒大小, 99%的颗粒应直径应在A.1μm以下 B.1μm以上 C.2μm以下 D.2μm以上E.3μm以下35.混悬液型注射剂必须严格控制药物颗粒大小,供一般注射者,颗粒应小于15μm,15~20µm颗粒应不超过A.1% B.5% C.10% D.15% E.20%36.在精制中药提取液时,加入明胶的目的是除去A.蛋白质 B.鞣质 C.淀粉 D.多糖 E.无机盐37.蒸馏水器上的隔沫装置的作用是防止A.蒸汽逸散 B.爆沸 C.蒸馏速度过快 D.带入热原 E.带入废气38.可制备注射用水和洗涤容器用的水是A.自来水 B.矿泉水 C.湖水 D.深井水 E.纯化水39.下列可除去鞣质的方法是A.离心法 B.醇水法 C.水醇法 D.聚酰胺吸附法E.酸碱法40.在注射剂里加亚硫酸钠的目的是防止A.水解 B.沉淀 C.变色 D.氧化 E.变旋41.下列属于等渗的葡萄糖溶液是A.2.5% B.5.0% C.10% D.20% E.50%42.中药注射剂中加入枸橼酸的目的是A.防止水解 B.调节pH值 C.延缓吸收 D.防止氧化 E.调节渗透压43.精滤中药注射液宜选用A.微孔滤膜滤器 B.1号垂熔滤器 C.2号垂熔滤器D.滤棒 E.滤纸44.下列各氯化钠注射液中,为等渗浓度是A.0.9% B.2.5% C.5.0% D.10% E.15%45.中药注射剂中加入苯甲醇的目的是A.稳定成分 B.增溶 C.止痛与抑菌 D.防止氧化E.使药效物质均匀分散46.注射剂的pH值要求一般控制在A.4.0~9.0 B.4.0~8.0 C.5.0~9.0 D.6.0~9.0 E.7.4 47.下列不属于注射用水质量检查项目的是A.硝酸盐检查 B.易氧化物检查 C.氯化物物检查D.重金属检查 E.刺激性检查48.下列关于热原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滤过性 B.挥发性 C.被吸附性 D.耐热性E.水溶性49.小剂量注射剂与输液剂的区别之一是A.钾离子不能超标 B.要调节渗透压 C.灌封后立即灭菌D.可加抑菌剂、止痛剂 E.刺激性检查50.处理安瓿的工序是A.切割→圆口→洗涤→灌水蒸煮→干燥与灭菌B.洗涤→切割→圆口→灌水蒸煮→干燥与灭菌C.切割→洗涤→圆口→灌水蒸煮→干燥与灭菌D.灌水蒸煮→切割→洗涤→圆口→干燥与灭菌E.切割→圆口→灌水蒸煮→洗涤→干燥与灭菌二、名词解释1.热原2.等渗溶液3.等张溶液三、填空题1.混悬液型注射剂中药物的粒度应控制在______以下。
2.乳浊液型注射剂中其分散相粒径一般应在______范围内。
3.注射剂的pH值一般控制在______范围内。
4.热原具较强的耐热性,一般经______加热1h不受影响,______也不会发生热解,但在______1min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5.法定的热原检查方法为______、______。
6.配制注射剂,必须采用______制备的注射用水,贮存不得超过______h。
7.水醇法中,含醇量达75%时,可除去______和______。
8.超滤法是利用分子分离的______方法。
9.针用活性炭使用前应在______干燥______h,进行活化处理。
10.配液所用注射用油,应在使用前经______灭菌______h,待冷却后即刻进行配制。
11.鲎试剂中含有能被微量细菌内毒素激活的凝固酶原和凝固蛋白原两种物质,______经内毒素激活转化成具有活性的______,进而使______转变为而形成凝胶。
12.注射剂不得含任何活的______。
13.用量大的和供______、______用的注射剂不应含有______。
14.溶液型注射剂内不得含有可见的______。
15.供静脉注射的注射剂应具有与血浆相同或接近的______。
16.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升高的微生物代谢产物称为______,又称为______。
17.《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检查热原的方法是______。
18.《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注射用水为纯水经______所得的水。
19.因为热原具有不______,所以制备注射用水采用______。
20.注射用水从制备到使用不得超过______。
21.注射剂所用的的各种附加剂均应为______规格。
22.注射液的pH值一般应在______。
23.静脉注射剂应尽可能等张,______注射剂必须等张。
24.兼有止痛和抑菌作用的附加剂有苯甲醇和______。
25.常用的渗透压调节剂有______和______。
26.滴眼剂用缓冲液的目的是减少______、提高______和增强______。
27.制备中药注射液常用活性炭处理,其作用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28.用于眼部手术或创伤的滴眼剂不得加______。
29.输液剂的配制方法有______和______。
30.输液剂一般采用______热压灭菌。
四、简答题1.简述热原的含义、组成及基本性质。
2.简述中药注射剂制备的工艺流程。
3.简述注射剂有哪些特点和质量要求。
4.简述输液剂药液配制方法中的浓配法。
五、计算题1.现有中药提取液100ml,经试验测定其冰点下降度为-0.05℃,需加氯化钠多少克,才能使之成为等渗溶液?(1%氯化钠溶液的冰点下降度为 0.58℃)2.配制2%盐酸普鲁卡因溶液200ml,问需加氯化钠多少克,使成为等渗溶液?(1%盐酸普鲁卡因溶液的冰点下降度为0.12℃,1%氯化钠溶液的冰点下降度为 0.58℃)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E 2.C 3.E 4.C 5.A 6.D 7.B 8.D 9.D 10.C 11.C 12.C 13.E 14.A 15.D 16.D 17.E 18.D 19.B 20.C 21.A 22.A 23.C 24.B 25.A 26.D 27.B 28.C 29.D 30.E 31.A 32.B 33.A 34.C 35.C 36.B 37.D 38.E 39.D 39.D 41.B 42.B 43.A 44.A 45.C 46.A 47.E 48.B 49.D 50.E二、名词解释1.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一种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