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学的发展阶段、研究对象和内容发展阶段:1.古典史学时期(BC5世纪------5世纪):即古代希腊罗马史学。
特点是神话和史诗盛行,以及希罗多德、修昔底德等有意识地历史学者。
形成了西方史学优良传统,影响深远。
2.基督教史学时期(5世纪-----13世纪):即中世纪史学。
特点是古典史学传统中断,受基督教神学史观制约,史学发展缓慢。
3.近代史学时期(14世纪----19世纪):特点是发展进程加快,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浪漫主义、客观主义、实证主义相继发展。
并在兰克时代形成独立学科。
4.现代史学时期(20世纪以来):特点是新史学思潮萌发,冲击传统史学。
口述史学、影视史学等出现。
对象:史学史是研究历史科学发生发展历史,以历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
主要任务为探讨历史学。
西方史学史主要针对西方历代史家的史学思想、对历史进程的认识、史观及史学理论构成等。
内容:1.史学思想(史观和史学理论) 2.西方史家所处时代和历史环境以及史家作风。
(历史思想家、历史著作家、历史编纂家、历史文学家) 3.西方史学流派荷马史诗(名词解释)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古希腊社会情况,实质反映了迈锡尼文明。
特点为追求英雄主义和英雄史观,保留大量资料,反映了历史观念和人本主义观念。
希罗多德对西方史学的贡献及其史学特色希罗多德:古希腊历史学家,西方首部史著《历史》一书作者,西方史学的奠基人,被誉为史学之父。
贡献:1.他创造了一种历史记述新体裁----历史叙述体。
其特点是以历史事件为核心,记事连贯,叙事生动,有较大灵活性。
这对于西方史学影响深远。
2.《历史》为西方最早的史书,在西方史学开创了作史传统。
他本人亦为史学之父。
3.创建了社会文化史传统。
其特点为宽宏丰富,广采博收,《历史》即西方史学最早的社会文化史著作。
4.对历史的探究、存疑和批判精神。
书中多为作者亲身调研,并初步运用历史批判方法,采用客观主义态度,辨别史料真伪。
史学特色:1.有闻必录的客观主义态度。
作者亲身采访、实地调查,并将其所见一切重要事务全部收录。
2.进步的政治观和历史观,尤其是人本意识。
作者注重从历史自身解释历史,而不归因于神秘力量,为希腊史学奠定了基础。
3.社会文化史传统。
借鉴了记事作家风格和荷马史诗磅礴气势,将独特文化史与社会学结合,形成了“希罗多德风格”,其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具有世界史眼光。
4.文笔华美,描写生动,被称为欧洲第一部散文体作品。
书中非单一枯燥描写,而是史料价值与文学价值并重。
他也被誉为散文学之父。
修昔底德修昔底德:古希腊历史学家,西方首部政治军事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作者,被誉为政治史之父。
史学特色:1.创立了政治军事史传统。
去除冗杂社会文化内容,专注于伯罗奔尼撒战争,内容集中。
2.科学的史料处理原则。
其著史原则为真实可信,追求信史;进行大量文字考证和实地考察,追踪事物内部因果关系;将演说词与叙事部分完美结合,成为全书出彩之处。
3朴素的唯物史观。
强调人的作用,成败皆人事,将人事独立于天神;注重探讨历史事物因果关系,将之应用到具体历史事件;着重从经济关系上解释历史发展成因,论证了经济状况与政治兴衰以及军事成败的内在关系4.文笔简练,力求精确,真实可信,开创了信史先河。
此书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古希腊时期最高成就。
古典史学一般特征。
1.追求历史真实,是古典史学本质特征。
2.古典史学占主导地位的是人本史观及其派生的英雄史观3.古典时代往往将历史分割为一个个单独过程加以考察。
4.古典史学的题材极为狭隘5.古典史学体例为历史叙述体6.对历史价值的人事,古典史家是逐步加深的,其主要在于道德垂训7.古典史学突出贵族人物,忽视劳动群众李维及其史学特色。
李维:古罗马三大史家之一。
拥护元首制,但是思想偏进共和制。
为激发人民感情、避免罗马共和国覆灭写成《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具有极高史料价值。
史学特色:1.通史体例,将编年史与叙事结合 2.缺乏批判精神,认为写史目的在于宣扬爱国主义和道德说教,选材粗犷不够客观,多有谬误 3.垂训思想,希望以此告诫人们塔西佗及其治史特点塔西佗:古罗马三大史家之一,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著有《日耳曼尼亚志》、《罗马史》等书。
治史特点:1.反对暴政。
他痛斥暴君,称赞蛮族的自由和平精神,与帝国的穷兵黩武形成鲜明对比。
2.歌颂共和和贵族专制。
称赞共和制度下的元老们高贵地位和自由生活。
3.客观主义治史标准。
这是塔西佗史学成就的最高体现,也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对史学本体的认识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4.文笔犀利简洁。
其治史态度严肃认真,选材精当,秉笔直书。
中世纪史学特征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被基督教为核心的封建文化所替代。
中世纪史学也被基督教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牢牢控制。
史家也都为受过教育、有时间的教士阶层。
以冷眼旁观来描绘世俗事件,对上帝十分热心,解释上帝对世界的主宰权与支配力量。
中世纪史学充满着神秘主义经院哲学和僧侣理想的基督教哲学。
具体而言:1.历史学家主流为教士和僧侣,历史被称为“贵族学科”2.神话、奇迹、传说充斥于历史著作之中3.历史著作主要形式为年代记和编年史贡献在于:历史认识上的整体历史观和世界史观;基督纪年法(公元纪年),对于西方史学纪年影响深远艾因哈德、比德的史学贡献(了解)艾因哈德:中世纪法兰克加洛林王朝史家。
著作《查理大帝传》,过分赞扬查理大帝功绩。
贡献:认为作史目的在于垂询作用,具有内在宗教动机,即服务于自身对宗教的信仰。
比德:中世纪英国伟大史家,著作《英国教会史》。
贡献:认为著作具有道德训诲功能,写作动机在于将之作为献身宗教的实践方式;首开基督纪年法。
人文主义史学及其特征人文主义史学:它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用人文主义的观点研究历史的资产阶级史学,它反对基督教神学观念、否定以教会史为中心的编史体系、以希腊罗马时代的史学传统为楷模,把历史作为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斗争武器。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布鲁昂、比昂多、马基雅维利。
它为近代西方史学发展开辟了道路。
特征:1.古典人本主义史观复归。
抛弃了基督教神学史观,重新将人放在历史发展中心,力图通过对人的活动来研究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性,用古代文化传统来变更中世纪文化传统。
2.强调历史研究与政治现实相结合。
人文主义史家研究人和人的事业,把人事作为历史记载内容,以探求社会现象因果关系为主要任务,强烈反对神权政治,特别注重政治史和军事史,注重历史著述内容与社会现实政治结合。
3.历史辅助学科的兴起,出现了真正的古代史的研究。
考古学、文献校勘学先后在意大利等地兴起。
人文主义史家即重当代史,又重视古代史的研究,从而为对抗当时基督教神学、史学寻找思想武器,为自己主张的社会变革服务。
4.疑古精神发展,文献校勘学的兴起。
人文史家最初只是通过勘定古代文献的办法来揭露基督教对历史的伪造,证明其非法性。
后来逐渐形成一种潮流,并成为一门学科。
文献校勘学、考古学成为当时学术界进行史料批判的两种形式。
这也为欧洲历史辅助学科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5.历史传记学空前盛行。
历史传记学恢复了古希腊历史叙述题体裁。
这一时期史家摒弃了神话。
古代传记传统的复兴,是时人重视人的社会地位的反映。
马基雅维利及其对西方近代史学的影响马基雅维利: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政治哲学家、作家。
有丰富的从政经验和外交经历,其著作为《君主论》《佛罗伦萨史》。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政治与伦理、权力组织、性恶论、共和政体以及统治权术。
1.抛弃了中世纪经院哲学和教条式推理方法,从人性出发,以史实和个人经验研究历史,将政治学作为一门实践科学,严格区分政治与伦理,将国家视为纯粹的权力组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学说;2.提出“性恶论”。
认为人性的自私和欲望是治乱的根源,君主要用国家强权遏制性恶,国家即性恶的产物;3.政体上他赞成共和政体,认为只有此政体才能促进社会发展,培养公民美德;4.阐述了完整的统治权术(君主论内容):军队和法律为稳定统一的基础;作为君主应该大权独揽,精通军事,建立忠于自己的军队;国君不应受道德约束,只考虑政策效果,可以不择手段,残忍与狡诈并存;重视军队与政治而忽视文化建设。
史学影响:他的史学思想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史学领域某些方面的最高成就。
对于西方史学的理论和现实都有很大影响。
他的《佛罗伦萨史》代表人文主义史学最高成就,用把佛罗伦萨融入西欧世界的眼光,开创了编年史体裁,否定基督教史学观念。
并且将历史与政治紧密练习在一起,体现了时代的精神。
博学派史学及其产生的原因(不考)博学派史学:是指16世纪后期至18世纪早期西方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
当时新的历史思想和方法开始突破人文主义窠臼,但未形成新的启蒙史学的主题;历史辅助学科建立,新史料整理出版,但神学史观仍有一定地位,怀疑批判思想有所发展。
这一新旧交替、多样并存的时代称之为“后期人文主义史学”“博学史学”“过渡时代“。
产生原因:1.科技革命:自然科学价值日益凸现,理性思维发展,改变了人的认知模式;重视实验、疑古精神也有所影响,社会上出现了大量世俗学校。
从中培养的人才拥有新知识新原理和新思想,为博学派史学兴起奠定了思想观念和人才基础。
2.宗教改革:直接导致了博学时代。
新教与天主教的大论战,各自为己方寻求历史依据尽可能得占有资料,史料的重要性激发了人们对史料研究与整理的兴趣,这成为当时思潮;基督教史学的短暂复兴,宗教战争导致时局动乱,寺院中的文书被抢劫和焚毁,使之失去了史料的垄断地位。
从而为博学派兴起提供了物质准备。
布洛奇:波兰达斯派最为著名学者。
在史料批判上推翻“史料越古越真”的理论,认为应以真实性和与事实是否相符作为衡量史料价值的标准。
此贡献影响巨大,被视为史界哥白尼革命。
其谦虚宽容的治学态度也成为博学派精髓。
博学派史学的特点(不考)1.博学派史家毫无例外的对搜集、整理、考证、编纂史料表现出空前的兴趣,把尽可能丰富的占有利用史料作为历史著述的首要条件2.由于博学派史家的努力,兴起了一系列历史辅助学科,如考古学、古文字学、古钱币学、题铭学、印章学、年代学等,为后世提供和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欧洲历史学的发展理性主义史学特征1.持理性主义观点,认为理性力量是拯救社会的良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
18世纪理性史家受到了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影响,从先验的原则出发进行抽象推理,强调重视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共性而忽视偶然性和个性。
这种思想达到极端即非历史主义。
但仍具有进步意义。
2.18世纪理性主义史家继承了人文主义传统,并将之推动了一个更高更新的水平。
鼓吹自由、平等、博爱,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资产阶级服务。
他们认为历史运动具有前进性和可预见性。
3.理性主义史家强调经济因素与文化因素在历史发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