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损害增加卒中患者的死亡危险
卒中后产生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死亡危险增加
2.8倍
卒中后产生痴呆的患者死亡危险增加
9 8
8.5倍
95% CI: 3.4-20.9
8.5
死 亡 相 对 危 险 度
7 6 5 4 3 2 1 0
2.8
95% CI: 1.4-5.5
认知功能障碍
痴呆
1.Gale CR,et al. BMJ 1996 Mar 9;312(7031):608-11. 2.Barba R,et al. Stroke 2002 Aug;33(8):1993-8.
提出认知功能损害作为预后指标的作用
认知功能损害可能是脑血管病出现最早、
最普遍、最敏感的临床表现
认知功能损害是决定卒中后3年是否入院
的最重要因素,是比年龄和躯体损害更
强有力的预测因子
Stroke. 2007;38:1396-1403
把认知功能的地位提升至一个前所未有 的高度,开创了全新的卒中治疗理念
卒中明显影响生活质量
最佳健康状态
哮喘 [0.79]2
1
轻度卒中 [0.75]1
腰背痛 [0.66]2
中度/重度卒中 [0.39]1
死亡
再次卒中 [0.12]1
0
1. Gage BF et al. JAMA 1995; 274: 1839–1845 2. Burstrom K et al. Qual Lif Res 2001; 10: 621–635
A. 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的风险明显增高 B. 与无卒中史的人相比,有卒中史的人发生认
知损害的时间明显提前
C. 就危害性而言,卒中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远不
及对躯体功能的影响
D. 首发卒中和再发卒中均可使认知损害的风险
增加
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增高
4 Died 18 Lost
100%
5 Died 5 Lost
认知功能障碍分类
根据认知功能障碍的病因学,认知功能障碍又
可分为:
变性病: 单纯阿尔茨海默病(AD) 血管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 混合性认知功能障碍
近年的研究显示,血管性危险因素在认知功能 障碍发生方面起重要作用。
AD与脑血管病 — 由路人变为兄弟
AD与脑血管病不再是陌路人不相识,
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 JAMA, 2001,285:2486-2497.
TIA发生10年后主要血管事件仍然保持高发
290 TIA 非近期的事件发生率(%) -Oxford 社区卒中项目
而是称兄道弟,共同危害人类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可干预因素
血管性危险因素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不可干预因素
遗传学因素
载脂蛋白E 4、早老素1、早老素2、 tau蛋白、β淀粉样肽前体及Notch3基 因等
脑 卒 中
高 血 压
冠 心 病
血 脂 异 常
糖 尿 病
人口学因素
个人史
教育水平低下、头部创伤、精神疾病等
―中坚男性”身体不行(北京晚报2007年6月15日)
慈铭体检最新公布的父亲节男性健康调查显示,工作和生活 压力导致的“压力病”、“应酬病”正逼近家庭中的顶梁柱,30 岁至60岁的“中坚男性”血脂异常、血压增高、心电图异常都高 出普通人群; 调查抽取了166,075名30~60岁男性健康数据作为主体样本。 分析发现,患前列腺炎15.2% ,血脂异常34.0%,血压增高占 27.5%,血糖增高占2.5%,超重或肥胖占44.9%,谷丙转氨酶异 常占14.0%,心电图异常占20.7%。 其中血脂异常、血压增高和心电图异常的“中坚男性”占总 样本比例,分别比普通人群(体检人群)高出11.9%、15.4%和12.4 %。与工作和生活压力大、应酬多,平时忽略自身健康有关。
救救男人?
女性TIA可能是良性事件
2002年回顾分析因TIA住院65岁以上122,000份
女性脑卒中后预后较好,症状 病例; 不典型的原因:
女性患者TIA后30d内脑卒中发生率比同年龄
段男性低30%,心脏相应疾病发生率低14%,
死亡率低26%; 雌性激素对大脑有保护作用
研究提示要重视患者的性别差异;
如果小卒中被忽视,就会发展成大麻烦
―无症状型”实属用词不当。对“无症状型”
脑梗塞进行检查均可发现轻微的神经心理以及 神经系统功能缺失,“亚临床卒中”更为恰当;
一次亚临床卒中就意味着再次发生亚临床卒中、
临床卒中和/或痴呆的几率增加。
亚临床卒中和亚临床阿尔茨海默病变两者共同
构成了卒中和痴呆共患的基础。
每个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的患者,在急性期都至少存在 某种程度的认知损害。应进行 常规筛查以确定认知损害的程 度。
应在卒中后1个月内筛查患者 是否存在抑郁和焦虑,并持 续监测患者的情绪状态。
关于抑郁
每个进入康复期的患者都应接 受抑郁的筛查。
National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Stroke : Second Edition National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Stroke : Third Edition
在今后卒中治疗的临床试验中
关注认知功能并把它作为重要的 预后指标。
JoséG. Merino, MD, MPhil
Stroke. 2008;39:739
不仅仅是偏瘫或死亡……
乔治布什 1990年签署“脑的十年(Decade of B功能便失去了
人的本性,只有恢复脑的功能才能恢复人的本性。
世界卒中日的主题
2007年世界卒中日的主题定为“卒中是可治
疗和可预防的疾病, 高血压是其最常见同 时也是最可治的危险因素”。
2008年世界卒中日特别强调的主题是
“识别、治疗和预防血管认知障碍”
2008年世界卒中日的主题
亚临床(无症状型) 卒中的发生是临床卒 中的5倍,可影响思 维、情绪和人格”。
高血压患病率9%;
血脂异常患病率9.8%;
II糖尿病占儿童糖尿病43%,而10年前不足5%;
肥胖率接近10%,比2000年上升了47%。
北京青年报2008年4月4日A4
2005-10-WHO
发达国家脑卒中发病在下降
中国的脑卒中发病在上升
脑卒中的死亡率在下降 幸存者将面临什么问题?
中国各种类型痴呆的患病率

不良生活习惯少
2009年国际卒中大会
脑卒中的年轻化趋势
全国青年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
全国18省市区36家医院流行病学调查共64,558例, 其中18-45岁青年卒中6,305例,占卒中总数的9.77%。
毕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24(2):106
预防血管病从娃娃做起
北京六家医院对本市18岁以下人群调查
卒中后:非躯体 VS 躯体
认知功能损害 抑郁
肢体残疾
非躯体功能康复
躯体功能康复
Q1: 国际卒中管理模式已转向组织化卒中医疗, 请问该医疗系统将为患者提供哪些服务?
√ √ √ √ √ √
A. 药物治疗 B. 肢体康复
C. 语言训练
D. 认知康复
E. 心理康复
F. 健康教育
Q2: 关于卒中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创新性提出《脑心同治》理论
中医解释:
气滞血瘀(中风/冠心病) = 动脉粥样
硬化,脑心通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具有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脑心同治;
西医解释: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 为主)和脑血管疾病(以脑卒中为主) 的病因,也是两类疾病的共同病理变化 基础。
脑心通抗动脉硬化的机制表现在:
保护血管内皮 抗炎症 降脂与抗凝 稳定AS斑块 提高脑组织和心肌抗缺氧能力
三.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预防痴呆从卒中开始!
认知功能障碍概念
认知功能障碍泛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各种
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从轻度的认知功
能损害(MCI)到严重的痴呆。
认知功能障碍又称为认知功能衰退、认
知功能缺损或认知残疾。
年龄、性别、家族史等
生活习惯
吸烟、不合理饮食、缺乏锻炼及社会退缩等
血管性危险因素
干预性较强、干预手段较为丰富
血管性危险因素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脑 卒 中
高 血 压
冠 心 病
血 脂 异 常
糖 尿 病
Q1: 国际卒中管理模式已转向组织化卒中医疗, 请问该医疗系统将为患者提供哪些服务?
A. 药物治疗 B. 肢体康复
其他 12%
血管性痴呆 (VaD) 31% 阿尔茨海默病 (AD) 57%
Liu L, Dementia Geriatr Cog Disorders, 2003; 15: 226。
2008年世界卒中日的主题
小卒中,大麻烦 Little Strokes, Big Trouble
Prof.Vladimir Hachinski Stroke. 2008;39:2407-2408
全血管性疾病危险因素评估
2010年:1810万人将死于 血管性疾病 心脏病、卒中、MI、PAD
年龄 性别 种族 社会环境
亚临床疾病和 生物学标记物出现
危险因素
血压、血糖、血脂、腹围
不良行为方式
吸烟、酗酒、缺乏运动
遗传易感性 Sacco RL, et al. Stroke. 2007;38:1980-1987
9.7%
8.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