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界定含糊的问题:条件不清楚、目标不明确的问题
界定清晰问题举例: 三角形三类角之和=? 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大多属于界定清晰的问题
界定含糊问题举例: 尊敬的毕达歌斯先生,请您告诉我,有多少学生在听您的课? 毕达歌斯回答:“一共有这么多学生,其中1/2在学数学,1/4 在学音乐,1/7沉默寡言,此外还有3名妇女。”——《希腊文 集》
【用餐问题】
JPKC
❖ 西尔维亚在6点18分和3个朋友走进一家快餐店。她们买了4份 汉堡面包,每份1.25元;2份法国油炸马铃薯条,每份65分; 3杯苏打水,每杯75分,另外还买了1份洋葱,花去55分。西 尔维亚的母亲让她在9点前回家。但当她告别朋友离开快餐店 时,已经晚了25分钟。西尔维亚按每小时80英里的速度,开 了3英里回到家。问西尔维亚在快餐店停留多久? (Slavin,1989)
❖ 中国心理学家:四阶段说 ❖ (一)发现问题 ❖ (二)理解问题 ❖ (三)提出假设 ❖ (四)验证假设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JPKC
❖ P142倒数第5行: ❖ 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世界
观以及动机强度、迁移能力等,都会影响问题解决。
❖ 这里介绍3个主要因素:
问题特征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在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问题解决是高级形式的学习 ——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JPKC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 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
JPKC
评价目标
JPKC
❖ 识记:问题;问题解决;功能固着;创造性;发散思维 ❖ 理解: ❖ ①问题解决的过程 ❖ ②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 运用: ❖ ①结合实例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 ②结合实例分析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措施 ❖ ③结合实例分析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
(三)什么是问题解决
JPKC
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是指个体运用一系列认知操作, 使问题从起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心理过程。——样例28
认知操作——包括分析、理解、联想、比较、推论等。
❖ 问题解决的特征
❖ 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标,它总是要达到某种 特定目标。没有明确目标指向的心理活动,如漫无目的的幻 想,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 2.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一系列认知操作实现的,自动 化的操作如走路、穿衣等虽然也有一定的目的,但不能称为 问题解决。
❖ 3.序列性——问题解决包涵一系列认知操作,如分析、联想、 比较、推论等,仅仅是简单的记忆提取等单一的认知活动, 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
JPKC
❖ 问题解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研究者曾提出许多理论: ❖ 桑代克:试误说 ❖ 苛 勒:顿悟说 ❖ 杜 威:问题解决是一个循序渐进、分阶段的过程 ❖ 认知心理学:表征问题、运用算子、选择策略、评价结果
——要计算西尔维亚在快餐店逗留的时间,只需要知道她到达 和离开快餐店的时间(6:18到,9:25离开)就行了。 ——但是,有用的数据和许多无关的信息混杂在一起,从而增 加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困难。
JPKC
❖ 德国心理学家戴维·卡茨(David Katz, 1950):多余刺激对问题解决的干扰作用
❖ 实验发现,有名称的数学加法增加了12%的 时间。
1.知识数量上有显著差异
JPKC
(二)知识经验(专家与新手的区别)
❖ 2.知识组织方式上有显著差异
JPKC
(三)功能固着
❖ 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事物 的某种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 的其他功能的心理现象,称为 功能固着。
❖德 国 心 理 学 家 邓 克 ( Duncker.K,1935 ) 最 先 提 出 。
【袜子问题】
JPKC
❖ 抽屉里有混在一起的黑色袜子和பைடு நூலகம்色袜子各7只,如果在黑 暗中取袜子,至少要拿出几只,才能保证得到一双颜色相同 的袜子?
——黑白袜子的数量显然不是问题的关键信息,但是它干扰 了对问题的理解。 ——因为袜子的颜色只有黑色和白色,因此只需从抽屉里取 出3只袜子,就能保证得到一双颜色相同的袜子。
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
JPKC
一、问题解决的涵义
❖ (一)什么是问题
❖ 问题意味着个体处于这样一种情境:对于面临的目标或困难,试图解决 它,但运用已有的知识或现成的方法又不能解决。这种情境称为问题情 境(Problem-setting)。
❖ 纽厄尔和西蒙(Newell&Simon,1972):问题虽然有简单或复杂、具体或 抽象之分,但每个问题都包含三个基本成分:
体化:“有些香蕉是绿色的,有些橘子是绿色的。所以, 有些香蕉是橘子。”对于这一结论,每个人都知道是错误 的。可见,将问题具体化,有助于问题解决。
❖ 结论: ❖ ①解决具体问题易,解决抽象问题难 ❖ ②解决纯数字题易,解决文字题难
4.问题的结构特点
【九点图问题】
JPKC
(二)知识经验(专家与新手的区别)
起始状态:一组关于问题已知条件的描述
目标状态:即问题要求的答案
障碍:在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存在一系列需要加以克服的因素
定义:问题(problem)是在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存在某 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二)问题的分类
JPKC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各种各样,但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分为两类: 界定清晰的问题:条件清楚、目标明确的问题
问题呈现方式 问题的信息量 问题的具体性
知识经验
问题的结构特点
功能固着
(一)问题特征
JPKC
❖ 1.问题呈现方式
❖ 问题呈现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并直接影响问 题解决。
2.问题的信息量
JPKC
问题的信息量太多或者太少都不利于问题解决。 ——太少,可能遗漏事实。 ——太多,可能会对问题解决起干扰作用。
❖ 给问题增加一些不相干或不熟悉的信息,会 引起人们“心理上的眩晕”。
❖ 结论:多余的信息影响问题解决
3.问题的具体性
JPKC
❖ 问题本身是否具体,对问题解决有直接影响。尤其当个体 对问题所在的领域较为陌生时,其影响更为明显。
❖ ——让一些未经逻辑训练的人解决如下问题: ❖ 有些A是B;有些C是B。所以,有些A是C。 ❖ 对这一结论,许多人认为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将问题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