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背景下的音乐产业分析
- 12 -
�
- 7-
美国唱片公司针对新技术冲击的应对策略 对于信息技术的出现,主导产业的五大唱片公司表现得 非常迟缓,认为这些不过是大学生或者一小部分技术 爱好者的"小把戏",不可能对产业带来任何重大的 影响. 1998年以前,五大中没有一家的网站上具有MP3下载, 网络广播等新型服务.1998年,当MP3已经成为网络 音乐的主要技术标准并且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新型商业 模式的企业时,五大才如梦方醒,有产业链
音乐 设备 制 做 设 备 艺人 版 权 购 买 唱 片 制 做 唱 片 发 行 策划 演出活动 批发商 电台 电视台 歌友会 签售活动 演出 经纪
- 4-
视听设备
零售商 唱片 消 费 者
推广活动
演出活动
技术的冲击与新商业模式的诞生 在电脑和宽带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有三种新技术对音乐产业 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新背景下的音乐产业分析
- 1-
传统背景下的音乐产业的核心是音乐作品
传统背景下的音乐产业是以唱片公司是最重要的主体.他们 的商业模式基本一样:首先签下一大批具有前途的艺人,取 得这些艺人创作歌曲的版权以及发行权,然后加工制作并包 装成为最终的音乐产品——唱片,主要通过消费者购买唱片 来获取利润.而演唱会和器材销售只占据很小的比例.
新背景下的新音乐产业链
艺人 艺人经纪 艺人包装 唱片制做 唱片发行 混业投资
演出 经纪
演出 活动
广告 代言
电台 传统 电视台 渠道
数字 音乐
音乐 音乐 音乐 音乐 软件 教育 网络 地产 硬件 出版 公司
演出
音乐 节组 织
票房 广告
代言
新媒 彩铃 体
网络 音乐 提供 商
消费者
- 11 -
新背景下音乐产业公司的变革模式 以音乐相关产业投资为变革重点的滚石集团 以艺人包装为变革重点的华纳集团
- 8-
美国唱片公司针对新技术冲击的五种应对策略
一,法律诉讼 二,院外活动
收效极慢
收效极慢
(通过议院制订新的法律条款,以期遏制新技术所在的法律空白处)
三,教育活动
其本无效 (反盗版及知识产权教育) 无效 四,技术策略 采用技术手段增加网络音乐的传递,复制的成本.或开发新的数字音乐格式以取 代现有的MP3等压缩格式.
五,合作联盟
有效!
对于数字时代的音乐产业,需要协调的利益主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唱 片公司,录音设备公司,艺人,零售商,消费者等,而是扩展到了包括:电信 运营商,互联网服务商(ISP),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IT设备制造厂商 ,软件公司,消费类电器制造商等更广范围的产业主体.
- 9-
- 10 -
- 5-
90年代的新兴商业模式 (短命) 在新技术的推动下,美国90年代末期各种新兴的商业模式不 断涌现,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三种 : 一, MP3播放器生产 Diamond公司一炮打红的便携式MP3播放器Rio 300; 二,提供音乐文件交换的网络社区 Napster,Amister; 三,数字音乐及数字音乐技术提供商 提供数字音乐综合服务的与GoodNoise;以及提 供MP3制作,播放软件的Nullsoft公司(Winamp), ealNetworks公司(Real Jukebox)等等.
- 2-
2002年,全球音乐市场出现了环球音乐集团(Universal Music Group, UMG);索尼音乐娱乐(Sony Music Entertainment Inc,SMEI);贝塔 斯曼娱乐(BMG Entertainment);华纳音乐集团(Warner Music Group ,WMG);百代音乐工业集团(Electric & Music Industries Group,EMI )五家跨国音乐巨头. 这五家跨国音乐巨头几乎控制了世界市场70%以上的CD,磁带,LP大碟 (密纹唱片)的销售量,在一些发达国家他们的市场份额甚至高达80% ,乃至90%以上(参见表1).并且这五家公司有的专营音乐产品与服 务,是独立的唱片公司,而且其中绝大部分是隶属于某一个娱乐出版 集团,是多元化娱乐媒体集团的旗舰企业,基本对音乐产业实现了寡 头垄断.
- 6-
传统音乐产业的最大挑战在于改变了音乐产品的生产,分销 流通(Distribution)乃至消费形式,使得音乐产品摆脱了以 往用胶片,磁带或是光碟作为载体,并且主要通过有形物 理渠道进行分销流通的传统商业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数字 化,无形化的纯数字音乐通过互联网向消费者传递. 新技术的出现带来新的产品与服务形式的同时,对全世界范 围内传统的音乐产业生态产生了侵害,引起艺员人数减少 ,数千个工作机会流失,产片销售量下降.
(1)MP3 MP3技术为音乐数字化与网络化提供了可能! (2)P2P(点对点网络传播).. 对于音乐产业而言,P2P技术的影响主要在于其对内容搜索与文件共 享领域的应用,它的出现 使得希望利用中央服务器来监督音乐产品版 权的能力大大降低. (3)新型数字音乐播放设备的出现. 代表就是便携式MP3播放器.它使得对于音乐的欣赏不再限于固定设 备(电脑,音响), 因此很快收到大众的追捧,成为有效拉动数字音 乐消费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