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经络的作用和临床运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1.联络脏腑、沟通内外
纵横交错,内联脏腑,外络肢节,能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四吱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2.运行气血、濡养周身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能将营养物质输布到全身各组织脏器而儒养周身,从而完成和调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灵枢本藏》“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3、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经络系统中的络脉为卫气所充,散布全身,密布皮部,当外邪侵犯机体时,有着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屏障作用。
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一)说明病理变化
即根据经络有反映病候的特点。
1.传注病邪
根据经脉“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的生理特点,当机体处在正虚邪实的情况下,经络则是传注病邪的途径。
2.反映病侯
因为经络在人体有内外相连的特点,故又是病理变化的反映系统。
如内脏病变可以主里达表,从而在体表相应部位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
临床上可通过望色、循经触摸反应物与按压等观察相应部位的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电阻等变化,来推断疾病的病理变化。
经络实证
经络虚证
(二)指导辨位归经
1.根据体表相关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推断疾病所在的经脉。
2.根据病变中出现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推断其所受累的脏腑与相关的经脉。
(三)指导临床治疗
1.根据经脉循行与主治特点——“经脉所过;、主治所在”进行循经取穴。
《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2.内脏病变可通过刺其皮部的方法进行治疗。
如皮内埋针或用皮肤针叩刺皮部来进行治疗
3.经络瘀滞、气血痹阻可刺络放血予以治疗。
如目赤肿痛太阳穴放血;扭、挫伤局部刺络拔罐
4.经筋疾患可以“以痛为腧”的阿是穴进行针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