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5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3
3.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取工程措施与交通管理措施相结合的办 法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证交通安全。道路改建除采取工程 措施如增辟车行道、展宽道路外,还可以采取交通管理措施, 如采取分隔措施、单向交通、限时限车种通行等措施。
4. 减少或减弱环境影响和交通公害影响(如绿化、隔音墙、隔
音罩等)。
4
5.1.2 横断面布置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一)横断面布置类型
城市最佳实践区欧登塞馆,将(丹麦)欧登塞市自行车道搬到上海世博会。在欧 登塞,平均每人拥有2辆自行车,无论是工作还是休闲,人们都愿意选择骑车出 行。
阿布扎比的自行车专用道。在阿联酋的阿布扎比正紧锣密鼓建造的“零碳
城” 。
46
5.4 路侧带设计
路侧带即车行道路面最外侧缘石至道路建筑红线间的宽度范围。
N m 交 N p c
平面交叉口影响系数见公式(5 — 8)或(5 — 9)。
35
路段上的行驶车辆受到平交口信号灯的影响时的平交口 影响系数:
4a
t AB l/v t1 t 2 t3 v / a l2 / v v / b
l/v l / v v /( 2a) v /( 2b)
5
(1)单幅路 俗称“一块板”断面,各种车辆在车道上混合行驶。 交通组织形式:双向不分离、机非不分离;
优点:占地少、车道使用灵活;
缺点:通行能力低、安全性差。 适用于车流量不大、非机动车少、建筑红线较窄的次干路、支
路,以及拆迁困难的地段或商业性路段;某些有特殊功能要求
的路段也可采用此型式。
6
单幅路(一块板)横断面
断面设计包括车行道(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分隔带、
线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情况。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确定车行道(机动车道和非 机动车道)、人行道、分隔带、绿化带、设施带等各部分的几何尺
寸及其相互布置关系。
2
5.1 横断面设计原则及其布置类型
5.1.1 横断面设计原则 1.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 面型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相互关系应按道路类别、级别、 计算行车速度(即设计车速)、设计年限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 量和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 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满足道路功能要求、保障车辆 和行人交通的安全、通畅。 2.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以近为主,使近期工程为远期规 划工程所利用,并预留管线位置。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 地。
机动车设计车辆外廓尺寸(m) (即将废止) 总宽 1.8 2.5 2.5 总高 1.6 4.0 4.0 前悬 1.0 1.5 1.7 轴距 2.7 6.5 5.8+6.8 后悬 1.3 4.0 3.8
铰接汽车
即将实施的新规范中的机动车设计车辆及其外廓尺寸(m) 项目 车辆类型 小型客(货) 车 中型客(货) 车 大型客(货) 车 铰接汽车 总长 5 6 12 18 总宽 1.8 2.3 2.5 2.5 总高 1.6 3.0 4.0 4.0 前悬 1.0 1.0 2.0 2.0 轴距 2.7 3.7 6.5 5.5+7 后悬 1.3 1.3 3.5 3.5
7
(2)双幅路(二块板) 交通组织形式:双向分离,机非不分离。 优点:消除了对向交通的干扰和影响;中央分隔带可作行人 过街安全岛或在交叉口附近通过压缩以开辟左转专用车道; 便于绿化、道路照明和市政管线敷设。 缺点:机非混行,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矛盾未解决,且 车道使用灵活性降低。 适用于单向二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的路段,快速路多是 此形式(但无非机动车道)。横向高差较大的路段也可采用 此形式。
(5 — 8)
当交叉口无信号灯控制时的平交口影响系数:
4b
t AB l /v ' ' ' t1' t 2 t3 (v v A ) / a l 2 / v (v v B ) / b
l /v l / v (1 v A v) 2 v /( 2a) (1 v B / v) 2 v /( 2b)

4)一条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
一条机动车道可能通行能力: 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一 条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
N
3600 p
t
i
N N
m c
p
30
ti
—(不同设计车速下的)连续车流平均车头时距(见表5―9); 表5―9
计算行车速度 50 2.13 40 2.20 30 2.33 20 2.61
计通行能力设有分隔设施时为1000~l200veh/(h·m);不设
分隔设施时为800~1000veh/(h·m);其中,自行车数量较少 的城市道路用小值,反之用大值。
38
4)车道条数
单向车道条数= N mb
所得结果加 1 并取整。 5)单向自行车道路面宽 B
Nb
B=单向车道条数× 1.0+2×0.25(m) 6)自行车道布置 一般通常置于机动车道外侧,用分隔带或路面标线与机动
26
2.机动车道设计内容及步骤 1)明确设计道路的类别、等级、设计车速、设计车型等设计 指标。 2) 一条车道宽
与设计车速、设计车型及空间位置有关。但为标准化,避免过
多的变化,可统一按国家相关规范(见表5.2)选用。
27
一条机动车道宽度规范值(即将废止) 车型及行驶状态 设计车速(km/h) 大型车或大小车 混行 小汽车专用 公共汽车停靠站 ≥40 <40
3)设计小时交通量
DHV AADT k
DHV (Design Hour Volume)—设计小时交通量;
AADT (Annual Average Daily Traffic)—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日交通量(pcu/d)
k
—高峰小时流量比,为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 —方向不均匀系数,为重交通方向交通量与断面双向交通量的比值。
3600 N bt N pb
t w
f
pb
0.5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N b b N pb
( 5―26 )
3)自行车道路设计小时交通量 N mb 可根据当年实测值并适当考虑将来的发展变化,经论证分 析后确定。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根据调研资料推荐:一条自行车道的设
第五章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本章重点:
* 城市道路横断面型式、交通特点及适应性; * 机动车道设计方法。
1
道路横断面是指道路中心线法线方向的道路断面。城市道路横 绿化带、设施带设计等内容。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依据是道路性质、道路类别、道路规划红线 以及交通组织方式,同时还要考虑道路红线范围以内的各种地下管
32
33
7)机动车设计注意事项
①对于一般道路,单向车道数不宜超过2~3条; ②双向车道数宜为偶数; ③同一条道路不同路段车道设计可不完全一致,但要做好过渡 设计,且变化不宜过多。
34
以上为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路段机动车道路面宽度设计,
若考虑平面交叉口影响,则车道设计通行能力应再乘以平面交
叉口影响系数,即:
车行道:由若干条车道组成的道路空间。
机动车道的设计包括车行道宽度设计和车道条数设计。一
条车道的宽度取决于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及一定设计车速情况 下车辆两侧安全净距的要求;车道条数的确定则与道路远景设
计小时交通量的预测值及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有关。
1.设计原则 满足机动车交通需求并保证一定的行驶条件,提供机动车 安全行驶空间。
车道序号
表5―5
1
1.00
2
0. 80 ~0.89
3
0.65~ 0.75
4
0.50~ 0.65
5
0.40~ 0.50
0
验算公式如下:
DHV N m 0
举例(板书) 于是:单向机动车车行道宽=一条车道宽×车道条数 单向机动车道路面宽=机动车车行道宽+2 ×0.5m(路缘带宽) 6)双向机动车道路面宽= 2 ×单向机动车道路面宽+中央分隔 带宽(或中央路面标线宽)
非 机 动 车 车 道 宽 度(m) 车辆种类 车道宽度 自行车 1.0 三轮车 2.0 兽力车 2.5 板车 1.5~2.0
40
41
(香港)新界北的自行车道,和公交系统有效衔接。
42
新型两块板断面(中山市),中央分隔带高大乔木
43
英国多塞特郡的一条公路曾被评为该国“最囧最傻的道路”,皆 44。 因设计者将自行车道的宽度设定为2米,而汽车道则只有1.4米宽
人行道最小宽度 表5-18
t
i

c
—机动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见下表。 机动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 5―10
道路分类
快速路 0.75
主干路 0.80
次干路 0.85
支路 0.90

c
5)机动车车行道宽度 确定及通行能力验算: 单向车道条数= DHV N m 所得之值加1并取整。当结果大于1时,应根据下表进行通行能力验算。
31
车道序修正系数 0
16
“三块板”横断面
17
“三块板”横断面
18
“四块板”横断面
19
“四块板”横断面
20
机动车道对向简易隔离的“准四块板”
21
压缩中央分隔带开辟左转专用车道
22
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共断面的二块板型式
23
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共断面的二块板型式
24
“三块板”横断面
25
5.2 机动车道设计
车道:供纵向一列车队安全行驶的最小规定道路空间。
车道路面隔离。
39
道路一侧非机动车或自行车道路面宽度为单向自行车道总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