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呼吸衰竭的治疗与护理精品PPT课件
呼吸衰竭的治疗与护理精品PPT课件
六、护理
(二) 护理措施
2. 合理用氧 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是呼吸衰竭患者的主要特点,
合理给氧,增加肺泡内氧分压,提高氧弥散能力, 以纠正缺氧。
六、护理
(二) 护理措施
2. 合理用氧 (1)对单纯缺氧,无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高浓度的吸入有良 效,而缺氧兼有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给氧的同时须设法加 强通气,促进二氧化碳排出,如保持气道通畅、清除痰液、 解痉平喘等。同时在气道通畅的基础上,使用呼吸兴奋剂, 可以明显改善通气,严重呼吸衰竭通气功能明显障碍,药物 治疗24~48 h无效时,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 行人工通气。 (2)在吸氧治疗中,要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如呼吸困难是否 改善,心率、脉搏是否减慢,神志是否清醒,若上述症状改 善,表示缺氧状态得到矫正,反之加重。应详细记录,认真 交班,并通知医生。
呼吸衰竭的治疗与护理
呼 吸 系 统
呼吸衰竭的治疗与护理
定义
诊断
病因
分类
护理
临床表现
健康指导
一、定义
➢ 呼吸衰竭: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 静息状态下也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 血症,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诊断标准:在海平面正常大气压、静息状态、呼吸 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60mmHg或 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50mmHg,并排除心 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因素,即为呼 吸衰竭
性脑病时,还可有消化道出血。
查体 查体发现 可有紫绀、意识障碍、球结膜充血、 水肿、扑翼样震颤、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辅助检查
血气分析:静息状态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 (PaO2)<8.0Kpa(6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6.7Kpa(50mmHg)为Ⅱ型呼衰,单纯动脉 血氧分压降低则为1型呼衰。
六、护理
(二) 护理措施
1. 一般护理 病室需要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少量多餐。 密切观察呼衰程度及血压、脉搏、尿量、和神志。 遵医嘱给予合理氧疗。 严格限制探视,防止交叉感染。 根据病情,选择不同体位,一般半卧位,昏迷患者要侧 卧,头转向一侧,以免咽喉分泌物堵塞气管,气管插管切 开患者应取仰卧位。
六、护理
(二) 护理措施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堵塞可引起通气功能障碍,从而造成换气功
能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因此,及时清除 分泌物,保证呼吸通畅,改善呼吸功能,是护理呼吸 衰竭患者的主要措施之一,维持呼吸道的通畅,一般 采取鼓、转、拍、吸、雾五项措施。
六、护理
(二) 护理措施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1)鼓:神志清醒的患者,向患者讲清咳嗽咳痰的重要性, 鼓励患者咳嗽,并教给患者行之有效的咳嗽方法,如深吸 一口气后用力咳,样主动咳嗽可加强气管和支气管的纤毛 上皮运动,使附着于管壁的分泌物便于咳出,有利气体进 入肺泡,以维持氧张力。 (2)转:经常转换体位,能改善肺部血液循环,保证支气 管各方面的引流,以利于支气管分泌物的排出,但对昏迷 患者在翻身应先吸净口腔壁咽部的分泌物,以免体位变动 时痰液流动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一般1~3h翻身一次并做 好褥疮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
治疗原则
1.建立通畅气道 2.氧疗 3.增加有效肺泡通气量,改善高碳酸血症
呼吸兴奋剂的合理应用 机械通气的应用 4.抗感染治疗 5.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混乱 6.并发症的防治 7.营养支持
六、护理
(一) 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频率的观察,如呼吸频率>25次/ 分,常提示呼吸功能不全,有可能是呼吸窘迫综合症先兆 期的表现。观察意识状况、发绀、皮肤的温湿度、皮肤黏 膜的完整性、出血倾向球结膜有无充血水肿 ,两侧呼吸 运动的对称性。 2、准确记录出入量,必要时监测每小时尿量。 3、血气分析:血气分析是判断病情,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肺炎、重症肺结核、肺气肿弥漫性肺纤维化、肺水肿、肺 不张、有效弥散面积 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引起缺 氧或缺氧合并二氧化碳驻留。
二、病 因
(三)肺血管病变 肺血管栓塞、肺梗死、肺毛细血管瘤,使部分静脉血流入 肺静脉,发生缺氧。
(四)胸廓胸膜病变 胸廓外伤、畸形、手术创伤、大量气胸或胸腔积液等,因 胸廓活动和肺扩张受影响,导致通气减少及吸入气体不均 ,影响换气功能。 (五)神经肌肉疾病 脑血管病变、脑炎、脑外伤、电击、药物中毒等直接或间 接抑制呼吸中枢;脊髓灰质炎以及多发性神经炎所致的肌 肉神经接头阻滞影响传导功能;重症肌无力和等损害呼吸 动力引起通气不足。
三、分 类
四、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 2.发绀 3.精神神经症状 4.呼吸系统症状 5.血液循环系统症状 6.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
病史及症状
五、诊 断
多有支气管、肺、胸膜、肺血管、心脏、神经肌 症状和体征 肉或严重器质性病史。
除原发病症状外主要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表
现,如呼吸困难、急促、精神神经症状等,并发肺
诊断要点
1.有ALI/ARDS的高危因素 2.急性起病、呼吸频数和(或)呼吸窘迫 3.低氧血症 ALI;PaO2/FiO2≤300;ARDS;
PaO2/FiO2≤200 4.胸部X线检查两肺浸润阴影 5.PAWP≤18mmHg或临床排除心源性肺水肿
六、治疗
纠正缺氧 机械通气 激素的应用 液体管理 营养支持与监护 病因治疗
二、病 因
参与呼吸运动的任一环节,包括呼吸道,肺组织,中枢 神经,运动神经,肌肉,胸廓的病变,都会导致呼吸衰竭 。分五点:
(一)呼吸道阻塞性病变
支气管炎症痉挛、上呼吸道肿瘤、异物、舌根后坠(昏 迷患者)等阻塞气道,引起通气不足,气体分布不匀导致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理
(二) 护理措施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3)拍:每次翻身时,用手掌轻轻的叩打患者的胸背部, 由下而上,顺序拍打,通过拍打的震动使痰易于咳出。 (4)吸:咳嗽无力,不能自行咳嗽,呼吸道又有痰液堵 塞的患者,应立即采取口腔或壁腔吸痰,吸痰时如痰液黏 稠,堵塞导管,不易吸出,可滴入等渗盐水少许,或化痰 药物,并配合拍打胸背部通过振动,使痰液易于吸出。吸 痰时呼吸道黏膜很容易受到机械性损伤。使在吸痰过程中 特别需要注意减少和避免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和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