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四章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四章PPT课件


第一节 四 大 发 明
造纸术首先传入与我国毗邻的朝鲜和越南,随后传到了日本。 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不久,朝鲜和越南就有了纸张。朝鲜半岛各 国先后都学会了造纸的技术。纸浆主要由大麻、藤条、竹子、麦 秆中的纤维提取。大约公元4世纪末,百济在中国人的帮助下学会 了造纸,不久高丽、新罗也掌握了造纸技术。此后高丽造纸的技 术不断提高,到了唐宋时,高丽的皮纸反向中国出口。西晋时, 越南人也掌握了造纸技术。公元610年,朝鲜和尚昙征渡海到日本, 把造纸术献给日本摄政王圣德太子,圣德太子下令将造纸术推广 全国,后来日本人民称他为纸神。
第一节 四 大 发 明
以竹纸为例,《天工开物》中介绍其制作工艺为:在芒种 前后登山砍竹,截断五七尺长,在塘水中浸沤一百天,加工捶洗 以后,脱去粗壳和青皮;再用上好的石灰化汁涂浆,放在楻桶中 蒸煮八昼夜,歇火一日,取出竹料用清水漂洗,更用柴灰(草木 灰水)浆过,再入釜上蒸煮,用灰水淋下,这样十多天,自然臭 烂;取出入臼,舂成泥面状,再制浆造纸。这些记载,和后来的 民间土法造竹纸过程大体相同。
第一节 四 大 发 明
三、 指南针
指南针是一种判别方位的简单仪器,又称指北 针,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磁 山一带。指南针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 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的作用下能保持 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 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指南针常用于 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
—— 国子监,印经史方面的书籍,刻板十多万块。北宋初年,我国出 现了用纸制造的钱券——交子,用红、蓝、黑三种颜色在交子上 盖了六颗带花纹装饰的印记,有的印记还刻着故事性的图画。这 已经有点类似套版印刷终于发明了用红、黑两色来套印书籍的方法。 办法是刻两块大小一样的木板,一块刻上要印的红色的字或画,另一块 刻上要印的黑色的字或画,分两次印刷,印的时候,只要这两块板的板 框完全吻合,就能使颜色套准。1941年,我国发现的一部元朝至元六年 (1269年)刻印的《金刚经》就是两色套印的。这是现在所知道的最早 的木刻套印本,它比欧洲第一本带色印的《梅周兹圣诗篇》早117年。 到17世纪初,在套版的基础上,人们又创造了饾版印刷的方法,把木刻 画的彩印术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饾版是把同一版面分成若干大小 不同的版面,每块版代表版面的一部分,分别刷上不同的颜色,逐个印 到同一张纸上,拼集成一个整体。饾版印刷需要雕刻木版,用的印刷颜 料是中国的水彩画颜料,所以现在通常称为木刻水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第四章 科技——慎思笃行造福今人
第一节 四大发明 第二节 数学
第三节 天文学
第四节 医药学
第五节 农学
第六节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 特点
第一节 四 大 发 明
一、 造纸术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杰出的 发明创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汉族劳动人民 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 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 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 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 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汉族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第一节 四 大 发 明
为了解决欧洲纸张质量低劣的问题,法国财政大臣 杜尔阁曾希望利用驻北京的耶稣会教士刺探中国的造纸 技术。乾隆年间,供职于清廷的法国画师、耶稣会教士 蒋友仁将中国的造纸技术画成图寄回了巴黎,中国先进 的造纸技术才在欧洲广泛传播开来。1797年,法国人 尼古拉斯·路易斯·罗伯特成功地发明了用机器造纸的方 法,从蔡伦时代起中国人持续领先近2 000年的造纸术 终于被欧洲人超越了。
第一节 四 大 发 明
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 特性制成了指南工具——司南。到了宋代,汉族劳动人民掌 握了制造人工磁体的技术,又制造了指南鱼。 我国古代航海业相当发达,秦汉时期,就已经同朝鲜、日本有 了海上往来,到隋唐五代,这种交往已经相当频繁,而且同阿 拉伯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已经很密切。到了宋代,这种海上 交通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庞大的商船队经常往返于南太 平洋和印度洋的航线上。而在指南针用于航海之后,不论天气 多么阴暗,都可辨认航向。史籍中最早记载到指南针用于航海 的是在北宋。
第一节 四 大 发 明
宋仁宗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一种更先进的印刷方法—— 活字印刷术,把我国的印刷技术大大提高了。为了提高效率,他 准备了两块铁板,组织两个人同时工作,一块板印刷,另一块板 排字;等第一块板印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铁板互相 交替着用,印得很快。元朝时候,有人用锡做活字,这是世界上 最早的金属活字,可是锡不沾墨,印出的字不清楚,所以没有通 行。元朝的一个著名的学者王祯发明了用木活字印刷书籍的方法, 还发明了转轮排字架。
第一节 四 大 发 明
公元9世纪的时候,我国用雕版印刷出来的书已经相当普遍了。 唐朝刻印的书籍,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一部咸通九年(868年)刻 印的《金刚经》。这本书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书籍。书 中图画也是雕刻在一块整版上的,是世界上最早的版画。宋朝时 期,印刷业更加发达,全国各地到处都印书。北宋初年,成都印
第一节 四 大 发 明
二、 造纸术
印刷术的发明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在雕版印刷 术出现以前,社会上已经广泛应用印章和拓碑。印章分 阳文和阴文两种,拓碑一般用阴文,拓出来的是黑底白 字,不够醒目,而且拓碑的过程比较复杂,用来印制书 籍也不方便。我国劳动人民在印章和拓碑这两种方法的 启发下,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第一节 四 大 发 明
第一节 四 大 发 明
欧洲人是通过阿拉伯人了解造纸技术的,最早接触纸和造纸技术 的欧洲国家是一度为阿拉伯人、摩尔人统治的西班牙。1150年,阿拉 伯人在西班牙的萨狄瓦建立了欧洲第一个造纸厂。1276年,意大利的 第一家造纸厂在蒙地法罗建成,生产麻纸。法国于1348年在巴黎东南 的特鲁瓦附近建立了造纸厂,此后又建立几家造纸厂,这样法国不仅 国内纸张供应充分,而且还向德国出口。德国于14世纪才有自己的造 纸厂。英国因为与欧洲大陆有一海之隔,造纸技术传入比较晚,15世 纪才有了自己的造纸厂。瑞典1573年建立了最早的造纸厂,丹麦于 1635年开始造纸,1690年建于奥斯陆的造纸厂是挪威最早的纸厂。到 了17世纪,欧洲各主要国家都有了自己的造纸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