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分章练习题班级:姓名:第一章财政及其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财政产生的条件是( B )A. 政治和文化B. 经济和政治C. 经济和效益D. 政治和历史2、财政最初的表现形式是( A )A. 捐税B. 公债C. 国家预算D. 国有企业上缴利润3、国家公债和国家预算是在( C )制下财政范畴的延伸。
A. 奴隶B. 封建C. 资本主义D. 社会主义4、资本主义社会财政分配形式一般采用( A )形式。
A. 货币B. 实物C. 劳役D. 货币和劳役5、财政属于( B )范畴。
A. 生产B. 分配C. 交换D. 消费6、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C )。
A. 财政部门B. 党政部门C. 国家或政府D. 各级人大7、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 D )。
A. 社会产品B. 折旧基金C. 职工劳动报酬收入D. 剩余产品价值8、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 D )。
A. 维护政权需要B. 人民生活需要C. 经济建设需要D. 社会公共需要9、收入分配的目标是( B )。
A. 平均分配B. 公平分配C. 共同致富D. 增加收入10、以下不是财政的职能的是( C )。
A. 资源配置B. 收入分配C. 统筹兼顾D. 稳定经济11.财政在社会再生产中属于( D )A.生产环节B.交换环节C.消费环节D.分配环节12.财政最初的表现形式是( A )。
A. 捐税B. 公债C. 国家预算D. 国有企业上缴利润13.财政属于( B )范畴。
A. 生产B. 分配C. 交换D. 消费14.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C )。
A. 财政部门B. 党政部门C. 国家或政府D. 各级人大15.政府从事财政收入活动的首要目的是()。
A.获取财政资金B.进行收入再分配C.改善资源配置D.稳定经济16.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是()A.增加生产B.提高税率C.厉行节约,降低成本D.增加企业纯收入.17. 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A. 剩余产品B. 社会产品C. 必要产品D. 社会财富二、多项选择题1、财政分配属于( A C )。
A. 历史范畴B. 政治范畴C. 分配范畴D. 经济范畴2、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社会形态的发展,人类社会存在过( B C D E )。
A. 原始社会财政B. 奴隶制国家财政C. 封建制国家财政D. 资本主义国家财政E. 社会主义国家财政3、封建制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有( A B C D E )。
A.官产收人B.赋税收入C.专卖收入D.特权收入E.贡物收入F.国王土地收入4、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支出的主要形式是( A B C E )。
A. 军事支出B. 债务支出C. 行政经费支出D. 社会经济支出E. 国家机构支出F. 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支出5、财政的一般特征是指( A B C D )。
A.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B. 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剩余产品C.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D. 财政体现着特定的分配关系6、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通常把财政职能概括为( A B C D )。
A. 配置资源职能B. 收入分配职能C. 经济稳定职能D. 经济发展职能E. 社会调节职能F. 经济监督职能7、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的含义主要是指( A C D )。
A. 物价稳定B. 经济适度增长C. 充分就业D. 国际收支平衡E. 居民收入提高F. 企业利润增加8.在分析政府经济活动的过程中,财政学经常采用经济分析的两种基本方法是( A C )。
A 实证分析B 经验分析C 规范分析D 经济计量分析E 概率分析9.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土地、资本、劳动等社会资源的经济方式,其特征主要是(A B C E )A. 自由性B. 竞争C. 平等性D. 计划性E. 法制性10.经济发展包括( A B C )A 经济增长B 结构调整C 福利提高D 物价稳定11..现代市场经济中,财政现实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主要有( B D E )A.增加经济建设支出 B.加强税收调节 C.没收财产并重新分配D.增加社会保障支出E.提供社会福利三、判断题1、财政是资源配置的唯一主体。
( F )2、财政收入来源于社会上的剩余价值。
( T )3、国有资产收入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 F )4、财政收入的社会产品价值构成中,V+C是主要来源(不要重复)。
( F )5、税收是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 T )6、我国税收收入是以商品课税为主体的。
( T )7、实行统收统支的计划经济国家,财政集中度高于市场经济国家。
( T )8、财政是资源配置的唯一主体。
( F )9、财政收入来源于社会上的折旧价值。
( F )10、政府干预市场越多,财政支出规模越小。
( F )11.财政收入的社会产品价值构成中,V是主要来源。
( F )第二章公共财政与国有资本财政一、单选题1.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是()A.有形国有资产 B.资源性国有资产 C.经营性国有资产 D.非经营性国有资产2.一般而言,文教科学卫生等事业单位提供的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A.社会公共需要 B.个人投资需要 C.个人消费需要 D.企业消费需要3. 国有资产管理的宗旨是()A、提高效益B、增加收益C、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D、加强资产监督4. 理顺国家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关系的根本原则,是实行()A. 股份制B. 分税制C. 承包制D. 税利分流5. 当股份无限公司破产时,股东的清偿责任是()A. 以其出资金额为限B. 以其出资金额加上分配到的财产C. 以其出资金额加上收益金额D. 以其出资金额加上私人财产二.多选题1.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土地、资本、劳动等社会资源的经济方式,其特征主要是()A.自由性B.竞争性C.平等性D.计划性E.法制性2.解决外部性的政府途径有()A 道德规范 B.最优排污量 C 污染许可证 D 庇古税(英学者控制环境污染这种负外部性行为的一种经济手段)3.经济稳定领域的市场失灵包括()A 失业B 通货膨胀C 公共物品D 规模收益递增4.经济发展包括()A 经济增长B 结构调整C 福利提高D 物价稳定5.政府投资的作用有。
( ABCD )A.提供公共产品 B.弥补市场调节不足 C.调节社会投资总量 D.调节社会投资结构6.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土地、资本、劳动等社会资源的经济方式,其特征主要是()A. 自由性B. 竞争性C. 平等性D. 计划性E. 法制性三.判断题1. 市场失灵是由于政府的介入引起的。
()2.宏观调控的主体是企业,对象是国家。
()3.由于免费搭车的问题难以解决,而公共物品或劳务又不可或缺,因此只有依靠强制性的融资方式来解决公共物品或劳务的供给问题。
()4.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时,厂商的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
()5、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要求实行政企分开和两权分离,实行税利分流是实行政企分开和两权分离的具体体现。
()第三章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多选题1、下列各种需要中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的有()。
A.国防B.行政管理C.普及教育D.基础科学研究E.生态环境保护2.公共物品的特点主要包括( BCDE )A.消费的不可储存性B.必须直接购买C.非竞争性D.非排他性E.不存在搭便车问题3、公共产品具有以下( A D )特征。
A.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B. 等价交换性C. 消费的排它性D. 取得的非竞争性4、财政是为弥补市场失灵而存在的,其市场失灵的表现主要有( A B C F )。
A.公共产品B.外部效应C.收入分配不公D.经济波动与失衡E.竞争F.垄断5.下列哪些现象是市场不存在的表现形式()。
A 公共产品B 正外部性C 负外部性D 信息不对称E 逆向选择6.选民在投票中的行为可能是()。
A 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B 投票支持能够给他带来最大利益的政治家或政党C 不参加投票D 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E 以上答案均对7.下面有关外部性论述正确有()。
A 负的外部性往往表现为产出水平超出最优的规模B 正的外部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通过补贴机制来解决C 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通过产权界定的方式可以解决外部性D 像污染之类的外部性给社会带来危害,应该予以彻底消除E 通过产权的再分配,可以将外部性内部化。
8.外部性也称()A 正外部性B 外部效应C 溢出效应D 负外部性9.以下属于资源配置领域市场失灵的是()A 失业B 通货膨胀C 公共物品D 规模收益递增10.解决外部性的私人方法有()A 道德规范B 社会约束C 庇古税D 污染许可证单选题1.公共选择理论的中心要点在于将()作为最基本的假设贯穿到对政府机制活动的分析中来。
A 理性预期B 交易成本为零C 公共选择D 经济人2. 如果某产品的生产造成污染,适当的税收政策是征税,征税额应是()。
A 社会边际成本和私人边际成本之和B 社会边际成本C 社会边际成本和私人边际成本之差D 私人边际成本3.下列哪种现象是市场不存在的表现形式()。
A 公共产品B 正外部性C 负外部性D 信息不对称E 逆向选择判断题1.宏观调控的主体是企业,对象是国家。
()2.由于免费搭车的问题难以解决,而公共物品或劳务又不可或缺,因此只有依靠强制性的融资方式来解决公共物品或劳务的供给问题。
()3.市场经济的国家的利率政策是完全自由化的。
()4.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时,厂商的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
()5.财政收支指标的确定只以社会经济的预算发展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这叫增量预算。
()6.市场失灵是由于政府的介入引起的()7.在简单多数票规则下对不同的公共支出水平进行表决时,均衡结果必然是中间投票人最赞成的支出水平。
()第四章财政支出概论多选题1.下列中,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有()。
A 财政支出增长率B 财政支出弹性系数C 财政支出边际倾向D 财政支出与GDP 的比值E 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的比值2.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
A 财政收入总量B 国家社会的基本需要支出和发展性支出C 国民产生总值总量D 经济发展规律E 社会经济制度3.按经济性质分类,财政支出分为()A 购买性支出B 经常性支出C 转移性支出D 资本性支出4.财政投资从投资范围(领域)看,下列属于基础性投资领域的有()A 交通运输B 通信C 废物处理D 水利5、按产生的效益分类财政支出分为()A 购买性支出B 经常性支出C 转移性支出D 资本性支出单选题1.调整财政的()对就业与产出的宏观影响较大。
A 转移支出B 公共支出C 购买支出D 消费支出2.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相对指标是()A.财政支出总额B.财政支出/财政收入C.财政支出/GDPD.财政支出*GDP3.由政府集中必要的资金进行建设,并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投资的项目是()A. 基础性项目B. 竞争性项目C. 公益性项目D. 高技术开发项目4.政府采购的主要形式是()A.补偿贸易B.拍卖C.国际博览会D.公开招标投标判断题1.BOT是政府吸引社会资本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的一种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