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县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报批修改稿)文本登记表图件嵊泗县海洋与渔业局舟山市海洋勘测设计院二○○六年九月嵊泗县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区划目的 (1)第二条区划依据 (1)第三条区划目标 (2)第四条区划原则 (2)第五条区划范围 (4)第六条区划成果 (4)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5)第七条地理概况及区位条件 (5)第八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5)第九条开发利用现状 (9)第十条面临的形势 (12)第三章海洋功能分区 (15)第十一条海洋功能分区概述 (15)第十二条港口航运区 (16)第十三条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 (17)第十四条矿产资源利用区 (18)第十五条旅游区 (19)第十六条海水利用区 (19)第十七条海洋能利用区 (19)第十八条工程用海区 (19)第十九条海洋保护区 (20)第二十条特殊利用区 (21)第二十一条保留区 (21)第四章重点海域划分及主要功能概述 (22)第二十二条重点海域划分 (22)第二十三条大、小洋山及附近海域 (22)第二十四条嵊泗列岛及附近海域 (22)第二十五条马鞍列岛及附近海域 (23)第五章实施措施 (24)第二十六条区划编制与审批 (24)第二十七条修编机制 (24)第二十八条区划实施 (24)第二十九条海域使用管理 (25)第三十条海洋环境保护 (26)第三十一条监督检查 (26)第三十二条宣传教育 (26)第三十三条技术支持 (26)第六章附则 (27)第三十四条区划效力 (27)第三十五条区划附件 (2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区划目的为了适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嵊泗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海域使用管理工作的需要,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与保护、为海洋开发战略和管理规范的制定、以及海洋行业规划和各专项功能区划的编制等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全县海洋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更好地贯彻落实省委的“八八战略”、市委的“六六决策”和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战略以及嵊泗县建设海洋经济强县的战略目标,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海域区位条件、环境与资源状况等自然属性,结合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浙江省沿海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大纲》中规定的海洋功能区划技术标准和分类体系,遵循《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报批稿),在原嵊泗县海洋功能区划(2003年)的基础上,通过修编形成新的嵊泗县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将全县范围内所属海域划分为不同类型且具有特定主导功能或者有一定功能顺序的功能区。
该区划对加强海洋开发活动的宏观指导、协调和有序发展,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实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效益,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促进全县海洋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条区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1983年)《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02年)《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04年)《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1998年)《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报批修改稿)《海洋功能区划图件绘制技术规程》(国家海洋局,2000年4月)《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修订)《关于加快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审批和实施工作的通知》(2002年)《浙江省沿海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大纲》(2004年)《浙江省海洋经济强省规划纲要》《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5年)《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年)《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报批修改稿)《嵊泗县城市总体规划》《嵊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第三条区划目标为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提供指导;为协调海洋开发利用的各种关系、实现海域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为编制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涉海的其他各种专项规划奠定科学基础;为贯彻建设舟山“海洋经济强市”和嵊泗“海洋经济强县”战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施较为严格的海洋生态保护政策,控制海洋环境污染加重的趋势提供技术保障。
通过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更加科学合理地配置嵊泗海域海洋空间资源,协调各产业间用海矛盾,最大限度地发挥海域的潜在功能,确保“十一五”期间及今后重大涉海工程项目的用海需求。
本次海洋功能区划修编的时限到2010年,区划具体目标是:在区划时限内基本满足嵊泗县社会、经济发展的用海需求,促进海洋功能区划制度的严格实施,逐步调整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用海项目,到2010年实现海域开发利用完全符合海洋功能区划,海域生态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基本控制住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促进嵊泗海洋经济持续、稳步、协调发展。
第四条区划原则嵊泗县海洋功能区划(修编)以2003年版嵊泗县海洋功能区划为基础,依据《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和国家及浙江省对海洋功能区划的要求,结合嵊泗县当前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进行修编。
具体遵循以下原则:(一)修编为主,重在调整的原则。
本次海洋功能区划修编立足和利用原有的海洋功能区划成果,注重和突出修编。
以原海洋功能区划为基础,根据海域自然属性和海洋经济发展趋势,调整或删除不符合用海实际和发展规划的功能,增补已经明确的功能。
(二)自然属性为主,统筹兼顾和突出重点的原则。
依据海域的区位、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条件,坚持以自然属性为主,科学确定海域功能。
同时,兼顾社会属性,考虑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
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长远与近期的关系,兼顾主导功能与一般功能;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实现各行业的协调发展。
(三)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开发活动不超过环境容量和资源承受能力,开发与保护并重,切实保护和改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障海域可持续开发利用,实现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四)备择性窄优先原则。
在具有多种功能的区域,当出现某些功能相互不能兼容时,优先安排对海区资源和环境等条件备择性窄的项目,以最大限度地、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
(五)海陆联动,重点考虑海域功能的原则。
注重考虑海陆联动发展的需要,贯穿海陆联动发展的思想,充分结合陆域功能的规划确定海域功能的同时,在区划成果中重点反映海域功能。
(六)可行性原则。
海洋功能区划建立在对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特征作比较全面、客观分析的基础上,遵循海洋自然规律,研究自然和社会发展趋势,联系当地实际,从全局和长远考虑来安排功能区,以求得符合科学规律的结果,实现海洋功能区划的科学性。
功能区划确定的功能区必须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
(七)前瞻性原则。
体现科学预见基础上的前瞻意识,在客观展望未来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自然因素变化的基础上,为保持海洋开发与保护的延续性,为将来更高层次的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和社会发展需求留有余地,为未来海洋产业需求保留发展空间。
(八)保障国防安全的原则。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实施办法》,保证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的优先用海要求。
第五条区划范围本区划修编范围按照《浙江省沿海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大纲》中的规定,根据国家海洋局《关于加快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审批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国海管字[2002]84号)要求,确定嵊泗县海洋功能区划修编的范围为县辖的所有海域和海岛,总面积8824平方千米,其中海域面积为8765.05平方千米,陆域面积67.95平方千米,区划重点为近岸海域和与海洋开发密切相关的依托陆域。
鉴于嵊泗县除与上海市间的海域行政界线尚未完成勘界工作外,与其他相邻市、县(区)间的海域行政界线已勘界完毕。
因此,确定本次嵊泗县海洋功能区划修编的工作范围为县辖所有的海域和海岛,相邻市、县(区)间的海域行政界线已完成勘界的,按勘界后界线确定;尚未完成勘界工作的暂按原习惯线界定。
具体修编范围为:北界经浙沪分界线经花鸟山北面即31°04′N、122°30′E之点向东延伸至领海外界;东界根据我国关于领海基线的声明中所列领海基点之一的海礁外推12海里作为东侧界线;西界位于滩浒山与嘉兴市的王盘山之间,与上海金山嘴相望;南界至浪岗山列岛至白节山一线,与岱山县为邻。
本区划所定的边界线不作为海域勘界依据。
第六条区划成果《嵊泗县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文本》;《嵊泗县海洋功能区划(修编)登记表》;《嵊泗县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图件》,其中总体区划图比例尺1:50万,局部区划图比例尺1:15万;《嵊泗县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报告》;《嵊泗县海洋功能区划(修编)说明》。
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第七条地理概况及区位条件嵊泗县是舟山群岛最北部的一个纯海岛县。
地理位置介于30°24′~31°04′N、121°30′~123°25′E之间。
位于长江和钱塘江入海的交汇处,居我国1.8万千米海岸线的中心点,是南北海运和江海联运的枢纽,国内外海运船只进出长江口的必经之地。
同时,嵊泗又地处我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顶端,面临当今世界最具生机的泛太平洋区域经济圈,背靠沪、杭、甬等大中型城市群,特别是与上海的浦东芦潮港海港新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不仅唇齿相依,而且已成为经济一体化的区域,是长江流域尤其是上海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通道,是长江三角洲乃至华东地区对外交流的重要物流中转基地。
嵊泗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的建港自然环境条件,深水港口资源丰富,是我国东部沿海建设大型深水港最为理想的区域之一,是建设东方大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配套深水港建设的最理想之地,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第八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一)自然环境1、地理特征明显嵊泗列岛是天台山主脉向东北延伸入海而形成的,地质构造上处于华南褶皱系的次级构造单元新昌—定海—花鸟山断隆的东北部边缘。
诸岛地质条件相似,岩层以花岗岩为主。
列岛属低缓丘陵地区,全县低丘土层瘠薄且多露岩。
2、海域辽阔,岛屿、航道众多,海岸线漫长嵊泗是陆域小市,海洋大市。
全县区域总面积为8824平方千米,区域内绝大部分为海域,面积达8756.05平方千米,占区域总面积的99.2%。
其中滩地(海岸线至零米水深线之间的区域)面积为18.27平方千米。
全县辖区内大潮平均高潮线以上面积大于或等于500平方米的海岛共有404个,占全市岛屿总数1390个的29.07%。
其中面积大于10平方千米的海岛有1个,海岛陆域面积为67.95平方千米。
众多的岛屿,形成了漫长的海岸线,全县岛屿岸线总长度为471.35千米,其中岩质岸线长431.39千米,泥质岸线长0.13千米,人工岸线长29.66千米,砂砾岸线长10.17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