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一章
麦独孤1908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导论》 一书,对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 产生起了划时代的作用。著名心理学家伍 德沃思称这是“为社会科学提供心理学基 础的努力”。在书中,麦独孤主张心理学 应着重研究本能、情绪情操和意志。
研究的线索
如果不以上述个别人物和事件为线索来考察社会 心理学的形成,那么可以说社会心理学直接来源 于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 的本能心理学。参见13院校第24-26页。
G.奥尔波特
美国心理学家。1897年11月11 日生于印第安纳州的蒙特苏马, 1967年10月9日卒于马萨诸塞州 的剑桥。1922年获哈佛大学博 士学位。以后又在柏林大学、 汉堡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 1924年回到美国,在达特茅斯 讲授社会伦理学,后来在哈佛 大学任教,1930年后任该校心 理学教授。1939年任美国心理 学会主席。1937~1949年任 《变态与社会心理学》杂志编 辑。
本时期研究的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 1、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个体与群体的社会心 理现象。 2、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社会心理现象质的分 析。 3从对社会心理现象的描述转为对原因、发 展规律等的探讨,并试图运用于社会生活 中。
四、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1、科学服务于社会职能的加强 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战争刺激了社会心理
3、美国社会心理学现状与特点
——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哲学基础 ——采用现代最新技术 ——心理学化的研究倾向 ——忽略普遍理论的研究
4、欧洲社会心理学动态
——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 ——重视理论研究
我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1949年以
观点一的发展
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他们认为人性 虽然不能摆脱生物遗传的纠缠,但却可以受到环 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因此,柏拉图在《理想国》 中企图设计一种社会,使其中的孩子因适当的教 育而得到适当的塑造。
这一观点为康德、歌德、卢梭等人所继承,并得 到进一步的发展。卢梭的《爱弥尔》、新行为主 义者斯金纳的《超越自由与尊严》、《沃登第二》 等一系列著作都出自于同一命题。
社会心理学的分期问题
按照年代的更替:孕育时期;形成时期; 确立时期;发展时期。——我国通常的分 类方法
按照思想的主流发展:社会哲学阶段;社 会经验阶段;社会分析阶段。——美国心 理学家霍兰德1976年提出的分类方法
按照研究的行为方式:思辨期;描绘期; 实验期。——章志光的分类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思辨 期)
的。“一位君主如果能够征服并且保持那个国家的话, 它所采用的手段总是被人们认为是光荣的” 。 —— 《君主论》,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85-86页。 马基雅雅里的“政治权术主义”有两方面的意义:第 一,政治理论观点摆脱了道德的束缚,所剩下的只是 独立地研究政治的主张。第二,马基雅雅里对如何控 制人类行为的见解,对现代社会心理学之中关于“印 象整饰”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印象。
第一章 绪论
主要问题: 1、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 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 4、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主要名词术语:社会心理学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主要问题和学习要求: 1、关于分期的争议 2、各阶段的主要理论与代表人物 3、当前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特点 4、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5、评述类、综述类论文的基本格式
G.奥尔波特的观点
美国早期社会心理学家G.奥尔波特认为: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在哲学知识内 部建立了社会心理学的主题思想” 的创始 人。——安德烈耶娃:《社会心理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4页。
这一时期的不足在于所有的研究都无法用 经验的方法证明其假设,这就必然导致了 后期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哲学的分离,尽管 这种分离是通过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产生和 发展而间接实现的。
F.H.奥尔波特
奥尔波特的SP受行为主义的影响,重视实验室研究法,与 W.麦独孤的本能说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的SP研究课题涉及 的范围广泛,包括群体实验、人格评估以及心理学在宗教、 工业、政治和社区等方面的应用。他提出的著名理论有社 会促进论和从众行为的T曲线假说,也即认为传统制度规 范与个人人格规范不一定相吻合。他的实验社会心理学方 向对美国SP研究的影响长达数十年之久,并为SP从实验室 研究走向现场研究开拓了道路。他在知觉方面也做了一些 研究,提出“指向状态说”,认为知觉经验的方向受心向、 态度、价值观、需要等机体因素的影响。他的主要著作有: 《社会心理学》(1924)、《知觉理论和结构的概念》 (1955)。
亚里士多德在《尼靠马可伦理学》一书中阐释了人类交换 论观点,它的关于社会和人性的学说则经奥古斯丁和托马 斯.阿奎那以及马基雅雅里和霍布斯给予了进一步发扬光 大。
霍布斯等人的观点
霍布斯认为人可以从各种困境中解脱出来。 马基雅雅里认为人无法摆脱暗杀、欺诈和背叛等堕落
倾向——对人性问题持悲观论。 马基雅雅里确信社会没有道德可言,权力是至高无上
孕育期也可以称之为“思辨期”或社会哲学阶段。 社会心理学形成前的准备阶段,总体研究思路离 不开思辨哲学的范畴,基本特征是根据权威的思 辨和社会准则来阐明人们的社会行为。
1、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 2、社会知觉理论(苏格拉底、孔子、诸葛亮); 3、人性发展理论(亚里士多德)。
主要观点
社会心理学同社会学、心理学一样,在其形成之前都依附 于西欧思辨哲学的母体之中。涉及社会心理学思想的有两 条基本线索。
分析2
科学的进步,特别是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动植物细胞的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的发现以及达尔文进化论的出现,从而推 动了思维科学的发展。
分析3
城市的兴起导致了新的社会道德问题; 商贸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新的管理问题 和消费需求问题;竞争的加剧导致了 社会犯罪问题的增多;阶级矛盾和民 族矛盾的起伏促使统治者亟待了解社 会舆论、群情以及对付劳资关系、社 会骚动的方法。
G.奥尔波特
奥尔波特以研究人格问题而驰名。他和他的同事一起制定了测量支配-顺从 关系的调查表,即A-S反应研究;又设计了测量兴趣的相对强度的调查表,即 价值研究。这两个测验至今仍被广泛采用。他的人格理论新观点与精神分析 学说相反,否认人格与社会之间的对立。他认为人格是个人适应环境的身心 动力结构,并指出人格心理学主要是研究每一个人的独特性和构造上的整体 性。他强调人格结构的中心是人格的动机领域。指出:人格的动机领域包括 需要动机(维持体内环境恒定)和发展动机(实现新的目标),而人格的不 断形成和发展源于发展动机。他在心理学上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机能自 主”。人的活动被看成不只是诸本能倾向的延续,而且是“当前的系统”, 它们是自主的,凭本身的势头在发展着。受方法学上的限制,他的人格心理 学忽视了人的社会本质,忽视了社会历史条件,因而缺乏由具体的社会条件 所决定的个性的具体历史特征。他的著作主要有:《人格:心理学的解释》 (1937)、《人格的本质》(1950)、《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研究》(1955)、 《人格的模式和成长》(1961)。
1898年,法国学者塔尔德出版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最 早以社会心理命名的社会学书籍。
1900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出版了《民族心理学》。 1895年法国学者勒邦著有《群众心理学》,1913年著有
《革命心理学》。
主要成就
这个时期最有意义的事件是1908年的英国 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 和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的《社会心理 学》。
其一,人性虽然不能摆脱生物遗传的纠缠,但却可以受到 环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古希腊的Socrates, Plato, 德国的Kant,法国的Rousseau等人的观点)
其二,社会源于人的本性,而人性又是由生物或本能的力 量所支配的。(古希腊Aristotle的观点)
其三,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观点。(自学)
学的繁荣;另一方面,社会心理学也直接服务于 战争。社会心理学主要致力于信仰、偏见、说服、 宣传、态度改变以及大众传播等方面的研究。代 表人物有美国心理学家霍夫兰德关于沟通与说服 以及态度改变的研究;拉扎斯菲尔德关于总统选 举的调查(1940年)和1944年出版的《人民的选 择》一书中建立的“二级传播理论”;塞缪尔.斯 扎夫等人关于美军人员素质及心理状况的调查所 提出的“心理剥夺”概念。
观点二的发展
源于亚里士多德的。他认为,社会源于人的本性,而人性 又是由生物或本能的力量所支配的。因此,改变人的本性, 建立理想国的主张是无法实现的。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后来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领域产生了 一定的影响。如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说”部分受到亚里 士多德的《诗学》中的“宣泄说”的启发,并进而影响当 代社会心理学对人类侵犯行为的研究。
主要成就
1824年赫尔巴特首先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主张利用观 察和计算的方法来研究观念及其关系。
1838年,法国社会学家孔德首先使用“社会学”一词,法 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也有相关论述。
1859年,德国哲学家拉扎鲁斯和语言学家斯坦塔尔 ( Lazarus & Steinthal )创办了《民族心理学和语言 学》杂志,力求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认识民族精神的本质, 揭示其活动的规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实验 期)
1、奥尔波特与实验社会心理学(1924年) 2、乔治.米德的社会学研究传统 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自身行为问
题,显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从19世纪 末到20世纪初以乔治.米德的社会学研究 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
F.H.奥尔波特
美国心理学家,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1890年8月22日生于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市, 1978年10月15日卒于纽约州的锡拉丘兹。他的弟 弟G.奥尔波特也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主要研 究人格心理学。1919年,F.H.奥尔波特获哈佛大 学博士学位,以后在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和锡拉 丘兹大学任教。1957年退休。曾获美国心理学会 颁发的卓越科学贡献奖和美国心理学基金会的金 质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