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
通过讨论, 促进学生 关注健康 问题,强 化自我保 健和关爱 他人的意 识和能力。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适应外界环
境的能力。
❖ 其他问题及其对策
关于“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
在此项调查中需要家长的协作配合。家长工作繁忙,教 师有必要提前给家长发一封信,恳请家长配合学校的教 学工作,协助孩子完成这项调查活动。
据调查结果回答下面的问题:
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
学生汇报调查 结果,回答问 题。
特点? 2.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
变化有何异同? 3.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
化有何差异?
总结: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
,处于动态平衡中。
讲述:像体温的变化情况一样,健
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
史话”)。
内环境稳态是怎样实现的呢?
下面以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
、02、C02等化学成分为例来分析。 请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课件或图解,回 学生利用自制课件讲
学生边展示、 顾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02 解,体验成就感,锻炼
边讲解。
、C02等化学成分的来源与去路。
能力,创造一种生生交
说明这些成分要保持相对稳定,首先与 流、师生交流的氛围。
本章题图由3张图片组成:边防战士在冰天雪地里巡 逻、工人在炼钢炉前工作、抗洪战士在补充体能;章引言 则就这3种场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内环境”比 较抽象,教材从宏观方面引入,从外在表象入手,以引起 学生的学习兴趣。压图诗是本章的点睛之笔,具有统领全 章内容的功能。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 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 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这些 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 础。
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的功能
及细胞代谢功能的实现有直接关系。其
次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有关。
学生倾听。
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 协调一致?
简要介绍人类对机体维持稳态机制的认 识过程,指出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 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 要调节机制。
机体对稳态进行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 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 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就会 遭到破坏。内环境稳态遭破坏后会出现 什么现象呢?
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种动态平衡称之 为稳态,内环境的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பைடு நூலகம்
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这节课我们一起
来学习“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体温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一个方面,
学生尝试列举 调查结果证明体温处于动态平衡中。那 启发学生思考回忆已
事实。
么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内环境的pH和 有知识。
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
教学实践及案例分析
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 冷巨丰 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 龚雷雨
课标的要求
“课程设计思路”中的表述
本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发生在生物 体内部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认识生命系统结 构和功能的整体性;领悟系统分析、建 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 中的应用;形成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 展的观念。
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是如何变化的呢?
案回教充学答略师。生不) 要回够, 及答准可 时(确能 补答,出项康1个2..每从示检状变种化课查况化成验本化的范分单验关围“的上单 系 ,问参 看。 , 这题考 ,先 然 说探值 每说 后 明讨( 种明 提 什”正 成各 问 么中常 分检 : ?的值 的查血) 指项液都 标生目有 是化与一 否六健
❖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 液中
❖ 细胞外液的成分 ❖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
碱度 ❖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
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教材分析
❖ 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方面
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
能力方面
初步了解建构概念模型的方法和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 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
教学内容的结构
教学内容的特点
本章内容包括《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 重要性》两节内容。其中第1节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第2 节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其中实验1课时)。
让学生学会阅读化验 单;说明内环境化学成 分处于动态平衡中。
正常?
根据以上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稳态概念。
教师强调:(1)稳态不是恒定不变,
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2)
学生总结稳态 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概念。
简要介绍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并说
明稳态概念已成为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
概念(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中的“科学
3.以问题(任务)驱动学习,引导 自主探究和合作
❖ 章首页:提出问题
❖ 每节开头:以“问题探讨”开始
❖ 本节聚焦:以问题形式明确本节核心问题
❖ 资料分析和思考与讨论等栏目较多,引导自主合作 探究
❖ 科学史内容的写法:大体遵循发现——新问题—— 再研究——再发现的模式来写
❖ 实验和探究:开始有问题,后面有讨论题
❖ 从足球比赛入手进行“问题探讨” ❖ 通过“思考与讨论”回顾反射弧的基本
结构和反射 ❖ 图文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
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的机理
教学设计一: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
设计思想
本课时内容研究的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微观、抽象、难以理解, 利用挂图、板图加讲授的方法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因此,本课时要要充 分体现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通过多组形象逼真的多媒体课件, 从微观到宏观,从静态到动态,从抽象到具体,借助形象思维,帮助学 生加深理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内容标准”中的要求
本模块选取有关生命活动的调节与 稳态的知识、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有助 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了解系统 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生命系统与 环境关系的认识,并为学生树立人与自 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形成生态意识和环 境保护意识奠定基础。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教材设计思路
1.以科学家访谈代序
学生举例,如 请同学列举几个稳态失调的病例,说明症状和危害。
尿毒症、糖尿 在同学充分列举的基础上,教师给予适度的补充和 病、高山缺氧 修正。 反应、发高烧、为什么内环境稳态失调后,会对机体造成危害?引 严重腹泻造成 导学生从细胞代谢需要的物质和条件进行分析,最 的脱水、酸碱 后总结出: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1.以科学家访谈代序
❖ 孙儒泳院士结缘生态学研究 ❖ 科学家取得的成果及影响 ❖ 从事研究的方法和不畏艰苦、困难的精神 ❖ 科学家谈生态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2.以“稳态”这一核心概念 构建内容体系
植物体的激素调节
个体水平 的稳态
动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稳态与环境
群体水平 的稳态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种群的数量变化
4.以本章小结、节练习和章的自我 检测强化学生的自我评价
❖ 本章小结: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 节后练习:基础题、拓展题 ❖ 自我检测:概念检测、知识迁移、技能应用、
思维拓展
第1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 第2节 内环境与稳态的重
要性(是本章的重点内 容)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包括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 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内容。“问题探讨”引导学生分析 化验单上为什么每种成分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从而初步 认识内环境各成分是动态变化的。因为体温便于测量, 所以教材以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活动着手,进入对内 环境动态变化的探讨。本节安排的实验“生物体维持pH 稳定的机制”,只与内环境组成成分有关,并不涉及机 体各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因此,其内在逻辑关系上应 是紧接着内环境稳态概念出现,但教材编排时为便于阅 读,将它放在正文最后。
群落的演替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机体细胞+内环境
构系
统
稳
的
态
组
与 环 境
成 和 结
环 境
个体水平(以人体为主)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 节
稳态与健康
系统内的相互
生
作用
产
自我调节
稳
和 生
态
活
系统与环境的 相互作用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群体水平
人类活动与生态 环境
必修3 教材主线
《稳态与环境》——以生物个体、种群、群落 和生态系统各个层次生命系统的稳态的维持为主 线展开的,突出生命系统稳态与环境的关系,同 时强化人体稳态的调控和健康,以及人类活动对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干扰和保护两个方面。
布置作业时要明确以下要求,即在进行这项活动时,不 仅要完成体温的测量,还要完成思考题的回答,为下节 课的讨论做好准备。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 的调节
❖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 调节
❖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
调节的关系 ❖ 第4节 免疫调节
《案例解析》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
❖ 教学设计思路
说明:本节内容的教学是按照教材顺序安排的,采用先授课后实验的模式。本案例的设 计针对课堂授课部分。
❖ 教学实施的程序
学生活动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教学意图
上次课结束前布置作业:按照课本 课下完成调查。上的要求完成“体温日的变化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