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2、中国百年电影回顾
(1)起步: 1905年《定军山》 (2)迅速发展: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事业迅速 发展并走向成熟。 (3)开拓: 左翼电影为主流。
(4)30、 《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有声电影 40年代拍 《渔光曲》:第一部荣获国际荣誉的影片 摄的著名 《风云儿女》:插曲《义勇军进行曲》 影片
1931年,《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 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歌女红牡丹》我国第一部有声故事片。 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摄制,剧情为红牡丹从小 学演旧戏,嫁一无赖丈夫,备受虐待。后丈夫 失手杀人入狱,她不咎既往,探监营救。1931 年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戏院首次公映,轰动 了上海滩,轰动了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也吸引 了南洋各地的华侨。
(5)新中国成立后: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电影主题。 (6)电影事 影片数量和质量都远超过了以前,涌现出 业走向辉煌: 一批著名导演和演员,许多优秀影片荣获 国际国内大奖。
影史地位:中国电影开山之作 出品:北京丰泰照相馆 拍摄地:北京丰泰照相馆中的露天空 地 类型:无声戏曲武打纪录短片 原著:罗贯中 导演:任景丰 摄影:刘仲伦 明星阵容:谭鑫培 《定军山》故事取材于《三国演义》中老将黄忠攻打 定军山的故事。主持拍摄这部电影的任景丰,为了拍摄 《定军山》,任景丰从德国商人手中购买了法国造的手摇 摄影机一架及胶片14卷,摄影师就是他照相馆里的照相师 刘仲伦。影片在日光下拍摄,没有剧本,也没有景别,拍 摄过程前后用了3天时间。此片成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无声 戏曲武打纪录短片,谭鑫培也成为我国第一位涉足影坛的 表演艺术家。
1912年史量才接任总经理, 大刀阔斧致力于改革,《申 报》蒸蒸日上,提到《申报》 无人不晓,以致把“申报” 和“报纸”当作同义语,把 一切报纸都叫作“申报纸”, 成为新闻界和报业的巨擘, 对社会和文化都有一定的积 极作用。 C 史量才
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如《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中国从报》、 《万国公报》、《申报》等
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 一般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该报于清同治十二年闰六月(公元 1873年8月)创办于汉口,创办人艾小梅自 任主编。内容多为轶闻趣事,间有诗词小 品,与当时以刊载官方文书为主的《京 报》、《宫门钞》旨趣颇异。初为日报, 后改为五日刊,不久停办。
—— 《 时 务 报 》
报刊业起步阶段有两份报刊:其一是《东西洋考每月 统记传》是由德国汉学家郭实腊1833年7月在广州创办的, 这应该是中国境内由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其二是1872年一位名叫美查的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 《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重视对国内外大事和市井社会民众的新闻报道,第一次形 成了一份现代意义的中国报纸。
什么是大众传媒呢?
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 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 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 通的渠道,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应运而生。
现代传播媒介
报 刊
影 视
广 播
互 联 网
报刊、影视、广播,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体 的依次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 变化,被称为三大媒介。由于互联网同报纸、 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 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即“网络媒 介”。
康 有 为 与 梁 启 超
主要宣传维新思想
传播革命思想,与维 新派进行论战 大力宣传 民主科学 思想 宣传维新思想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一)电影事业的发展
1、世界电影诞生的象征和标志—— 第一部电影《火车 进站》 1895年2月,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为他们发明的“连 续摄影和放映的机器”申请了专利,同年拍摄了影片《火 车进站》。空无一人的火车站,一个中年搬运工手推轻便 行李车出现在月台的右前方,画面右上角的后景中,一个 黑点很快变成清晰的火车向观众冲过来,火车头一度占据 了大部分画面。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雷会军
甘肃庆阳第三中学
课程标准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 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 化。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报刊业的兴起
介绍时事、发表 ①19世纪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评论或讨论商情。
②1873年,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报纸。
新课导入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性、 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20世纪80年代以来, 大众传媒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目前中国有2000多家报纸、9000多种期刊、306 家广播电台和369家电视台。到2002年末,全国有 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70座,有线电视用 户9857万户;全国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 率分别达到93.3%和94.6%,基本形成了卫星、无 线、有线等多种传输方式并存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络。
2、报刊业的发展
①戊戌变法前后潮。
②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的报刊,与国民党进 行舆论斗争,为争夺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④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 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其他类型 的报刊如《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在介绍学术文化、 社会生活方面,内容比较丰富。 3、中国报刊业走向繁荣 改革开放后,除党报党刊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 刊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我国报刊业走向繁荣。
《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风云儿女》及其插曲《义勇军进行曲》
2.电视事业的发展
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验播出, 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 (1)诞生:
电视业的诞生。
(2)普及: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电视逐渐普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电视迅 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