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涿州市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 俗话说,单丝不成线。
自从妻子出走,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过日子,怎么也不像一个家了。
B . 他以小说创作为主,当然偶然写点诗,发表在《诗林》或《诗刊》上,想不到他不断坚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C . 《中国好声音》真不愧是“好声音”,不仅像梁博、吴莫愁那样进入决赛的歌手炙手可热,就连前几轮被淘汰的歌手,也在歌坛上大红大紫。
D . 考虑到这篇文章是写给人民群众读的,语言文字写得不要太含蓄,要尽可能做到平易近人。
2. (2分) (2018高一上·青冈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
B . 一个人之所以变坏的原因,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他自己没有把握住自己。
C . 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D . 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12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3. (2分)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作为一个敏感、单纯、热情而富有诗人气质的小说家,巴金把创作作为自己生活的有机部分,,。
在他那里,生活与艺术,人品与文品,是合二为一的,加上他又总是常常带着感情去描写和讴歌青春,所以首先被广大青年读者欢迎,成为青年信赖的朋友。
①坦诚地描写和记录自己的生活经验②坦诚地记录和描写自己的生活经验③表达自己对生活独特的理解和追求④抒发自己对生活独特的追求和理解A . ①④B . ②③C . ①③D . ②④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4. (6分) (2015高二上·海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为什么汉字是方块字,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的考证,但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窥见一斑。
《淮南子》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这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
从甲骨文可以看出,汉字基本上是方形。
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了。
此后,春秋战国时从篆书到隶书,汉字完成了一次飞跃,表现在字形上,就是从以前的圆润瘦长变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块字。
这种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客观美——稳重、端庄、平衡对称,有一种周正之美。
虽然后来有了“龙飞凤舞”的草书,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沿袭着工整的书写模样。
最早的金文,即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都写得规规矩矩,在当时写字是件极其庄重严肃的事。
到了周朝后期,各国纷争,文字异性,但距离周国最近的秦国,其正体字仍然是规正的篆体字。
秦国灭六国,建立秦朝之后,正式立小篆为正体字。
但在官方规定的正体字之外,秦简上还出现了一种辅助性书体,即后来的隶书,到汉代汉武帝年间,隶书逐步取代篆书成为正体字。
此后,在魏晋南北朝年间,楷书盛行,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一直流传至今。
虽然书写方式不同,但对平衡对称、周正之美的追求却一直没变。
唐朝时用科举制选拔人才,开了各种考试科目,书法就是其中一科。
但是,不管是考哪一科,都要求“楷书字体,皆得正详”,文字与书写并重。
因为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和人生出路,所谓“升沉是系”,所以仕进者非常重视。
当时颜元孙《干禄字书》的影响很大,这本字书是在颜师古的“颜氏字样”的基础上完成的,字分俗体、通体、正体三种写法。
科举考试,官府文书,写字必遵正体。
后来颜元孙的侄子颜真卿在湖州做官,将《干禄字书》书写上石。
要想通过科举求仕进,就必须学习这样的干禄字。
之后,端正秀丽的干禄字楷书成了一种程式化的写法,千字雷同,明朝时,为皇帝书写诏诰的宫廷书家,以沈度最著名,都擅长一笔这样的字,人称“台阁体”,清朝叫“馆阁体”。
不过,这样过分求统一的书写方式却破坏了书法的灵魂——对“势”的追求。
古人写字,讲求一个“势”字,不仅指通篇的气势,更指每一笔的手势动作。
把字写“活”,就是这个道理,有口气顶着,才能透出字里的精气神,这便是“见字如见人”的所指。
书写动作连贯,做到下笔不悔,一气呵成,才能气韵生动。
而要达成这样的功力,日积月累的训练便不可缺少,使肌肉也形成记忆。
这种日复一日的临摹、书写,培育了中国古人最早的美学情趣,甚至成为一种人格训练。
所谓“字如其人”,虽然后来多从道德层面解读,但其本意仍是强调一种认真的精神,写字如是,做人亦如是。
(节选自《汉字为什么是方块字》有删改)(1)下列对方块字发展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方块字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有关,因为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
B . 甲骨文中的汉字基本上是方形,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春秋战国时,汉字完成了字形从圆润瘦长到方方正正的一次转变。
C . 秦朝时,小篆为正体字,到汉代汉武帝年间,隶书逐步取代篆书成为正体字,魏晋南北朝年间,楷书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
D . 古人写字讲求一个“势”字,要求书写连贯,下笔不悔,一气呵成。
这是书法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气韵生动的效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方块字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平衡对称、周正之美的追求,这种审美追求并没有因书写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B . 虽然草书是“龙飞凤舞”的形态,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是工整的,及即使是最早的金文,都写得规规矩矩。
C . 因为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和人生出路,所谓“升沉是系”,所以仕进者非常重视。
如果学好端正秀丽的干禄字,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谋求仕途发展。
D . 干禄字楷书在明朝时被称为“台阁体”,在清朝时被称为“馆阁体”,虽端庄秀丽,但写法程式化,千字雷同,破坏了书法对“势”的追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淮南子》中关于女娲补天的传说是用来说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的,我们可以从这种方式中了解“汉字是方块字”的部分原因。
B . 唐朝时选拔人才重视书法,要求“楷书字体,皆得正详”,文字与书写并重。
颜师古创立的干禄字几经发展,成为科举考试、官府文书必遵的书写正体。
C . 古人写字,不仅讲求通篇的气势,而且讲求每一笔的手势动作,即把字写“活”,透出字里的精气神,这便是“见字如见人”的所指。
D . 在书写上,要达成气韵生动的功力,就必须进行日积月累的训练,使肌肉也形成记忆。
这种训练也成为一种人格训练,体现了一种认真的精神。
5. (18分) (2016高二下·兰考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蟹肥簕杜鹃丁之境菊黄蟹肥秋正浓。
中秋节那天,小北专门到成隆行买了五只大闸蟹。
128元一只,小北心里痛了一下,但想到妻子阿苏好这一口,也想让刚从农村老家来的父母尝尝正宗的炎闸蟹,他那点小小的心痛转瞬即逝,那点钱算什么呢?丰腕白净的阿苏生于江南,近段时间她正在减肥,晚上只喝一小碗汤和吃几口青菜。
小北妈妈做的面食.她绝口不吃。
但家乡大阉蟹的诱惑,阿苏还是抵搭不住的。
她将小北买回来的活蟹洗净,放入蒸笼,蒸透后取出,去绳,将蟹一个个地整齐地码在白瓷盘中,缸餐白盘,煞是养眼。
小北的老家在缺水的黄土高原,小时候从未吃过螃蟹。
记得和阿苏谈恋爱时,他在一家上海菜馆显第一次吃蟹,把蟹怒放进嘴里一阵乱嚼,味同嚼渣,连肉带碎壳都吐进了骨碟里。
阿苏吃吃地笑着,说他简直是暴殄天物。
月圆之时,阳台上淡菊和秋桂的清香飘入室内,餐桌上除了红蟹白盘,还有各色佳肴、时令鲜果。
6岁的儿子一航早已等不及了,坐在餐椅上大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吃螃蟹啦,吃螃蟹啦。
”小北先给自己的爸妈各拿了一只蟹,阿苏语带炫耀地说:“爸妈,这是正索的阳澄湖大闸蟹,128元一只,你们见都没见过的,小北专门买来给你们尝尝鲜。
”“多少钱?128一只?这啥螃蟹啊?咋恁贵?那我不吃了,让航航吃。
”小北妈赶忙把自己面前的蟹放在了孙子的盘子里,小北的爸爸几乎同时也把蟹放回了白瓷盘里。
小北又让了几次,老人坚决不肯吃。
小北妈说:“俺们不爱吃,再说谁没吃过螃蟹啊?村里小孩们都在河里摸螃蟹,半天就一篓子,回家洗干净了,裹上面粉,在油锅里炸得焦黄焦黄的。
”阿苏鄙夷地说:“你们北方人吃什么都是襄着面粉油炸,蟹的鲜昧全给糟蹋了!再说小河蟹能和大闹蟹比吗?”阿苏边说边拿起一只蟹,她用葱般水嫩的手指掰下蟹脚,再用洁白整齐的牙齿咬去蟹脚两头,用蟹脚的小头一捅,再用嘴一嘬,完整的蟹肉就出来了。
小北胃寒,再加上不善吃蟹,吃了一只便觉索然无味,儿子也就是好奇,碗中的蟹肉尝了几口也作罢了。
阿苏一边说笑丈夫儿子公婆不食美味不懂享受,一边大快朵颐,不仅如此,她吃究一只蟹,还能原样把蟹壳拼装回去,一只蟹好像又原样复活了。
第二天下班后,小北和阿苏一进家门,小北妈快步走进厨房,竟然从冰箱里端出了四只用草绳捆缠着的锃亮的青壳螃蟹!“每天晚上看你都不怎么吃饭,但昨天那么爱吃螃蟹,我今天在莱市场后面,见到有人在卖,28元四只,比小北买的便宜多了……”“多少钱?28元四只?螃蟹?妈,你买的是死蟹吧,死螃蟹可是坚决不能吃的。
”阿苏觉得乡下来的婆婆肯定上当了。
小北聂急着辩解说:“怎么可能?眼珠都在动,不信,我解开给你看。
”解开草绳的螃蟹张牙舞爪,看起来很璺猛,似乎在为小北妈解围。
“在菜市场买的吗?”阿苏又问。
“不是,菜市场后门,有人卖螃蟹。
好多人都在排着队买,听说是刚从湖里捞的,很新鲜……”小北妈嗫嚅着解释。
阿苏口气里有了责怪:“妈,我都告诉过你。
不要贪便宜去流动商贩那里买东西,怎么可能有7块钱一只的大闸蟹?再说了广州哪里会产大闸蟹啊?还刚捞的?这种来路不明又便宜的东西,我是不敢吃的,吃出什么毛病怎么得了?”小北妈一脸的不知所措。
小北知道妈妈尴尬,但也觉得阿苏说的不无道理,这螃蟹确实便宜得令人生疑,说不定真是那无良小贩……这时,阿苏不容置疑地对婆婆说:“你和爸也不要吃,吃出了毛病,还不知要花多少医药费呢。
把螃餐埋到花盆里作花肥吧。
”小北想了想,还是把四只生猛锃亮的螃蟹深埋进了阳台上最大的一个花盆里,那里种着一棵枝干道劲的端杜鹃。
冬天到来的时候,小北的父母早已回老家了。
不知是不是四只螃蟹的缘故,阳台上的蕲杜鹃几乎每月都要盛放一次,并且颜色要比隔壁家的红艳。
那天阿苏在整理阳台上的旧报纸,里面滑出了一张促销传单,印着四只蒸熟的红红的大闸蟹,上写着:“新店开张,金秋送蟹,单只原价128元,现套餐只需28元(仅限前50名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