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实例a演示文稿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实例a演示文稿
5. 偏倚
1. 选择偏倚: 入院率偏倚; 奈曼偏倚; 健康效应偏倚; 时间效应偏倚; 检出征候偏倚;
3. 混杂偏倚:
2. 信息偏倚: 无应答偏倚; 回忆偏倚; 谎言偏倚; 诱导偏倚; 礼貌偏倚; 错分偏倚;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可分为三大类。 1.观察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调查、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实例a 演示文稿
一、明确几个概念
1、率和比
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 例出现的频率
患病率:某特定时间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 所占的比值
死亡率:对象人群中死亡人口所占比例 病死率:某病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 值 比值比:相对危险度:
暴露人群疾病发生率与非暴露人群疾病发 生率的比
观察法(描述流行病学)
描述流行病学是在特定时间、调查特定范围内人群中 有关变量与疾病或健康现象的关系。其最常用的方法 是横断面调查,亦称现况调查。横断面调查的目的主 要有
(1)描述疾病的分布(如不同年龄、性别的现患率), 从而发现高危人群或发现有关的病因线索。
(2)描述某些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发现危险因素。 (3)查出某一地区患有某病的人群,从而达到早发现、
观察法(分析流行病学)
1. 相对危险度(RR)和比值比(OR) : 测量某因素与疾病的联系强度 2.归因危险度(AR):测量某因素对暴露人群的实际危害
AR=RR-1 3.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PAR=It-Iu 以Pe为人群中暴露者所占比例,则上式可推导为:
PAR = Pe(I e-I u) PAR的含义是:整个人群的发病率可由暴露因素解释的那部分。或者说: 暴露因素使该人群发病率增加的部分。亦可说:如不存在该因素或通过 措施消除该因素时,整个人群发病率将下降的部分。 显然,PAR与上述暴露组的AR不同,它的大小不仅取决于该因素RR的 大小,还取决于该人群中暴露者所占的比例。即使在暴露者中该因素有 较高的归因危险度,如果暴露者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则人群由 于暴露于该因素而发病的也不会太多。
描述流行病学的主要用途: 阐述和解释疾病自然史 提出因果关系假说 提出疾病预防控制的对策和策略
观察法(分析流行病学)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由果及因的研究方式,它是先按疾病状态 确定调查对象,分为病例和对照两组,了解并比较其既往暴露情 况,分析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的联系。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复合事件:特定的合并事件,如A和B、以及 特定的任一个出现的事件,如A或B,叫做复 合事件。
Pr(A和B):两者同时出现的概率 Pr(A或B):A、B两事件中至少有一个出
现的概率 乘法定理:Pr(A和B)= Pr(A)•Pr(B) 加法定理:Pr(A或B)=Pr(A)+Pr(B)-
Pr(A)• Pr(B)
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4)评价防治措施及其效果。通常需在采取防治措施前
后各进行一次横断面调查,并将两次调查结果加以比 较,这样就能判断出防治措施及其效果的优劣。
观察法(描述流行病学)
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为了全面了 解疫情规模,分析疫情发展动向,确定防治 措施,在事件的整个过程中,人们往往要多次, 反复进行横断面调查。
研究、分析去认识疾病或健康问题的现象、规 律与病因。
2.实验法:实验法是研究者直接控制条件下 进行群体实验,通过人为控制、干扰疾病在人 群中的自然分布以研究疾病正面或负面影响。 例如:在人群中研究预防接种效果即为流行病 学实验法。
3.理论流行病学研究:理论流行病学研究是 将流行病学资料与其他资料进行理论或数学模 型化的研究。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的时序特点图
横断面调查
病例对照研究 回顾性定群研究
前瞻性定群研究
过去
现在
将来
个案调查
个案调查是指对病例、病例的家庭及周围环境 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个案调查主要应用于: ①特殊病例的调查:某些特殊病例,如预防接 种后发生严重反应者、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 类传染病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疾病,即使只 有1例,亦需进行个案调查;②某些疾病已基 本控制或消灭,如有病例报告,须作个案调查; ③当发生中毒、传染病或原因不明疾病流行等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对每一例患者原则上都 必须作个案调查。
4.误差
随机误差:主要是抽样误差,也包括一些随 机测量误差,其大小决定于研究设计(抽样 技术、样本量)和评价值的统计学特点,无 一定方向,可互相抵消,可通过改进抽样技 术,增加样本数等措施来控制。
系统误差:广泛存在于各类调查研究的各个 环节,如:调查表,调查时的诱导提问,被 调查者特定的心理状态,非随机的测量误差。 有一定方向,不能相互抵消,也不能通过增 加样本数来控制。
2. 分母与分子
分母是具备某些流行病学特征的人群, 如时间、区域、性别、年龄、职业等。 亦即必须是能加以定义的人群。
分子所代表的是疾病或现象的频数, 因此,必须加以严谨的定义,制定出统 一的诊断标准。同时,在进行率的比较 时,还要考虑执行这一标准的各有关问 题。
3. 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条件概率:在事件B出现的情况下,事件A出 现的概率
个案调查的目的
1.进一步明确中毒或传染病的诊断,掌握不明 原因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消毒及消 毒范围。
3.追溯传染来源,查找病例的接触者。通过个 案调查,了解患者在发病前后一个潜伏期内的 活动情况,以掌握可能受到感染的接触者和可 能仍混在健康人群中的隐性感染者或带菌者。 这项工作对控制疫情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暴露史 病例 对照
有
a
b
无
c
d
合计
n1
n0
合计 M1 M0 N
比值
Ie=a/M
1
Iu=c/M
0
观察法(分析流行病学)
定群研究 根据研究开始时病例是否发生,定群研究主要分为前
瞻性和回顾性两种类型。 前瞻性定群研究:是以因素来分组,观察开始时,病
例尚未出现,需要追踪一段时期,方能得到结果(发 病或死亡),故其性质是前瞻性的,即从现在追踪到 将来。 回顾性定群研究:又称历史性定群研究。其主要特点 是,在研究开始时暴露和疾病均已发生,研究者先追 溯历史资料确定暴露组和对照组,然后通过各种途径 查出这些对象的发病和死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