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尔案例分析完整资料

海尔案例分析完整资料



LOGO
• • • • • • • •
海尔的发展历史简介: 1984-1991,青岛电冰箱总厂 ,琴岛-利勃海尔牌电冰 箱 1991年由青岛电冰箱总厂、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 厂组建琴岛-海尔集团 1992年导入CIS 1993年9月更名为海尔集团 1995年,兼并青岛红星电器,海尔牌洗衣机 1996年,西湖电子,进入黑色家电,海尔牌电视机 1997年以后,快速发展进入多个领域,108亿 2000年以后,实现国际化,2001年实现602亿
LOGO
海尔案例分析
主讲:郑红星
组员:马洋、蔡江南、王现纪、黄铭、王帅
一、海尔集团相关介绍
LOGO
海尔企业介绍
• • •
海尔集团总部在中国青岛。是中国第一大白色家电制造商。 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 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第二十五、2007年度名列二十八。 海尔将U-Home(智能家居)集成作为重点,掌控专利标准的话 语权,进一步发展全球营销网络创造更多的用户资源。同时,以 “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模式整合全球研发、制造、营销资源,创 造全球化品牌。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创业27年来,坚持创业和创新精神创 世界名牌,已经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拥有8 万多名员工、2011年营业额1509亿元的全球化集团公司。海尔 已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并被美国《新闻周刊》 (Newsweek)网站评为全球十大创新公司。
LOGO
海尔集团的组织流程改造
原有结构问题 • 企业内部官僚 主义作风 • 对外部市场反 应日益迟缓
改革目标 • 创造激励创新 的氛围 • 强化顾客导向 和市场反馈
设计思路 把满足客户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 起点,逆向组织企业的营销、生 产和科研开发活动,以市场价值 链创造的方式贯穿整个企业的经 营活动,并以此确定相应的报酬 激励制度。以流程为导向的方法 创造出集团自身的竞争优势,提 高企业的活力
LOGO
• 第一阶段,名牌战略,紧紧围绕产品质量进行自身 核心能力的构建与培育,很快在国内市场确立了海 尔的名牌产品地位。 • 第二阶段,多元化战略,在名牌战略实现的基础上, 海尔不断为企业的发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始 进行相关产业多元化的经营,产品线也迅速由原有 较为单一的冰箱、洗衣机等产品拓展到丰富的家电 产品以及其它产品,如电脑、手机等。 • 第三阶段,国际化战略,在中国加入WTO契机下, 海尔加速发展,围绕全球化品牌目标,全面提升海 尔的国际竞争力,力争成为国际化企业。
期 货 公 司
咨 询 公 司
洗 衣 机 事 业 部
洗 衣 机 销 售 公 司
海 尔 梅 洛 尼 公 司
顺 德 海 尔 公 司
住 宅 设 施 事 业 部
电 子 事 业 部
三 菱 重 工 海 尔
空 调 销 售 公 司
空 调 事 业 部
超 市 事 业 部
电 热 器 具 事 业 部
武 汉 海 尔 公 司
冷 柜 销 售 公 司
LOGO
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海尔商标
LOGO
海尔集团的发展
LOGO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 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 设备,包括海尔。那时,家电供不应求, 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 注重质量。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 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 "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当家电市 场供大于求时,海尔凭借差异化的质量 赢得竞争优势。
LOGO
海尔集团组织变革
海尔集团 的组织发展
海尔集团 的组织结构
海尔集团 的流程再造
LOGO
海尔的组织管理
创业阶段 引导阶段 授权阶段 协调阶段 合作阶段
海尔集团只是一个拥有几百人手工作坊式的企业,组织结构不正规, 管理混乱,企业的决策是由高层管理者一人独立作出,缺乏完整的 组织结构形态 在张瑞敏的带领下,逐步完善了企业组织管理制度。根据电冰箱的 生产需要,根据专业化的方式逐步健全了各职能部门,组织结构初 具形态 海尔集团经营日趋多元化,职能机构引起的问题逐渐增多;海尔集 团将权限和责任委托给下属的产品经理,建立起以产品为基础的事 业部组织结构 出现了事业部控制危机,于是在企业总部和事业部之间建立超事业 部(本部制),负责下属有关事业部的战略规化和投资回收,并设 立各种职能中心起辅助协调作用。 海尔集团组织规模庞大,面临官僚主义危机。为了增强组织的适应 性和创新性,需要引入市场控制和自我约束的观念,将奖励的标准 改为协作表现和创新实践,建立了市场链的流程化结构。
工 装 事 业 开 发 部
生 发物 展工 部程 事 业
金 融 事 业 发 展 部
洗 衣 机 事 业 本 部
空 调 事 业 本 部
冷 柜 事 业 本 部
冰 箱 事 业 本 部
开 发 部
综 合 部财 务 部Fra bibliotek开 发 部
综 合 部
财 开 综 务 发 合 部 部 部
财 务 部
开 发 部
综 合 部
财 务 部
开 发 部
冷 柜 事 业 部
餐 饮 事 业 部
海 外 冰 箱 事 业 部
小 家 电 事 业 部
冰 箱 销 售 公 司
冰 箱 事 业 部
LOGO
为了应对网络经济和加入WTO带来的挑战,“海尔”从 1998年就开始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在 第一个五年中,“海尔”主要实现了组织结构的再造:变 传统企业金字塔式的直线职能结构,为扁平化、信息化和 网络化的市场链流程;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 资金流的运动,加快了用户零距离、产 这种变革,主要 是基于过去传统金字塔型结构造成企业基层员工和市场终 端即客户之间的脱节,致使客户的需求得不到最大限度的 满足。并且在市场信息不能完全正确、迅速传递的同时还 造成库存周转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
LOGO
LOGO
第二阶段是进入产品多元化战略阶段后,实行“矩阵型”管理、事 业部制管理 矩阵型组织结构,是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的组织 结构。一套是纵向的职能领导系统,另一套是为完成某一任务而组 成的横向系统。它把组织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很好的结合起来, 加强了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双重权力结构便于沟通协调, 可在短期内迅速完成重要任务,可以适应不确定环境下复杂决策经 常性变革。它既保持各部门职能的独立为职能和生产的改进提供机 会又能有效的将来几个部门的人组织起来实现产品间人力资源的共 享。这种结构给员工提供了获得职能技能和一般技能的两方面技能 的机会。 事业部的主要特点是“集中政策,分散经营”
LOGO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加入WTO,很多企业响应中央号召走 出去,但出去之后非常困难,又退回来继续做订牌。海尔认为走 出去不只为创汇,更重要的是创中国自己的品牌。因此海尔提出 "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战略,以"先难后易"的思 路,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创名牌,再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发展中国 家,逐渐在海外建立起设计、制造、营销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模 式。 这一阶段,海尔推行"市场链"管理,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基础, 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实现业务流程 再造。这一管理创新加速了企业内部的信息流通,激励员工使其 价值取向与用户需求相一致。
这一阶段,海尔专心致志做冰箱,在管 理、技术、人才、资金、企业文化方面 有了可以移植的模式。
LOGO
LOGO
1、功能结构图
LOGO
第一阶段是“直线型”组织管理 直线职能型结构是最早使用也是 最为简单的一种结构,是一种集权式的组织结构形式,又称为军队 式结构。其特点是:组织中各种职位是按垂直系统直接排列的,各 级行政领导人执行统一指挥和管理职能,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这 种组织结构设置简单、权责分明、信息沟通方便,便于统一指挥、 集中管理,比较容易控制终端。 但随着企业的发展,这种模型的 劣势也日益凸显,就是对市场的反应太慢。首先,在直线制下的高 度专业化分工使各个职能部门眼界狭窄,导致横向协调比较困难, 妨碍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不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适 应性较差。而且,依靠个人决策具有风险,领导者失误可能对组织 造成严重打击。再者,直线制下的员工专业化发展不利于培养素质 全面的、能够经营整个企业的管理人才,从而在对多元化经营特别 是新经济增长的机会把握上带来损失。 正是基于这些弊端,在多 元化经营战略下,海尔的组织架构由原有的直线职能制开始向事业 部制进行转变
LOGO
海尔集团
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24个制造工厂,10个 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7万人。 海尔集团2010年实现全球营业额13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 长9%,其中海尔品牌出口和海外销售额55亿美元。2010年海 尔品牌价值已达207.65亿元,连续六年蝉联《中国品牌500 强》,2011“中国最有价值品牌”于9月9日发布,海尔集团 以907.62亿的品牌价值连续十年位居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 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 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 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LOGO
LOGO
海尔组织结构(1997-2000)
海尔集团
建 设 监 理 公 司
能 源 公 司
运 输 公 司
广 告 艺 术 公 司
技 术 公 司
销 售 公 司
进 出 口 公 司
总 裁 办
企 业 文 化 中 心
咨 询 认 证 中 心
资 产 管 理 中 心
资 金 调 度 中 心
规 划 发 展 中 心
• 内部销售/采 购渠道混乱
• 不利于企业迅 速扩张 • 外部竞争压力
• 取消不必要和 重复的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