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外教育论文

校外教育论文

论校外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XXX
(单位: 邮政编码: )
摘要: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都担负着“育人”的使命,同属基础教育范畴,但又有着不同的功能。

学校教育强调共性教育,要依据“课程标准”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校外教育注重个性发展,以满足兴趣为培养目标,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

发挥不同的功能,促成少年儿童的社会化,是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本质内涵。

关键字:校外教育、学校教育、区别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培树复合型人才成为教育工作者的最终目标;在复合型人才的培训过程中,校外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1、校外教育存在的必要性
1.1、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正在成长和发展的青少年,求知欲强、兴趣广泛。

在课外、校外活动中,由于不受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束缚,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广泛阅读各种课外读物,参加各种科技、文艺、体育活动,广泛接触社会和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吸收来自各方面的信息。

这样,不仅能加深已学知识的深度,而且还能扩大视野,增长新知识。

1.2、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对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
课外、校外教育的活动内容丰富多样,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可以自愿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更多的亲身体验。

这种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

1.3、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多数是以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为主。

整个活动过程是学生动手动脚,运用知识并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的过程。

它不仅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受各种锻炼,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各种实际工作能力,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4、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多的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但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只有通过行为实践才能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另外,学生在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中能接触实际的人和事,能得到较深刻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上的感染,往往能收到比单纯的说理教育更有效的教育效果。

2、校外教育的特性
2.1.自愿性
在课外、校外教育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现有知识水平选择参加不同的活动。

教师的职责是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供学生选择,并对不同的学生给予启发引导,指导他们参加适宜的活动。

2.2.灵活性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是根据课外、校外活动的目的,从现有设备条件、辅导教师的特点、能力以及学生的不同需要出发确定的。

活动的组织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小组活动、群众性的调查参观、竞赛讲演、个人活动等。

无论是活动的内容,还是活动的形式,都体现了灵活性。

2.3.实践性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注重学生的实践环节。

在活动中,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主要通过自己设计、动手获得。

那些经由辅导教师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可运用到实践当中来验证它的科学性,这样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连接
3.1、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上,认识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效衔接的重要性
加快校外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
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校外活动中心是未成年人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空间,以青少年宫、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为依托的校外教育,是在学校教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未成年人进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未成年人进行各种技能特长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张扬个性、发展心智。

3.2、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度上,认识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效衔接的必要性
未成年人每年大约有180天左右空闲时间,再加上每天3:30放学以后的时间,十分可观。

校外教育充分利用未成年人各种节假日闲暇时间,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功能全面提升未成年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未成年人进行课堂以外知识、技能和特长的启迪与培养。

3.3.注重整体,准确定位。

3.3.1是定位问题。

现在的青少年宫(有的地方叫青少年活动中心),并没有将它定位为教辅中心或是学习中心,它实际上承担了青少年学生专业特长提高的功能,又是通过市场收费来实现的。

这就等于把校外教育机构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切断了。

3.3.2是在体制上。

目前,没有健全的体制让校外机构可以很方便地与学校进行联系。

现在的青少年宫除了组织一些团队,如合唱团或舞蹈队,其成员可能是在培训中发现的孩子外,与学校之间几乎没有联系。

3.3.3是从整个教育架构上,没有理清学校与校外教育的任务。

学校教育偏重于知识教育,偏重于课堂,目前改变这种现状,主要是在校内增加实践环节,增加选修课,但是一些学校建了很多设施,却没有考虑到这部分可以通过校外教育做一些。

学校和校外有各自的优势在哪里,课外教育应该开设哪些课程,学校的校本课程有什么要求,需要以怎样的方式开展,二者怎样互补,多探讨这些问题,才能和谐地做好某一学科的教学。

学生们课余到青少年宫接受教育,既是学校的学
生,也是青少年宫的学员,其实教育的对象是同一个群体,教育内容上又有着一致性,而教育起来却互不相干,这是目前最大的问题之一。

不能搞重复教育,而应该和谐地去发展教育事业。

综上所述,校外教育是相对于校内教育而言。

是校内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是家庭教育的连接;是社会教育的支持。

但校外教育必须有它自己的特点,必须与学校、社会教育协调发展。

发挥不同的功能促成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是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本质内涵。

总结和创建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机制,对于丰富青少年宫的活动,拓展青少年的事业,推动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4年2月26日
2、陈桂生 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 华东师范出版社 2000年
3、张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作者简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