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高中物理衔接课讲座(2011)

初高中物理衔接课讲座(2011)


二、高中物理的学习建议
学习习惯-听课
听什么?知识形成的过程,涉及的物理方法 体会什么?教材的内容安排,老师的思维方法 记什么?物理课堂笔记基本难有大作用,记自己 最有感悟的东西,不需要照抄老师板书,不需要 抄书上黑体字。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如老师的 分析问题的草图,解题的格式,画图示例等。 想什么?想重点,想难点,想应用,想推广
初高中物理衔接讲座
主讲人:李开武
特别声明
本讲座内容对同学们仅作参考,个人言论, 如有异议,欢迎讨论。 本讲座以物理为例,讲解初高中的学习衔接 版权没有,任意拷贝
新的文盲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 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学会生存》
一、初高中物理的对比分析
知识对比(一)
初中物理课程基本上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大多数 问题是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实验为依据 高中物理课程多数以抽象思维为基础,很多结论 不能由实验直观直接得到,而需要在实验基础上, 加以抽象、整理与归纳才能得出 如关于速度v
例:人教版教材的引子
关于苹果下落
苹果越落越快(直观) 苹果下落怎么个越来越快法?(需要假设、测量、 推理、 归纳、验证等) 平常的实验难以得到结论(因为实验干扰因素多) 需要特殊设计的落体定律!!!!!!!
一、初高中物理的对比分析
知识对比(二)
一、初高中物理的对比分析
思维对比(一)
前面提到的形象与抽象 形象思维仍是很重要的,抽象思维是高一个层次 的思维方式,抽象以形象为基础,通过推理、判 断等方法归纳出结论 形象思维通过直观的看就能形成,思维加工过程 简单,抽象思维需要主动思考,再学习一些特殊 方法(归纳、类比等),不断形成
一、初高中物理的对比分析
二、高中物理的学习建议
重视数学能力
匀变速直线运动学公式:10个 数学公式的物理限制 s-t,v-t,a-t图像 三角函数 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 函数思想:自变与因变 …………….
二、高中物理的学习建议
重视解题能力的提高
学习以方法为第一,解题以思路为第一 一般方法要掌握,特殊方法要具有
物理强调建立物理情景,指明研究对象,了解物理过 程与状态,分析相互关系等等 特殊问题特殊方法:隔离、临界、极值,假设 相信解题有方法,做题有技巧 做后多思考与归纳,一题多解与多用,举三反一。
一、初高中物理的对比分析
知识对比(三)
初中知识很多可以有直接经验,大多研究单一对 象、单一过程、静态问题 高中知识有些远离生活经验,甚至无法实验室实 现,需要理解实验,经常研究多个关联的研究对 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
一、初高中物理的对比分析
知识对比(四)
初中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和解释都简单粗略 高中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 分析推理严密科学,阅读难度大。
二、高中物理的学习建议
学习习惯-作业
高中也有套公式或结论就能解决的作业 反复培养自己解题的一般性的思维模式(如何审 题、如何突破、如何分析、如何作答) 注意积累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学习物理解题规范,掌握其特殊格式
二、高中物理的学习建议
加强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不是天生的 分析、判断、归纳、总结是抽象思维的特征,把 这些形成习惯 遇到问题先分析,不要拿来就用,不要见问题就 套公式规律 重结论,更重思维过程。没有经过思考消化学来 的结论是没有活力的。
二力平衡 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 一定律) 功和机械能
初高中衔接点:力学
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实现了三个过渡: (1)从标量到矢量:如力的合成分解;运动合 成分解 (2)从简单到复杂:如二力平衡到力的平衡; 匀速直线运动到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 圆周运动 (3)从直观到抽象,从定性到定量
初中很优秀,高中很平凡 天天很刻苦,就是学不好 作业完成好,考试就不会 讲座没少听,越听越糊涂 天天做习题,题都看不懂 物理入门难,一看就害怕 考试个位数,怎么见爹娘 ………………..
二、高中物理的学习建议
学习动力--兴趣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就如感情 通过调动自己的好奇心,求知欲,上进心培养物 理学习兴趣 通过了解物理的魅力培养兴趣,成为物理的Fans 通过发现物理老师的“好”,与老师成朋友,一 起学物理 通过一些物理相关的活动等 ………………………..
衔接教育后的任务
去书店找一本介绍物理学史或物理名人或物理现象 或物理理论的书 读两遍以上,用笔在书上划划你读书时感受最深印 象最深的部分,写写你的感想 根据你阅读的内容,选择一个“点”(可以是一位 物理学家、一个物理现象、一种物理理论、一段物 理学史),做一个PPT(要求不少于十张),图文 并茂。 开学按班收你阅读的书,上传PPT,开学评选优秀 (文件名:班级+姓名+题目)。
初中物理课程中大多数问题重在定性分析,定量 计算基本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比例关系的运用等 高中物理课程大部分问题即要作定性分析,而且 要进行大量的,相对复杂的定量计算,对数学要 求高,大量使用代数、函数、三角函数、图像、 向量(矢量)、极值等。 接下页对比表格
初高中衔接点:力学
初中物理(力学) 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高中物理(力学) 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受力 分析;力的合成和分解 力的平衡 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 运动 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一、二、 三定律) 功、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高中物理的学习建议
学习习惯--预习
课前预习,每次新课前都翻翻书,看看有些知识 是不是初中学过的,高中有什么不同,能不能把 旧知识顺应过来,减小梯度,完成升级 预习不是追求一步到位,只是熟悉一下,感觉哪 儿可能会是难点,在后续的学习中加以注意与解 决 预习不是机械的,形式的。比如完成一个学案? 完成一份试题?写个预习笔记?
如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初中为“一切物体在没有 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而高中表述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 态为止”这种表述更加科学严密。表明①物体有保 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即物体有惯性。 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高中物理的学习建议
重视研究、探究式的学习
不要做外行,光看热闹不懂门道(有很多课在实验 室上,有同学在实验室上课效果很不好) 物理实验只是训练与提高同学们探究与研究能力 的载体,通过物理实验或其他的活动提高自己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探究 的方法,养成探索研究习惯。 一般实验方法:实验->得出数据->绘制图形->分 析关系->得到结论
二、高中物理的学习建议
重视讨论与交流
与老师:学习老师、尊敬老师、质疑老师、超越 老师 与同学:合作、分享、讨论、相互学习 与外界:教材、参考书、网络…(要注意学习不 以拥有素材的多少来衡量,而以吸收消化理解了 多少来衡量)
二、高中物理的学习建议
相信老师而不依赖老师 相信自己而不盲目自大 2011届陈经纶中学高一同学的学习一定是充 满乐趣、充满情感、充满智慧的 祝同学们在陈经纶中学健康成长、快乐成才
理综的学习衔接
高一的理化占高中理化的大部分,知识可能 占不到一半,但基本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 解题技巧大多在高一里学习与完成。
理综的学习衔接
最后需要强调的:
刻苦学习仍是最可贵的品质 利用自己的长处与优势去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忘记塑造自己的人格
思维对比(二)
初中研究的物理问题多是单因素的逻辑关系,而 高中很多是多因素的复杂逻辑关系,分析问题需 要用到假设、推理、判断等手段,对思维能力要 求高
一、初高中物理的对比分析
课堂对比
初中:课堂容量小,课堂内反复解决一个或两个 问题,同学参与度高,表现活跃(计算量无或小, 思考量小,直接就可以说) 高中:课堂容量大,计算量大,物理思维明显, 一节课要解决很多问题,牵涉的物理量多,概念 抽象,同学理解困难,有时就算懂也说不出
一、初高中物理的对比分析
学习效果对比
初中:课堂上能听懂,课后题会自己做,有问题 能自己解决,基本不需要讨论或请教老师。成绩 相对稳定,同学之间学习差异小… 高中:课堂 上可能能听懂,课后题基本不会做, 遇到问题也不知如何自己解决,想讨论也不知从 何讨论起,问老师也不敢或不好意思。成绩波动 大,同学之间差异大…
理综的学习衔接
化学与物理同属自然科学,有共同点 初中化学也是以自然现象为主,学习基本的 化学知识、简单的化学计算,了解生活中的 一些化学常识等;高中化学则是系统化、理 论化的,需要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并还要 求能应用中有所创新!
理综的学习衔接
初中以“经验记忆”为主:
记忆、重现、简单模仿
高中以“探索理解”为主 这就需要同学们转变学习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