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群众出行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群众出行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群众出行问题调查报告一、永德交通行业发展现状1、农村公路现状解放前县内没有公路,解放后永德公路建设有了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县境兴修公路始于1958年,当年全县有上万民工参加修筑羊镇公路,即羊勐线永德段;1960年3月8日正式通车,永德从此有了第一条公路。

1964年,明朗、小勐统两条县乡公路先后建成通车。

至60年代末,县境拥有公路197公里,其中省道138公里,县乡公路59公里。

70年代,又兴修大雪山、大山与崇岗两条县乡公路,全县公路总里程增至303公里,其中县乡公路达1AXXXX年代,班卡、勐板及扁乌、营亚、半湾等县乡或邻县公路建成,至1982年,全县12个乡镇全部实现通公路。

90年代,除改造县乡公路之外,重点抓了乡村公路建设。

进人十五以后,我县公路建设进入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共投入资金3.2亿元,先后完成了户乃至勐底二级路、县乡弹石路、通县油路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全县交通条件。

至十五末全县公路总里程达4916公里,其中省级公路186公里,县乡公路388公里,乡村公路1051公里,村社公路1169公里,专用公路95公里,蔗区、烟区等公路AXXXX年代,以永德汽车站、永康汽车站为营运主体,年均客运量2万余人。

1978年,县办汽车队始有客运服务,但载客量少,年均仅千余人。

80年代,全县年均客运量8.8 万人,最高的1988年达21.77万人。

90年代,年均客运量上升至9.53万人。

AXXXX年拥有融资客运车辆128辆,其中大卧铺客车6辆,中巴车34辆,微型客车88辆(含夏利等轿车)。

日可运送旅客1230人,年可运送旅客408408人。

XX县现有旅客运输企业一家――临沧交通运输集团公司永德分公司。

下设3个客运站,其中XX县客运站,拟定二级客运站;永康客运站,四级客运站;永甸客运站,五级客运站。

客运班线:共经营客运班线26条,其中:县内道路客运班线11条,德党――大雪山,勐板――德党,德党――忙海,班卡――德党,大山――德党,崇岗――德党,勐底――德党,小勐统――德党,永康――德党,德党――永甸,班卡――永康;跨县(区)客运班线10条,永德――临沧,永德――凤庆,永德――XX县,永德――孟定(2班次),永德――耿马,永德――南伞(3班次),永康――南伞(3班次),永德――镇康,永德大雪山――XX县,永德大雪山――临沧;跨区(市)客运班线5条,永德――昆明,永德――保山,永德――施甸,永德――昌宁,永德――旧城。

旅客运输量:根据临沧交通运输集团公司永德分公司目前全额融资经营旅客运输的车辆数和核定准载人数,以每天一班次计算,日可运送旅客1230人,一年365天(大年初一未发班外)364天,可运送旅客408408人。

全县有9个乡(镇)118个村民委员会,主要经济特点以农业经济为主,乡镇个体企业和个体自由贸易为辅。

AXXXX年已建成的农村客运站:永康镇永康客运站(四级站);永甸客运站(五级客运站)。

永德客运站(拟定二级站)新客运站选址在县城XX区二级公路边,征用土地25亩,按二级客运站标准正在筹建之中。

二二、综合评价1、农村公路络尽管与改革开放初的1980年相比,我县公路密度,高等级公路、高级次高级路面有一定幅度增加,公路通达深度也有了显著提高,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与我县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公路交通状况还是低水平,公路交通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矛盾显现:一是公路里程多与公路等级低并存。

60年代初全县共有186公里的羊勐公路过境。

经全县人民共同努力,到AXXXX年全县公路里程已达4916公里。

但公路等级低,其中:二级公路50公里,四级公路以上388公里,等外公路达4417公里。

二是公路交通络不健全,整体服务水平低。

县境内多数公路路段时速仅为AXXXX年,我县近几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3亿多元,虽多方筹措,缺口仍达9000万元以上。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县经济和交通建设的发展。

2、农村道路交通运输一方面,农用车、拖拉机等非客运车辆是农村道路交通的首选,是农民群众出行的主要依靠,且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另一方面,它又是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大威胁。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处理好交通和安全这一对矛盾,就是要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要用改革、疏导、管理、执法的综合手段,处理好贫困山区非客运车辆的载客问题,破解农民群众出行难。

三、农村农民出行难原因农村山区群众出行难问题调查报告农村山区群众出行难问题调查报告以农用车、拖拉机和其他非客运车辆为主要交通工具的贫困山区交通格局,因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这一格局在一定时期内也具备它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故在短时间内,取缔非客运车辆的载客行为,是不可能的。

这是山区农民无奈的选择,也就是说,农民选择非客运车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选择了危险,选择了死亡。

但他们又必须义无反顾,因为他们别无选择。

非客运车辆的不能取缔和消失,贫困山区车毁人亡的悲剧就还会重演。

非客运车辆在贫困山区的合理性,源于山区恶劣自然环境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贫困山区山多陡坡,溪河纵横,地域广阔,为农用车、拖拉机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而经济落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农民还没稳定解决温饱的实际,更是非客运车辆在贫困地区能够生存发展的客观条件。

,一是经济落后,决定了贫困山区还无法建立现代化的道路交通络。

发达地区、发达国家是以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为骨架,以乡村油路为支撑的道路交通络,安全事故少,而且非客运车辆没有生存的市场。

贫困山区如我县是以二、四级公路为骨架,不通乡村公路或通乡村土路为支撑的道路络,故事故多发、非客运车辆盛行也就不足为怪。

至AXXXX年底,全县通公路里程4916公里,而二、四级公路不足580公里,不足12%。

而设计水平低,坡度大,弯道急,路面窄,长年无人养护的乡村、村社公路达3195公里,占整个通车里程的近65%。

二是经济落后,决定了非客运车辆成为贫困地区农民出行的主要工具。

农用车、拖拉机等非客运车辆比重大。

在我县,农用车、拖拉机等非客运车辆近4500辆,占农村机动车90%以上。

这些车辆是全县近30万农民的主要交通工具。

且占农村客运、货运量70%和90%以上由农用车辆运输。

三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客观需要。

我县地处老少边穷地区,属国家级贫困县,农民还没有稳定解决温饱。

全县农民的生产生活就依靠全县AXXXX年向市场交售农产品,还有其他的物资和人员交流,肩挑背负是不可能的,所以全由拖拉机和农用车运输。

四是非客运车辆有广阔的市场。

农用车辆运费低廉,同等运距,农用车、拖拉机等非客运车辆的运价,不足普通客运运价的50%,随带的货物不收或少收费用,在价格上,非客运车辆竞争优势明显。

在运输中一般人货同行,有利于贷物上下车和保管,运输方便,非客运车辆也就有了广阔的市场。

四、农村公路络及运输市场发展目标1、AXXXX年永德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目标:全县新建、改建县乡道路860公里,县道公路里程达440公里,乡村道4AXXXX年小修管养,并铺筑了106.6 公里弹石路面,但限于资金等方面因素的制约,至今还有17公里的等外土路,且很多路段尚未达到四级公路标准,此线已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提高此路等级势在必行。

该线起点湾甸坝链子桥,止点盘姑公路,路线走向合理,并贯穿三个热区,有利于热区资源经济开发,大大缩短孟定口岸至施甸,保山等地距离的里程,从而增加临沧向北的一个重要出口通道,并强化区域经济联络和优势互补。

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规划标准二级沥青路面。

2、改造盘姑公路51公里,该路公路1999年建成,线形顺适,工程量较少,规划达标四级、沥青路面,该路的建成有利于南汀河热区走廊资源经济开发,甘蔗、橡胶、澳洲坚果等优势产业可大面积发展,该路经大雪山自然保护区边缘地带,对我县旅游业将起到促进作用。

3、改造永小公路28公里(永康至小勐统),规划达标四级、沥青路面,该路是永康流域经济开发区与县城连接的重要出口通道,有利于甘蔗等热区资源的运输,并缩短运输距离,减小运输成本。

4、改造永龙公路31公里(小勐统至南碰河),,规划达标四级,弹石路面,该段公路是辐射湾甸坝热区的重要干道,受益面积广,将对我县蔗糖产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全面实施县乡油路通达工程。

主要规划安排是:1、改造小邦公路58.23公里(小勐统至邦海)。

规划达标四级、弹石路面,该段公路所经过的区域是XX县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不仅在区域路结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永德、镇康及到整个滇西南地区的发展都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勐明公路28)公里(勐汞至明朗),达标四级、沥青路面,该路公路是连接明朗乡的重要经济干线,也是我县出县的重要通道。

3、德勐公路40.2公里(德党至勐板),达标四级、沥青路面,它的修建和等级化能更好地发挥省道路的优势和作用。

也是通往镇康、保山的又一条捷径。

4、永班公路35公里(永康至班卡),达标四级、沥青路面。

5、永崇公路71.4公里(永康至天生桥),达标四级、沥青路面。

三是全面实施乡村公路通达工程。

主要规划安排是:改建和连通链子桥至明信坝公路(169公里)、永康至大雪山公路(116公里)、大花桥至大山(68公里)、勐板到邦海公路(26公里)共4条379公里,主要规划通过改建部分路段提高标准,铺沥青路面。

以上线路线形走向合理,受益面大,共连通9个乡镇,不仅是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线,又是跨县出境的干线迂回线,这些公路的建成,对加快沿线乡(镇)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改变死角边远地区的交通落后状况,扩大出口通道,增强路密度,提高运输效益,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2、农村运输市场发展目标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根据中央和各级政府对加快农村客运站建设的部署及要求,建设资金从三个渠道解决,即,中央投资AXXXX年度建设规划按时下拨就位;二是地方与企业自筹部份请客运企业筹集就位,按时按标准完成农村客运站建设任务;三是国土资源管理局和各级政府以及各乡(镇)人民政府在农村客运站建设土地征用中给予支持,土地征用价格给予优惠,客运站站址选址给予协调解决。

为加快农村客运站站建设奠定基础。

运力投放计划农村山区群众出行难问题调查报告各类报告根据我县辖区公路线路长、分布散、山区多、农村公路等级差的实际,建议县城至各乡(镇)运营投放普通型中巴车为主,微型车(含夏利车等轿车)为辅;赶街专用车拟投放中巴车型(客货分形式)为主;乡(镇)至村级根据公路路面等级条件,以微型客运车辆为主,再根据公路等级条件和客运量,少部份投放中型客车。

五、破解农村农民出行难建议一是农村道路运输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和先导产业,加快发展农村客运市场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