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轮复习(课堂PPT)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轮复习(课堂PPT)
项目
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
特 管理方法、 高度集中,
点 手段
行政管理。
所有制形 单一的公有
式
制体制。
新经济政策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 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 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
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 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时资本主义成分,最终建设社会主 义的经济体制。
对此斯大林说了这样一段话: “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 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 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请分析:斯大林建设社会主义的 侧重点是什么?
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一般都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化, 而苏联的工业化却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这是为什么?
提示:从当时苏联成立后的国际国内环境思考
苏联成立后,国内外环境严峻,外有帝国主义国 家的敌视,内部则经济依旧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 特别是军事工业,有助于苏联迅速建立强大的国防, 巩固政权。
苏联的五年计划
时间
主要成就
1928年-1932年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
1933年-1937年 洲第一,世界第二
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喀秋莎”火箭炮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 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 了!”“没有油啊。”“那就煮!”“没 锅。”“烤鱼!”“没柴。”伊万气死了,走 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 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 林万岁!”
(1)斯大林模式的特征(经济方面)
特
征
所有制 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完全靠行 经济管理 政手段管理经济,行政指导代替市场调节
农业 农业集体化运动
经济发展 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压 战略 缩轻工业,形成重、轻、农的发展序列
名称 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二个五年计划 第三个五年计划
历史资料
1921年,列宁在纪念十月革 命四周年时说:“重要的是,坚 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 路已经指明。”
一、“打破坚冰”
思考:
“坚冰”是指什么?用什么去打破这“坚冰”呢?
严峻的形势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
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联合进攻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峻考验
1918年,苏俄进入国内战争时期
《_关__于__以___实__物__税__代___替__余__粮__收___制___》
的决议。它标志着俄国由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3、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与作用:
项目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内容
新经济政策 作用
农业 方面
工业 方面
贸易 方面
分配 方面
余粮收 集制
粮食税代替 余粮收集制
a、提高了人民的生产 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
全面推行 工业国有 化
解除…允许… 租让…
速的恢复,有利于稳定 政治经济形势。1925 年,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b、它探索到了一条建
取消自 恢复货币流通商品交换 也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
实行实物 实行按劳分 配给制 配制
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4)新经济政策的特点与实质
新经 济政 策
斯大 林模 式
重没有在从根本重上在突 全经面济否定
农破斯业大林模工式业 模政式治,但
社会主义改革
背离了社 `发展方
向
从“战时共产主义” 到“斯大林模式”
右图反映了苏俄(苏联)居民 因食品短缺而排长队购买的情 景,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于
A
A.1918—1920 B.1921—1924
C.1925—1936 D.1985—1991
材料: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的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 售制等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的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 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吃米,又要马儿跑的好,又要马儿 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2)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二、“道路已经指明”
思考:
“道路”是指什么? 向社会主义过渡 什么政策指明了这种“道路”的方向?
新经济政策
1、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 战争的破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继续执行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 政治危机
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2、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标志: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 代表大会通过了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材料: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7年7月到1930年,牛 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牛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材料:实现农业集体化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格 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据统计,从农民手中 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 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 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
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
俄国(苏联)发展线索
沙俄
苏俄
苏联
独联体
资本主 1917年十 义社会 月革命
1922年
社会主 义社会
1991年12月《阿 拉木图宣言》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赫鲁 勃列日 戈尔巴
列宁
斯大林 晓夫 涅夫 乔夫
1917 1921 1925 1953 1964 1985
战时 共产 主义 政策
(1)较短时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工业
化迅速实现;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三、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斯大林的领 导下,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 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它是苏联在特定的 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
斯大林的选择
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 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99%的耕种要 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目的
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项目
主要内容
农业方面 余粮收集制
工业方面 贸易方面
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方面 实物配给制 劳动方面 普遍义务劳动制
特点: 战时\共产主义
历史资料
1921年,列宁在纪念十月革 命四周年时说:“重要的是,坚 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 路已经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