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PPT课件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PPT课件
二、选择性磷酸二酯酶抑制药
非儿茶芬胺、非肾上腺素类 所引起的任何血压升高均由于心排血量的增
加,不能单用作升压药。 具有正性肌力和正性舒张作用,同时使血管
扩张,为变力扩血管药。 主要用于心衰和心功能减退病人。
二、选择性磷酸二酯酶抑制药
米力农
第二代,是氨力农衍生物 正性肌力作用强,不良反应少,不会1SVR显著下降。伴有血管扩张所引起的严 重低血压和休克(脓毒性或过敏性)
2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术后。 去甲肾上腺素可升高冠状动脉灌注压,不 增快心率,适用于心肌缺血和心肌再灌注 后。当MAP升高至8KPA,与多巴胺合用, 能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
多巴胺
临床上肾上腺素除加入局麻药内以延缓 其吸收外,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充血性心力衰竭
2心肺复苏
3过敏反应
去甲肾上腺素
具有强大的A受体作用。使全身血管(肝、 肾、皮肤、骨骼肌)床收缩,SVR显著上 升。
对B1受体的作用和肾上腺素相似,但对 B2受体几乎没有作用。
静滴4~6UGMIN,可以治疗顽固性低血压, 使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均升高。
中枢和周围神经的一个重要神经递质。 可以兴奋β1、α1、DA1、DA2受体。 多巴胺的作用跟剂量有关: 0.5~3 μg/kg 2~5 μg/kg 5~10 μg/kg
异丙肾上腺素
仅能兴奋B受体。是儿茶酚胺中最强的 B1B2受体激动剂,为肾上腺素的2~3倍, 至少为去甲肾上腺素的100倍。其临床用量 对A受体无作用。
心室衰竭者 主要肾代谢,其次肝,肾功能减退应减少剂量。
减少和肝功能异常。 适用于充血性心衰、心脏术后低排量和心功能减
退,及等待心脏移植的重症病人。
二、选择性磷酸二酯酶抑制药
三、扩血管药物
硝普钠
直接作用的周围血管扩张药,无选择性 作用迅速,效果可靠,易于调控,停药作用消失
快 控制性降压,高血压危象,充血性心衰等。
三、扩血管药物
硝酸甘油
2 舒张压中度下降,因而脉压增宽,平均压的变化很小,所以 不会兴奋压力感受器而致反射性心动过缓,并有强大的正性变 时的作用,可致心率失常。
3兴奋皮肤、黏膜、肝和肾血管的α1受体,致广泛血管收缩。
4兴奋骨骼肌血管的B2受体,使血管扩张,使血液更多流入骨 骼肌内,,降低体循环血管的阻力。
5兴奋B2,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主要扩张静脉容量血流 控制性降压,效果不如硝普钠,两者均可通过胎
盘,但硝酸甘油不产生有害代谢物,不影响胎儿 中枢神经,适用于剖宫产。 急性心肌梗死和肺水肿。
四、其它药物
洋地黄苷
能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和速度,并和剂量相关。 围术期主要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伴窦性心律和轻度心衰,或仅有右
能扩张绝大部分血管平滑肌(骨骼肌、肾、 内脏),使SVR显著下降,静脉容量增加, 增强心肌收缩性和自律性。
是儿茶芬胺中最易诱发心律失常的药物, 不适于冠心病和心脏直视术。
合成的非儿茶芬胺
麻黄碱
对心血管的作用相似于肾上腺素,效能为其 1/250,作用时间持续近10倍
当交感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或吸入及静脉 麻醉药使血压下降时,为最常用的拟交感药。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概念
能改变血管平滑肌张力, 调空血压,并且影响心脏前后 负荷的一类药物
分类
1、拟交感胺 2、选择性磷酸二酯酶抑制药 3、扩血管药 4、其他
植物神经系统又称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 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它的解剖学特点是:中枢神经 系统-----植物神经节(交感或副交感)-----效应器官, 所以有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之分。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 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均为乙酰胆碱;交感神经的节后纤 维,除了支配汗腺分泌为胆碱能外,其余均为肾上腺素 能神经,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迷走神经的节后 纤维属于胆碱能神经。
升高血压时,不减少子宫血流,适用于剖宫产时 的血压下降。
合成的非儿茶芬胺
去氧肾上腺素
临床作用类似去甲肾上腺素,但效能低,持续时 间长,对中枢作用极小。
和麻黄素不同,可减少子宫血流,不能用于剖宫 产。
间羟胺
直接、间接兴奋α、β受体。血管广泛收缩,收缩 压、舒张压持续升高,肾、脑血流量下降。
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主要表现为兴奋和动员机体 迎接挑战和搏斗;副交感神经功能,则着重于保持生理 功能和最佳的能量储备,以及应激后机体的复员。
我们着重讨论促使交感神经释放递质, 或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
肾上 腺 素
可兴奋所有的 肾上腺素受体
1 兴奋心脏B1受体,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和缩短心肌收缩时间升 高血压,增快心率,增加静脉回流和心排血量,使心肌做功明 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