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强迫症与5_羟色胺受体基因的关联研究_刘薇
强迫症与5_羟色胺受体基因的关联研究_刘薇
【文献标识码】 A
众所周知, 强迫症 ( OCD )是一种公认的难治性疾病。至今 OCD的病因仍不明。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遗传的 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研究发现,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 SSR Is)治疗 OCD 有一定的疗效, 加上 OCD 患者常有明显的情 绪障碍, 提示 5-羟色胺 ( 5-H T )在合成、代谢、调节及效能发挥的 任一环节的异常都可能与 OCD 的发生有关 [ 1] 。目前, 关于 5-HT 受体基因与 OCD 的关系国内外均有报道, 但阳性报道不多, 且阳 性重复少。两者的关系尚无确切的结果。鉴于此, 我们对北方汉 族人群中 的 OCD 患者 进 行了 5-HT2A 受 体基 因 启动 子 区 域1438G /A、5-H T2C受体基因的 C ys23Ser和 5-HT1DB 受体基因 G861C 3个位点多态性的研究, 探讨 3个位点与 OCD 的关系。
43 8
Ch in J N e rv M ent D is V o.l 33, N o. 7 July 2007
#论 著#
强迫症与 5-羟色胺受体基因的关联研究m
刘 薇* 郭烽炜v 王吉囡* 芦艳华* 陈 力** 胡 建*
【摘要】 目的
探讨北方汉族人群中
5-H
T
2A
、5-HT2C、5-HT
受体基因与强迫症
1DB
(
OCD ) 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 合酶链反应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测定 225例强迫症患者和 175名正 常对照的 5-HT2A -1438G /A、5-HT2C Cys23S er 、5-HT1DB G861C 多态性的基
因型, 根据强迫症的共病情况、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将 OCD划分亚型进行与 5-羟色胺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结果 OCD 组 5-
OCD 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多基因遗传疾病, 可能包含有许 多具有不同发病机制的亚型, 因此, 有必要在具有相对遗传同质 性的 OCD 样本中寻找其易感基因。本研究样本均来源于中国北 方同一地区的汉族人群, 并根据其临床特点分成相对遗传同质性 可能较高的亚型, 进一步探讨 OCD与 5-H T受体基因的关系。
HT1DB等位基因 861C 频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 µ2 = 41 39, P = 01 04 ), 而 5-HT2A、5-HT2C 2个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及 5-HT1DB基因
型的频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 P > 01 05 ); OCD 共病其他 精神障碍组 5-HT1DB 基因型与等 位基因频率与 对照组有显 著性差异 ( µ2 = 71 12, P = 01 03; µ2 = 71 56, P = 01 006) , 而无共病组 3个位点 基因型 与等位基 因频率与 对照组无 显著性差 异 ( P > 01 05) ; 早发
1 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为 2003年 7月至 2007年 4月在哈尔滨医科大 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就诊的 OCD 患者 225例, 符合美国精神 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4版 ( DSM-Ⅳ ) OCD 的诊断标准, Ya leBrown强迫量表 ( Y-BOCS)总分 \ 16分。按其是否共病其他精神 障碍分为两组, 1组 是无共病组 164 例, 为无任何共 病的单纯 OCD患者, 其中男 92例, 女 72例; 年龄 ( 18~ 60岁 ), 平均 ( 26? 617)岁; 发病年龄 ( 12~ 51岁 ), 平均 ( 19 ? 612)岁。另 1组为共 病组 61例, 为 OCD 合并其他精神障碍者, 包括进食障碍 10例, 心境障碍 (抑郁 ) 31例, 抽动障碍 9例, 神经症 (惊恐障碍、广泛性 焦虑、恐怖症、疑病症 ) 5例, 合并精神分裂症 3例, 合并酒依赖 2
对照组 175名, 均为同期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一院体检中心 的体检人员, 年龄 18~ 60 岁, 平均 ( 28 ? 71 7)岁, 无重大躯体疾 病, 无精神疾病及精神疾病家族史。其中男 91名, 女 84名。所 有研究对象之间无血缘关系, 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 2 方法 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 3~ 5 mL, 乙二胺四乙酸二 钠 ( EDTA-N a2 ) 抗凝, 用常规酚 - 氯仿法提取基因 组 DNA。 5H T2A 受体基因-1438G /A 多态性检测采用 Sato法 [2]、5-H T2C 受体 基因 Cy s23Ser多态性检测采用 Johansson法 [3] 、5-HT1DB 受体基因 G861C 多态性检测采用 No then法 [ 4] 。 1. 3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使用 SPSS 1115统计软件分析。包括 频数分析、H ardy-W enberg遗传平衡吻合度检验、µ2检验等。
态性与强迫思维合并强迫行为的 OCD 亚型及早发型 OCD的发病存在关联; 5-HT1DB G861C多态性与共病其他精神障 碍的 OCD相关,
有 /无共病强迫症可能有不同的发病机制。
【关键词】 强迫症 基因 限制性片段长度 多态性 5-羟色胺受体
【中图分类号】 R7491 7+ 9; R3941 3
O CD 组
5-HT
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2A
(
µ2 = 8197, P = 01 01;
µ2 = 81 05, P= 01 005 ); 强迫思维合并强迫行为的
患者 5-HT2A 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 µ2 = 91 15, P = 01 01; µ2 = 81 38, P = 01 004) 。结论 5-HT2A-1438G /A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 志 2007年 第 33卷 第 7期
4 39
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 µ2 = 4139, P = 0104), 其相对危险度 OR 值 为 01 72( 95% CI: 0153~ 0198), 而基因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性 ( P > 01 05); 两组 5-H T2A 、5-H T2C ( 5-H T2Cw 位于 X 染色体, 故男女分 开比较, 男性只比较等位基因 )位点上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 均无显著性差异 (P > 0105), 进一步按性别比较, 两组差异仍无 显著性 (P > 0105)。共病组与对照组 5-HT1DB 位点基因型和等位 基因频率的比较 均有显 著性差 异 ( µ2 = 71 12, P = 0103; µ2 = 7156, P = 01006), 861C等位基因 OR 值为 0154( 95% CI: 0135~ 0184), 而两组 5-H T2C和 5-H T2A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 均无显著性差异 ( P > 0105); 无共 病组与对照 组在 5-H T2A、 5HT2C和 5-HT1DB 3个位点上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均无显著性 差异 (P > 01 05)。见表 1。 2. 3 不同发病年龄 OCD 组与对照组的 3个多态位点基因型和 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 早发 OCD 组 5-H T2A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 因频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 µ2 = 8197, P = 0101; µ2 = 8105, P = 01005), 1438A 等位 基因 OR 值为 1162 ( 95% CI: 1116 ~ 2125), 5-H T2C和 5-H T1DB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早发组与对 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P > 0105); 晚发 OCD 组与对照组在 3个 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 0105)。 见表 2。 2. 4 OCD 组不同临床表型与对照组的 3个多态位点基因型和 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 5-H T2A 位点在既有强迫思维又有强迫行 为这个亚型与对照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 频率差异有显著性 ( µ2 = 9115, P = 0101; µ2 = 8138, P = 01004), 1438A 等位基因 OR
表 1 O CD组及有、无共病组和对照组 3 个多态性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的频数分布
n 组别
5-HT 2A-1438G /A
5-HT 1DBG 861C
5-HT 2C Cys23Ser
例数 A /A
G /A
G /G
A
G
G /G
G /C
C/CLeabharlann GCC /C
S /C
S /S
C
S
OCD 组 225 56( 24. 9 ) 107 ( 47. 6) 62( 27. 6) 219( 48. 7) 231( 51. 3) 107 ( 47. 6) 91( 40. 4) 27( 12. 0) 305( 67. 8) 145 ( 32. 2) 34( 15. 1) 38( 16. 9) 153( 68. 0) 82( 25. 2 ) 244 ( 74. 8)
2 结果
2. 1 H-W 遗传平衡吻合度检验 OCD 组观察值与期望值吻合 良好, 3个位点的 H-W 遗传平衡吻合度检验结果分别为 5-H T2A: µ2 = 01 52, P = 0147; 5-H T2C: µ2 = 2112, P = 0115; 5-H T1DB: µ2 = 1123, P = 01 27。对照组观察值与期望值吻合良好, 3个位点的检 验结果分别 为: 5-HT2A: µ2 = 11115, P = 01291; 5-H T2C: µ2 = 21334, P = 01127; 5-HT1DB : µ2 = 01 451, P = 01 502。均符合 H-W 定律。 2. 2 OCD 组及有、无共病组与对照组 3个多态位点基因型、等 位基因频率的比较 总 OCD组 5-H T1DB 等位基因 861C 频率与对
m 黑龙江省卫生厅基金资助项目 ( 编号: 2005- 142 )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 (哈尔滨 150000 )
通讯作者 ( E-m ai:l liuw e i8672684@ 163. com ) ** 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 v 哈尔滨市动力区朝阳医院